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來亞戰役看,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對英國有多畏懼

馬來亞戰役是二戰時日本和英國在馬來半島展開的一場局部戰爭。在這場戰役中,英國軍隊被日本軍隊打的抱頭鼠竄,潰不成軍。這場戰爭讓大英帝國貼上了恥辱的標籤,稱雄一時的大英帝國在馬來亞戰役中被日軍狠狠的打了一個耳光。由於英國人在馬來亞戰役中糟糕的表現,人們因此有了英國人不堪一擊、根本不是日本人對手的錯覺。現在仍然有很多人認為二戰時的英國比日本差遠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在這個問題上日本人無疑最有發言權。且不說兩國實力差了多少,單就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對英國人的態度就能說明問題。實際上,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對英國充滿了畏懼。

從馬來亞戰役看,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對英國有多畏懼

作為世界第一殖民大國、世界老牌殖民霸主,英國人稱雄世界二百多年,其底蘊和威望是其他國家比不了的。日本明治維新前,英國人根本不拿正眼去看日本,日本在英國人眼裡就是個小癟三。儘管日本人很爭氣,通過明治維新讓自己強大起來,並先後擊敗了中國和俄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但仍然只是英國人的小跟班。實際上,如果沒有英國人的扶持,日本人未必能打贏中國和俄國,也未必能崛起的那麼快。此外,英國人還是日本人的老師,日本人一直以英國人為榜樣,特別是日本海軍,幾乎就是英國人的翻版,日本對英國人這位老師無疑充滿了畏懼。

從馬來亞戰役看,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對英國有多畏懼

儘管二戰前英國已經衰落,但仍然是世界的霸主,其實力和影響力仍然不是日本可以比的。連財大氣粗的美國人在英國人面前都沒有什麼話語權更不要說日本了。如果美國有那實力就不至於退出他自己倡導的國聯了。否則,英國人也不會對其他國家那麼傲慢,特別是亞洲國家。二戰爆發後,英國被德國和意大利搞得焦頭爛額,日本人看到了英國的虛弱,加上為避免兩線作戰,英國一再對日本退讓,因此日本人對英國人敬畏心有所衰減,不過他仍然不敢輕易挑釁英國。當英國拒絕關閉滇緬公路的時候,日本也不過是不停的抗議。當然,這種情況正在慢慢轉變。隨著美英對日本不斷進行制裁,日本人被逼到了牆角,所以他也不管英美有多強大了,最終狗急跳牆決定挑戰英美,奪取東南亞的戰略資源繼續維持戰爭。不過雖然日本下定決心和英美開戰,但自知實力不濟,所以採取了偷襲的手段。即使如此,日本人也不敢掉以輕心,雖然焦頭爛額的英國已經把遠東的主力部隊抽調一空,只剩下了十幾萬三流的殖民部隊以及數量少的可憐的老式飛機和幾艘老式軍艦,但日本人仍然不敢輕視。

從馬來亞戰役看,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對英國有多畏懼

為了對付英國在東南亞數量有限且沒什麼戰鬥力的偏師,日本人出動了近半的海軍以及十幾萬陸軍精銳。馬來戰役中,日本投入了第5、第18和近衛三個王牌師團約11萬兵力,海軍出動數十艘軍艦(其中包括3艘航母),此外還有500多架飛機和200輛坦克以及大量的火炮。如此龐大的兵力足見日本人對英國人的畏懼。日本打菲律賓的美軍不過出動了4艘驅逐艦、6艘運輸艦以及3.4萬人而已。但沒有想到,英國人讓日本人失望了,日本人還沒怎麼打英國人就投降了。這下日本人對英國的畏懼心一掃而空,很快對緬甸、印度、澳大利亞等地的英軍發動瘋狂的進攻。但沒有想到,日本人卻碰了釘子,英國人從東南亞潰退不是怕了日本人,也不是打不過日本人,而是不想和日本人打。當日本人得寸進尺進攻印度和澳大利亞的時候,英國人不再慣著日本,狂暴中的英軍(主要為英印和英澳部隊)在英帕爾和巴布亞揍得日軍滿地找牙,把日本的機動部隊全都給打沒了,日軍被迫轉為防守,從此被英國人追著打。日本人這時才明白,原來英國人在馬來亞根本沒想跟自己玩,自己和英國相比還差了一大截。

參考資料:《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海洋與文明》、《二戰史》、《太平洋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