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如果孫權沒偷襲荊州,徐晃的援軍能打敗關羽嗎?

自在極意功的鳩摩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從荊州南郡出兵,北伐曹魏,兩軍在襄樊地區展開大戰,是為襄樊之戰。



此戰,關羽先勝後敗,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于禁被俘,龐德被殺,重創曹魏,威震華夏。當時關羽又率軍圍困了襄陽、樊城,兩城岌岌可危,許都以南至襄樊,各地豪傑紛紛起兵響應關羽,荊州的曹魏官員也大量投降。以致於曹操都受到震動,有了遷都的打算。



可是後來,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在魏、吳兩家的夾攻下敗走麥城,最終父子雙雙被擒殺身亡,一代武聖,身首異處,不勝唏噓。襄樊之戰,使得曹魏、蜀漢的實力受損,尤其是蜀漢,不但損兵折將、還丟失荊州,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

蜀漢丟失荊州三郡,損失極其慘重,首先,蜀漢從此失去了東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對成為虛話,其次,荊州的軍隊和人才基本上是損失殆盡,再者,孟達叛變投魏,導致喪失上庸等地,最後,蜀漢在襄樊之戰的慘敗,直接導致了後來劉備討伐東吳的夷陵之戰,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漢政權雪上加霜。

如此一來,《隆中對》中的計劃已經完全被破壞。諸葛亮所規劃的荊益二州,雙線北伐化為泡影,一統天下,幾乎已經是水中月,鏡中花。

“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那麼如果沒有孫權在背後偷襲荊州,那麼關羽的結局能否改變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單靠徐晃,根本不足以將關羽逼到絕境。當時關羽圍困樊城曹仁,又圍襄陽的呂常,曹操便派徐晃去救援。雖然徐晃靠著兵力優勢,在接觸戰中擊敗了關羽大軍,暫解了樊城之圍。但是,關羽仗著水軍之利,控制了漢水,繼續圍困襄陽。



因為有著漢水這一天然優勢,徐晃面對關羽根本不可能再取得更大的優勢,除非給他一支強大的水軍。就連曹操自己也說:“我擔心敵人太多,而徐晃等人力量不足。”關羽完全能夠依靠阻斷漢水,來攻下襄陽城。當然,對於對岸的樊城關羽是沒多大可能性了,除非劉備諸葛亮等人繼續再漢中給予曹操壓力,使其無法南下救援。否則僅僅憑藉關羽的三萬荊州兵,直逼中原是很難的,即使得到于禁等人的軍隊數萬人,但關羽糧食不足,根本無法持久作戰。早在徐晃到樊城之前,關羽就因為擅自取用孫權湘關的糧米和孫權打了一架。

接下來隨著洪水的退出,天氣放晴,關羽水軍的優勢將會徹底喪失。而曹魏的援軍又接連不斷的到來,這邊關羽卻沒有任何援軍可以支持,所以關羽將要獨自對抗徐晃,曹仁和滿寵,以及曹魏隨後的後援部隊。他並沒有勝利的把握,所以就算是沒有孫權去偷襲荊州,關羽的戰果也不可能再擴大了,能夠取得最後的戰果,就是阻斷汗水,拿下襄陽城,如果關羽想要繼續向北進攻,已然是不可能的。


白話歷史君


三國演義中,襄樊之戰的順序是這樣的。在於禁被水淹七軍之後,曹操一度嚇得想遷都。然後司馬懿獻計讓曹操勾結東吳背刺。曹操一面派人出使東吳,一面派徐晃帶兵去抵擋關羽。

但是,這裡曹操給徐晃下的指令是“剋日起兵,前到陽陵坡駐紮;看東南有應,然後徵進。”也就是說,本身前提就是等孫權起兵後徐晃才進發。如果孫權不動,徐晃不能前進。因為關羽士氣正旺,徐晃真去了,也是再給關羽送一道菜而已。

等到孫權制定偷襲計劃之後,告知曹操:

