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1259年,王坚望着城下如潮水一般退去的蒙军,不知是否在感慨一位先人的果敢与远见。在十六年前,一座改变欧亚历史的名城落成。与此同时,一道诏书从临安飞至巴蜀大地。只见两位未曾参加过科举的平头百姓,转眼间便升任为一地的父母官。眼见着官署中人声鼎沸,争议之声此起彼伏,大有失控之势。

就在此时,南宋朝廷委任的巴蜀一地最高的行政长官发话了。他坚定地表示这座城池为今后天府之国的支柱,有任何问题,均由他一人承担。在他身后,历史证明了他的英明与洞察。只可惜,这位长官却最终因小人诽谤而不幸离世。他应该与今日的钓鱼城一般,在历史中不朽。

这个人,便是重整四川防务,全力支持修建钓鱼城的时任四川统领——余玠。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影视剧中元军攻打钓鱼城的场景

一、豪壮大志,投身军旅。

余玠,字义夫,号樵隐,生于四年十二月八日(公元1199年1月6日),是为蕲州(治所位于今黄冈蕲州镇)人。

虽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却性情稍稍暴躁,且好大喜功。少年时,曾在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境内)学习。端平三年(1236年)的一日,余玠带客人到当地的一个卖茶小店。因与卖茶老翁发生争执,不慎将老翁殴打致死,他也因此逃亡到襄淮地区。

恰逢当时赵葵为淮南东路(治所为今扬州)制置使,颇有野心的余玠带上所做的词前去拜见他。赵葵见其词气豪壮,便将他收入幕府。由此,也开启了他本人的征战生涯。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图中红圈部分即为淮南东路在地图上的大致地区

同年二月,蒙元功蕲、黄、广等地。余玠应蕲州守臣征召,协助组织军民守城。在宋军援兵的配合下击退援军,凭战功补任进义副尉(无品秩的武阶官)。次年(1237年)十月,余玠率部应援安丰军(治所为今安徽安丰县)守将,再次击溃元军。

因此役,他进官三秩,擢升为将作监主簿(从七品)。嘉熙二年(1238年)正月,他被派遣至招信军(今江苏盱眙县一地),任该地知军兼淮东制置司参议官,同时进任工部郎官(从六品)。

嘉熙三年(1239),他又率领水军在汴城、河阴与元军在作战。因立有军功,被授任直华文阁、淮东提点刑狱、淮安知州,同时兼任淮南东路制置司参谋官。这一切对他而言,只是个开端。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二、集思广益,礼待贤才

淳祐元年(1241年),余玠再次率兵接应安丰一地。事后,他立即官拜大理寺少卿(从四品)、任淮东制置副使。第二年(1242年)在觐见宋理宗的时候,他向天子大胆地进言不应对武官有失偏颇。同时,他表明了自己愿意重整四川的信念。

在此之前的16年间,该地的十几任行政官员几乎碌碌无为。曾经的天府之国,转眼间便民不聊生。对于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官员而言,去此地赴任无异于往身上泼污水。但心怀苍生的余玠,自愿扛起这一重任。

不久,宋廷便任命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同时兼任重庆府知府、四川总领、夔州路转运使职。可以说,巴蜀一地的军政大权几乎委与他一人身上。上任伊始,余玠就打响更革弊政的旗号:他亲自挑选州郡官守和县邑宰令。

同时,他设置招贤馆于府衙左侧。在唐宋两朝,以左为尊,由此可见他对贤才的重视程度。

而且招贤馆的设施装置,与帅府住处别无两样。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南宋初时的行政区划图,由此可见今日的巴蜀在当时被分为潼川路、夔州路、成都路

不仅如此,余玠更是直接下令言道"想要进言的人,近者可以直接到我的官府来。距离远的,可直接报告给当地的州县官吏。各地官员需以礼相待这些贤人,朝廷也不会吝啬赏赐。"对于前来的士大夫、有贤之士,余玠都不厌其烦地以礼相待。有贤之士的见解若被采纳,余玠会按照他的才能给予一定的职务。即便不被任用,也会厚礼以谢之。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余玠所采纳的"八柱守蜀"体系,其中八柱为云顶城、运山城、大获城、汉城、白帝城、钓鱼城、青居城、苦竹

余玠的尚贤礼才还有一段佳话。话说当时播州(今贵州遵义)有冉氏兄弟——冉王进、冉璞。他们都是文武双全的有才之士,但数任驻此的将帅却未能够召用他们。当兄弟二人听闻余玠选贤用能,便不辞车马困顿上门拜谒余玠。

