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權勢最盛的道姑,為何被皇帝賜死?當初還不如遠嫁外邦

大唐盛世繁華,禮教尚不似後世一樣嚴苛。故此唐高宗年間,朝臣們方能接受武后與皇帝並尊。相較於兒子們與她的天生對立,武則天的獨女倒是一直甚得寵愛。沒錯,本篇文章筆者要為您所介紹的,就是在中唐政壇頗為有名的——太平公主。

唐朝權勢最盛的道姑,為何被皇帝賜死?當初還不如遠嫁外邦

武則天早年間曾生有一女,怎奈母女情薄,那個孩子尚未滿月就夭折了。或是長女早夭的緣故,武后將情分延續到了年齡最小的幼女身上。武后兒子很多,卻只有太平公主一女。她自小即是大唐天皇、天后的掌上明珠,極為受寵。

怎麼受寵呢?舉個例子,出身皇家之公主,向來都逃不過政治聯姻的命運。為了避免和親,為何避免幼女遠嫁,李治和武則天在太平公主八歲時,便以祈福之名令其出家成為坤道,道號“太平”。只是,太平公主雖名為出家,卻只是一種噱頭,她仍舊久居宮廷,未有脫離世俗之實。這樣,等到有藩邦使者入朝向太平公主求親之時,李治武則天就有了推辭的理由。

唐朝權勢最盛的道姑,為何被皇帝賜死?當初還不如遠嫁外邦

太平公主成年後,頗有其母的豪放之風。一日,太平公主褪下道袍,換上了修身的戎裝。高宗見女兒如此裝扮甚是奇怪,便詢問她何故做此打扮。太平公主並不回答父親的問題,而是低聲詢問父親“駙馬若穿上這件衣服,該是何等英姿?”李治聽後哈哈大笑,他知道這是女兒想要成婚了。

李治夫婦層層篩選後,為太平公主選定了一位如意郎君——薛紹。薛紹是太平公主的表哥,二人成婚後,琴瑟和鳴很是恩愛。可惜薛紹兄長涉嫌謀逆,薛紹亦遭株連、慘死獄中。彼時他和太平公主的小兒子尚未滿週歲。太平公主就此結束了第一段婚姻,亦由此開始插手政治。

唐朝權勢最盛的道姑,為何被皇帝賜死?當初還不如遠嫁外邦

武后為了彌補女兒,屢屢為太平公主加官進爵。太平公主再婚後不久,武則天代唐稱制。目睹兄長、夫婿接連暴斃的太平公主竭力討好武后,猶恐因故招死罪。武曌登基後,對容貌、性格甚肖己身的幼女也很是寵愛,把對李賢等子的愧疚之情全部轉到了太平公主的身上。

太平公主見母親無意處置她,日漸放下心來。在武則天的縱容下,太平公主積極擴建自己的勢力,妄圖成為武周的“皇太女”。武周晚期的多位宰相都曾是太平公主的門客,太平公主權勢之盛可見一斑。

唐朝權勢最盛的道姑,為何被皇帝賜死?當初還不如遠嫁外邦

​武后末年,朝野上下皆思念故唐。李顯等人發動政變,奪回皇位。中宗皇后韋氏妄想做武則天第二,自然不會容忍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勢力,兩者恰如水火不相容之意。太平公主、李隆基等皇族推翻少帝后,奉李旦為大唐新君。

李旦在位時,對太平公主很是縱容,曾一度想立其為“皇太妹”。李隆基登基後,對這位掌控朝政多年的姑姑很是不滿,於先天二年賜死了太平公主。說到底,對於李隆基而言,太平公主的存在就宛若“武則天第二”,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他又怎會允許這樣一個強大的威脅一直留在自己身邊呢?遙想當年,如果太平公主沒有出家,而是遠嫁外邦,那麼她的結局或許就不會這麼悲慘了。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