具言吳兵將襲荊州,求操夾攻雲長;且囑勿洩漏,使雲長有備也。操與眾謀士商議,主簿董昭曰:“今樊城被困,引頸望救,不如令人將書射入樊城,以寬軍心;且使關公知東吳將襲荊州。彼恐荊州有失,必速退兵,卻令徐晃乘勢掩殺,可獲全功。”操從其謀,一面差人催徐晃急戰;一面親統大兵,徑往洛陽之南陽陵坡駐紮,以救曹仁。

從這裡可以看出,首先曹操一夥人的主意還是等關羽知道東吳要偷襲荊州,退兵的時候,再令徐晃趁勢掩殺。其次,還要同時把消息告訴曹仁,鼓勵曹仁堅守。就是說,在曹操計劃中,如果東吳不偷襲荊州,很可能是徐晃既不敢出擊,曹仁也未必守得下去。

最後,在徐晃出戰之後,先與關平、廖化交戰數次,雖然用計策取勝,但這計策的大背景是徐晃不斷告訴關平廖化“荊州被偷襲了”,而且關羽軍中已經流傳“荊州被偷襲”的流言,軍心慌亂。在這種情況下,徐晃等於立於不敗之地,才趁機放手用計打敗關平廖化。後來關羽與徐晃交戰,被曹仁夾擊兵敗。但徐晃敢進,曹仁敢夾擊,大前提都是東吳偷襲,他們知道關羽不能持久作戰;而關羽敗於“軍心大亂”,也和荊州丟失的消息關聯很大。

由此可知,如果東吳孫權不偷襲荊州,那麼關羽是不會被徐晃擊敗的——徐晃可能根本不敢近前和關羽打。


巴山夜雨涮鍋


在曹魏營中 張遼 徐晃和關羽關係最好,因為他們都是山西人,彼此之間時常討論兵法,並對對方的用兵方略也瞭解一二。

再當時,曹操得知關羽兵圍樊城而陣斬龐德後,就令徐晃和張遼東西夾攻關羽解圍曹仁。曹仁的守城能力在曹魏營中是出類拔萃的,持續幾月的對抗中,其實已經把關羽軍隊的銳氣耗掉大半。而關羽把關平 廖化放到阻擊敵方援軍的位置,殊不知曹魏是徐晃領兵前來,此二人豈是徐晃的對手,加上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五千出戰,戰前,由於關羽和徐晃是同鄉而且關係很好,兩人隔著遙遠對話,但說平生,不及軍事,不久徐晃下馬宣軍令:“得關雲長首級的人,賞金千斤。”關羽驚怖,說:“大哥,你說的這是什麼話?”徐晃回答:“這是國家之事。”隨後兩軍混戰,關羽被徐晃擊敗,當其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緊隨其後衝入營內。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現乘其軍陷於混亂之機,由內突襲,一舉大破之,殺降蜀之胡修、傅方。關羽遂撤走,樊城圍即解。

徐晃打敗關羽是必然的,關羽圍樊城太久,士兵睏乏,只要援軍趕到,曹仁出城迎敵內外夾攻關羽可敗。關鍵是援軍是誰來統帥問題,三國演義的記載第一波是于禁和龐德,那會連續大雨漲洪水,關羽利用水攻打敗於禁,殺了龐德。第二波領軍主帥被曹操誇讚是今世周亞夫,可見徐晃領兵能力是很強的。曹操派人約孫權夾攻關羽,並非曹操破布了關羽,而是要一勞永逸解決關羽問題,畢竟荊州在孫權手裡的威脅遠遠低於關羽的威脅,而且還能引起孫劉兩家矛盾爭端。並不是曹操一方打敗不了關羽,三國志記載張遼軍隊走到半路已經聽到徐晃破關羽軍隊的消息,然後就帶援軍回合肥。