他们的拜访,余玠不可谓不高兴。待他们兄弟二人到府,便赶紧迎接。但余玠也自有其待人接物之道,虽给冉氏兄弟安排了贵宾的馆舍,却不屈不傲以平礼待之。

可冉氏兄弟两人一连居住数月,却没有任何进言。余玠设宴打算酬谢他们兄弟二人,实则还想更为含蓄暗示他们兄弟二人。但冉氏兄弟二人在宴席上只顾吃喝,仍然没有多言。余玠表面无事,却给他们更换了一个僻静的馆舍来安顿他们,派人每天偷偷观察他们的行为。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钓鱼城模型

就这样又过去十几天后,不善言辞的冉氏兄弟最终上交了一治理西蜀之策。这当中,就包含着将合州府城迁至钓鱼山的建议。见此计划,余玠激动万分,但他却未把谋划归功于自己。

他直接将冉氏兄弟二人的计策上报朝廷,请求朝廷不按旧制擢升兄弟两人。很快,宋理宗诏令冉王进为承事郎,冉璞担任承务郎,二人共同管理合州(治所在今重庆合川区)。

召令一下,众人一片喧嚷,皆对此举抱有争议。余玠大怒道"此城修建好,则巴蜀一地安危全仰仗于此。不成,则我一人负责,各位无需担忧。"此番言论,他几乎把所有责任揽于己身,给予了冉氏两兄弟极大的信任。

淳祐三年(1243年),钓鱼城完工。从往后三十余年的战事来看,余玠与冉氏兄弟的谋划不可谓不高瞻远瞩。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影视剧中还原的钓鱼城之战场景

三、胆识过人,巧杀王夔

时间就这般悄悄滑过七年,在淳祐十年(1250年)冬天的时候,余玠率各将领巡视边防,直捣兴元府(今治所陕西汉中市)与元军爆发战端。两年之后,又与元军在嘉定府(治所在今四川乐山)爆发大战。战事结束后,他又不得不处理另一个大敌——利州路(治所即为兴元府)司都统王夔。

他恃功骄横,素来残暴骄悍,当地人称其为"王夜叉"。这一称号确实不为过,据说王夔每到一地,均行抢劫掠夺之事。并且,他对百姓私自施以酷刑。这当中,有用挖空的竹箕悬挂他人,有用木头倾轧他人的双腿。有的人被他用恶臭的水,灌入耳朵、嘴巴等等,不一而足。又因该地远离朝廷,导致惩罚屡屡得不到执行。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当地的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王夔却更为猖狂。而余玠初到嘉定之时,王夔就给余玠一个下马威。他先是让一批老弱病残的士兵前来迎接余玠,当余玠提出质疑后,王夔又安排出精明强干的士兵。

彼时集合声震震如雷,让人为之颤抖。属官们无不为之胆寒,但余玠却依旧神态自若,按次给予赏赐。王夔见此,也不得不暗暗称赞其胆识过人。

王夔的行为不仅百姓不满,余玠也早已想将其除掉,以免后患无穷。但余玠忌惮王夔的军事实力过于强大,在白天迟迟未能下手。最后,余玠与到达该地的当晚,命王夔以商量事情为由引入帐篷,暗杀之。

与此同时在另一头,余玠的心腹杨成,则以新任将官的身份来统领王夔部队。就这样,二人巧妙地除掉了王夔。随后,杨成又接连除掉了几名与王夔交往甚密的人。

余玠:屡败蒙元的他,在四川主政期间的一事为南宋延续国祚数十年

▲影视剧中的宋理宗

四、 遭人诽谤,一夜暴亡

不过,这次的除恶行径也导致了余玠人生的转折。宝祐元年(1253年),余玠想进一步清除跋扈的地方将帅、官员。但这时,一个与余玠命运转折有关的人物——姚世安登场了。在利州都统制的交接上,二人之间结下了梁子。而姚世安与宰相谢方叔子的亲属为至交,于是他请求谢方叔援助。

同年五月,谢方叔和等人向理宗诬告,攻击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余玠听说宋理宗有召他回朝的诏令,郁郁不安。七月,余玠一夜暴亡,其死因至今也无确切的说法。南宋末期一位文武双全的贤才,就这般逝去着实令人可惜。不过终赵宋一代,这等悲剧也非第一次上演。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为虚无。不过中华儿女能迈过艰难险阻,获得今日的成就,绝非是虚无之辈。余玠虽不幸而终,却将忠义与报国之情长存于汗青当中,以供后世瞻仰。

1、《宋史·卷第四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2、《宋史纪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