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中,为什么杨炯曾自我评价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269852880003


我是文开石,我有好答案。

对于这类的问题,我总有种万金油的回答,一是“文人的事较什么真”二是“文无第一”。

这次我给些个人看法。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哥四个凑到一块论,其实说的不是他们的诗文,而是他们骈文和赋的水平而言。

例如超级有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一篇骈文。

杜甫老大诗里是这么排名的,王杨卢骆。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感觉一半是认同这个排名,一半是为了顺应平仄押韵。

什么说法排名都有,其实可以看作承认他们四个的文采成绩,但没有什么权威排名,因为本来就不是比赛。

张说(667年-731年)给的排名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

《旧唐书》给的排名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都是天才,唐诗体系在他们手中诞生。

这哥几个成名都极早。

骆宾王生七岁即能诗,被称为“神童”。

杨炯年十岁即应童子举,翌年待制弘文馆。

王勃十六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

卢照邻二十岁即为邓王府典签,“王府书记,一以委之。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

天生英才,仕途又都不是太顺。难免剩下点傲气。

能排进去就算幸运了,还要啥自行车?还要啥一二三。

中国人喜欢评个四六八十的,可惜因为都是双数,少了一个人,完全有资格一起排个“初唐五杰”。

可惜流传的作品太少,但是就凭一首,不比那四个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文开石


题目所述原文出自《新唐书·文艺传.上》: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初唐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均以擅诗文见称,特别是在改变齐梁“宫体”浮靡诗风上,都作出了很大贡献。被合称为“初唐四杰”,排名上则为“王、杨、卢、骆”。



事实上,四人的文风各有所长,难分伯仲。而王勃之所以排名居前,除凭《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外。诗中也常有出彩之语,如《秋日别王长史》中的:“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故此一排名在当时还是获得广泛认同的,筱静也认为比较公正。



扬炯之所以有:“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并且获得议者认同。这大多不单指诗文,而是涉及到王勃的为人处世,特别是其被判死刑一事。

王勃少年时曾从长安著名医生曹元学医,熟医理,著有《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咸亨二年,王勃从蜀地返长安,他听说其朋友凌季友任虢州司法,便向其求助:“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旧唐书·王勃传》)

在凌季友的帮助下,王勃也如愿任职虢州参军,但在任职其间,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出于私交,王勃便将曹达匿藏起来。但事后又怕走漏风声,会连累自己,便对曹达作出了杀人灭口之事,也因此被判了死罪,幸遇大赦,改为三年徒刑。而他的父亲也受牵连被贬至交阯(今越南)。

杨炯的为人则性情耿直,恃才倨傲,对官场伪善作派常有讥讽,因此,不满王勃为官所为,也合其性情。此话根源多出于此,因为“耻居王后”的“耻”字下笔极重,显然已超出了以文论文的范围。而“愧在卢前”则应是正常的自谦之语。


诗词书院


关于杨炯和王勃,有一个流传久远的小八卦。传说杨炯听说时人给“初唐四杰”排名“王杨卢骆”时,很是不爽,公开表示“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这一段被载入了新旧《唐书》。

.

但个人感觉,这个小八卦若真有其事,要不就是有特定场景,后人传下来的部分存在断章取义之嫌,要不就是有人存心挑拨二人关系。

.

因为王勃和杨炯应该是四杰中关系最好的两位,王勃曾评价杨炯:“杨学士天璞自然,地灵无对。二十八宿,禀太微之一星;六十四爻,受乾坤之两卦。论其器宇,沧海添江汉之波;序其文章,玄圃积烟霞之气。”

.

(杨炯学士如同天生璞玉,质朴自然,又如同地里的灵草,独一无二。若以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作比,他就是拱卫帝星的太微星。如果以易经六十四卦作比,他就是代表天地的乾坤二卦。他的器量,如同海纳百川。他的文章,如同仙境里的烟霞之气。)

.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感情不可谓不真挚。更何况,王勃去世后,他的文集是由杨炯编撰并写的序,其中对王勃的评价极高,杨炯不大会说出“耻居王后”之类的话。

.

好事之人给四杰排名,应该是很晚的事,当时王勃早就去世了,对已经过世的朋友,杨炯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还争这一口闲气。因而,这八卦的可信性实在不算高。



碗豆什锦菜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王勃:唐朝文学家

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品特点:诗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悲凉浑壮。

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在四人中才气最高,成就最大。

卢照邻:唐朝诗人

代表作《长安古意》

作品特点:词采富艳,内容广阔,以韵致取胜。

名句: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杨炯:唐朝诗人

代表作:《从军行》

作品特点:风格豪迈开朗,感情真挚。

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愧前于卢,耻于王后。既是自谦,也是对卢照邻的尊重,因为卢照邻比他的年龄大。同时也对这种排序有所质疑。暗含自己的才气并不输于王勃。其恃才傲物的品格一览无余。


诗词曲赋看起帆


王杨卢骆,符合四声习惯,读起来顺口,并非是个人成就的座次,还有“李杜”也是这样。


梧桐秋雨84047


不是佩服卢照邻,而是不服王勃



东京八十万禁片总教头


耻居王后,有两层意,其一,以居王勃之后感到可耻。其二,王勃才高,胜己几筹,有幸居后,自感羞愧,故生耻辱之感。乃杨烔自谦之词!吾持此观点。


家电维修电器销售


貌似是王勃人品差,早年间有个犯官司的朋友跑到他的身边求助,他把人藏起来了,后来越来越感到害怕了,怕别人把他告发,他私下把逃犯朋友给杀死了


暴风烈马


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王杨卢骆”,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是杨炯自谦的说法。


锋哥影音


古代诗人比较喜欢自谦,而又非常的尊老爱幼,他的这种说法只是顺势而说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