王曙光1936806070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概念,即使歷史上東吳偷襲了荊州,徐晃也沒有真正意義上擊敗關羽,徐晃本部為新軍,後又有十二營援軍加入,按照古代至少一千人為一營的編制,十二營兵馬加徐晃本部不會少於二萬人,而史書明確記載了,關羽率數千人迎擊徐晃,最後因徐晃攻勢甚猛,外加有孫權私通曹操的書信擾亂軍心,導致關羽戰敗撤軍!而且這數千人還是連續作戰大半年的疲憊之師,此時徐晃雖然擊退了關羽,解救了樊城的曹仁,然而三國志 資治通鑑等也都明確記載了,樊城通往襄陽的道路仍然隔絕不通,襄陽仍然在關羽的包圍之下,而且漢水也仍然被關羽的水軍隔絕,因為樊城在漢水以北,所以徐晃無須水軍就可以解救樊城,但襄陽在漢水以南,徐晃沒有足夠的水軍支持他渡河作戰,說白了徐晃解救襄陽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我們也就看出來了,即使東吳偷襲了荊州,關羽也有足夠的實力佔領襄陽,然後跟樊城的曹仁隔河對峙!

如果東吳不偷襲荊州的話,那麼很可能會趁曹劉在襄樊大戰的機會,再次出兵攻打合肥,曹操也必須要跟歷史上一樣再次組織援救合肥的兵馬,而且很大可能是御駕親征!那麼襄樊的關羽壓力會小很多,最次也能奪下襄陽,然後再依託襄陽以及漢水進取樊城,而徐晃首先能否得到十二營兵馬的援助就是問題,如果得不到,那麼他幾乎沒有可能擊退關羽解圍樊城,就算得到援助,也解救了樊城,那麼也只能跟關羽在漢水對峙,而曹魏水軍太弱,在赤壁一戰幾乎全軍覆沒,根本沒有能力對付關羽的荊州水師,水軍幹不過人家,那人家關羽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姚小貳


如果孫權沒有偷襲荊州,徐晃能打敗關羽嗎?



這估計比較困難。因為徐晃能打敗關羽,雖然有徐晃自身軍事才能,但最主要是,臨出發前,曹操面授機宜,給了徐晃一顆定心丸,交代徐晃在前線,設法把孫權書信內容射入關羽軍中,擾亂關羽軍心,這一招起到了四兩撥千斤效果,一下子就使關羽處於被動挨打。要是沒有後路被操,關羽沒有後顧之憂,自然能放開手腳打,結果就難說了。



按提問對徐晃的影響,主要有四點:一是徐晃信心上肯定存在空虛落寞,而這必然影響軍事行動的實質進展;二是前不久被水淹掉的七軍,陰魂不散、始終縈繞心頭,士氣難以恢復;三是徐晃以往沒有打敗關羽記錄,相反,被顏良二十合打得屁滾尿流時,是關羽斬顏良挽回曹軍尊嚴。在徐晃、張遼雙戰文丑,張遼戰馬被射倒、徐晃退走時,是關羽挺身飛馬,截住並斬殺文丑,化解了危機。所以,徐晃對關羽,有的只是尊重敬仰,難有必勝信心;



四是如果沒有孫權偷襲荊州,就不會有虞翻說反士仁這件事,虞翻是東吳著名舌辯之士,能說會道,在士仁、糜芳投敵叛變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要是糜芳、士仁不叛變,關羽不至於後退無路,至少根據地不失,心中無憂,單單對付徐晃,就沒有多大壓力。



提問沒有說明,曹操是否增調東線張遼,配合攻擊關羽,如果也沒有,雖不能說徐晃必敗,但徐晃打贏的可能幾乎沒有。要是有張遼增援,則要看關羽臨機處置是否恰當,比如,及時向益州大本營請求支援等。如沒有大的失誤,估計雙方起碼會膠著一段,具體那方取勝,還真不好說。(620)


流譽後


《三國演義》中,如果孫權沒偷襲荊州,徐晃的援軍也可以解樊城之圍,然後雙方會在襄陽拉鋸,但是曹操大軍到來以後,關羽也只能退軍。

在正史裡,關羽是包圍了襄陽和樊城,但是在《三國演義》裡,關羽擊敗曹仁以後,攻佔了襄陽,然後渡河攻擊樊城。

關羽水淹七軍大敗於禁以後,曹操命徐晃帶精兵5萬來救樊城,自己統領大軍駐紮南陽陵坡為後續。徐晃擊敗關平、廖化,奪了偃城以後帶兵來戰關羽。《三國演義》裡關於這一戰是這麼描述的

(徐晃)揮大斧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 是右臂少力。關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公撥馬回寨。忽聞四下裡喊聲大震。原來是樊城曹 仁聞曹操救兵至,引軍殺出城來,與徐晃會合,兩下夾攻,荊州兵大亂。關公上馬,引眾將 急奔襄江上流頭。背後魏兵追至。關公急渡過襄江,望襄陽而奔。忽流星馬到,報說:“荊 州已被呂蒙所奪,家眷被陷。”關公大驚。不敢奔襄陽,提兵投公安來。探馬又報:“公安 傅士仁已降東吳了。”關公大怒。忽催糧人到,報說:“公安傅士仁往南郡,殺了使命,招 糜芳都降東吳去了。”

這裡可以看到,徐晃和曹仁兩軍夾攻,擊敗荊州軍以後,關羽才知道荊州已經失守,不敢回襄陽,想撤回公安。如果沒有孫權偷襲荊州,那麼關羽肯定是退到襄陽駐守。徐晃和曹仁合兵以後,兵力比關羽略多,但是《三國演義》裡很講究鬥將,如果擋不出對方大將的話,部隊很容易被衝跨。

比較雙方大將,關羽右臂受傷以後用不上力,戰鬥力降低到了徐晃這個檔次,但是蜀軍還有關平和廖化兩個大將,關平的戰鬥力也是很可觀的,曾經和龐德大戰30個回合不分勝負,也是屬於一流武將系列,曹軍這邊曹仁擋住他也勉強。而廖化雖然被很多人看不起,但是他也有殺秦良、秒鄭倫的戰績,一般的魏將也未必是他的對手。

而且襄陽城牆高厚,關羽要是守城的話,加上漢水之險,靠徐晃的5萬大軍肯定是拿不下的。不過要是曹操大軍親至的話,那麼關羽兵力太少,而且要擔心曹操分兵攻擊江陵等地,也只能收縮防線,放棄襄陽。


不沉的經遠


我認為沒有孫權偷襲荊州,徐晃的援軍也是能打敗關羽的。既然是講三國演義,就按小說的說法。

第一:關羽水淹七軍非戰場勝利

關羽水淹于禁七軍,威震華夏。曹操召集眾人開會商議遷都。司馬懿反對講: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戰之故;於國家大計,本無所損。

第二:襄樊久攻不下

當時關羽圍襄樊一直久攻不下,說明關羽兵力不夠和魏軍守城之心堅。關羽得知呂蒙病了陸遜代任,認為不用擔心東吳於是抽調荊州防備東吳的人馬北上前線。如果當時東吳沒有打算偷襲荊州,那麼呂蒙就不會裝病也不會讓陸遜接任。關羽就更加不敢抽調荊州備兵北上。

第三:關羽沒能擊敗徐晃

徐晃率軍救襄樊,關平廖化中計大敗。關羽親率軍跟徐晃交戰大敗。三國演義:荊州兵大亂。關公急渡過襄江,望襄陽而奔。而這時關羽才得知荊州失了。

而按照歷史上來說,三條都一樣。雖然東吳偷襲了荊州,但關羽的戰敗跟荊州丟失關係不大。曹操派了十二營援軍給徐晃,於是徐晃率軍救襄樊。據三國志徐晃傳: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徐晃)。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關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徐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關羽傳: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關羽)不能克,引軍退還。

時間順序是公元219年:七月北伐——八月水淹七軍,圍襄樊——九、十月圍攻襄樊(十月孫權上書要聯合)——閏十月關羽跟徐晃交戰。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已得到消息但不肯退。(曹操派人把孫權的書信射入關羽軍營)——十一月關羽跟徐晃交戰不利,荊州已失。關羽率軍回荊州就——十二月關羽被東吳斬殺。


小鴻哥


在三國中,曹魏獨大,戰將千員,雄兵數十萬,可想曹魏的實力。

東吳孫權如果不偷襲荊州,關羽一樣要敗北,只是荊州不會丟失而已。

劉備對曹魏發起攻擊,是主力部隊,關羽鎮守一方,作為偏師,在攻擊中應當考慮到,如果自己打敗曹仁,那麼曹操必感到危險之急,那麼曹操認為那一路威脅最大,必定是關羽這一路,因為關羽人人知其威猛。所以解決關羽成了當務之急。關羽圍樊城,打援軍,曹仁守得住樊城嗎?只要是不出擊,守城可是曹仁的一大能事。那麼曹操還要派援軍而來,目的就是打敗關羽,哪知道于禁,龐德被關羽給收拾了。(先不說孫權來偷襲)。

曹操知道于禁和龐德失敗的消息,嚇得都要遷都了,最後還是派了張遼,徐晃兩個來了,這兩個和關羽關係都比較好,不止是這一點而已,關鍵是這兩位和關羽有得一戰,實力不比關羽差多少。

樊城的曹仁知道援軍來了,如果出戰,夾擊關羽,關羽除了自己一路能保安全,另外一路關平能擋住曹魏這兩員大將的攻擊嗎?不能。所以援軍擋不住,那麼和曹仁的大軍一呼應,關羽到底能擋住嗎?關羽已經消耗了自己實力,在前面打于禁,龐德,自己雖勝了,損失也吧,將士疲勞度和後續的援軍沒有(劉備沒有派出一人來支援),士氣從頂峰已經開始下落了,關羽再神,也不可能擋住這次的對戰,最多就是雙方不敗,那麼關羽也不能勝,荊州還要不要,守不守?如果曹操再派一支人馬攻擊荊州,關羽是繼續圍樊城還是回援荊州?

關鍵是劉備沒有派援軍來,關羽獨自攻擊,攻取容易守住難,再者那來人馬去守?

關羽是來來回回的奔波,攻擊,打援,守城。而曹操是援軍不斷,如果真能打敗張遼,徐晃,曹操也只能敗退。


歷史戲語


瀉藥~還是個假設嘛~那我們不妨跟著題主的假設推演一下幾種可能性。

可能性一

孫權沒有偷襲荊州說明孫權沒有理會曹操,那也就是說孫曹沒有達成聯合,孫權於是按兵不動,想做一把夷陵之戰時的曹丕,那麼曹操就不敢輕易把張遼掉過來支援徐晃,畢竟還要防著孫權嘛。

這種情況下,關羽後方無憂,曹操便難以造謠動搖關羽軍心,也沒有較好的方法鼓舞樊城守軍士氣,畢竟於禁都已經敗了嘛。

所以,徐晃等到十二營的支援後,能夠擊退關羽,因為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的情況下,關羽都是跟徐晃直接對陣被擊敗的,而不是被多人合圍擊敗的。但是,擊敗關羽後,關羽會不會重整軍隊再來,那就不好說了,畢竟後方無憂,孫權也沒有動靜,關羽還是要繼續進攻的。

也就是說徐晃有能力擊退關羽,但估計打不敗關羽。

可能性二

孫權不僅沒有偷襲荊州,還趁關羽圍攻樊城之際一起攻打曹操。

這種情況下,關羽軍剛剛水淹七軍,士氣旺盛,加上孫權那邊不斷捅刀,徐晃擊敗關羽的勝算就會小很多。

綜上,如果沒有其他變數,估計就這兩種情況,純屬推測,歡迎交流討論,謝謝~


眾推君


我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首先,關羽不是敗在徐晃手上,關羽是敗在呂蒙手上。

其次,孫權對於荊襄九郡志在必得。尤其是劉備集團奪得益州,漢中後,孫權是有危機感的,不願意劉備集團做大,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才默許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

再有,呂蒙雖然接替魯肅成為都督,但是,呂蒙的戰略眼光比魯肅差遠了。魯肅看得是天下,呂蒙只看得到眼前的荊州。吳蜀之戰後,雙方實力都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再也無力威脅到曹魏政權。

綜上所述,關羽之死與徐晃有關,但不重要。如果此時魯肅仍在,即使關羽敗給徐晃,魯肅也會出兵援助,至不濟也不會背後捅刀子。

孫權贏了荊州,卻從此困在江東,再無爭霸天下的雄心。

劉備集團是真的傷筋動骨,隆中對從此是泡影。以致諸葛亮六出祁山勞而無功。

吳蜀相爭,曹魏集團成為最大贏家,避免了吳蜀三面夾擊,穩坐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