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風口的小米


走過風口的小米


◆春節前的一場口水戰,讓我們看到小米的焦慮。上市已經大半年了,小米的股票卻跌跌不休,銷量增速也在下滑。小米,是時候該好好想一想了。

正解局出品


1. 一場口水戰,一地雞毛

春節前的一場口水大戰,讓高呼自主創新的小米增添了幾分尷尬。

這場口水戰的導火索源於一條微博。1月23日,小米總裁林斌在微博上高調宣佈:小米做出了第一臺摺疊屏手機,應該也是全球第一臺雙摺疊屏手機。第二天,小米創始人雷軍再添一根柴,在公眾號上大講雙摺疊屏幕手機背後的小米創新之路。

走過風口的小米

小米總裁林斌微博宣佈小米做出了第一臺摺疊屏手機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本來是一場正能量的公關,卻在半路意外殺出了一個程咬金。一家名為柔宇科技的公司跳了出來,他們的副總裁樊俊超在朋友圈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字,“公開”向小米開炮。

大炮直轟:小米所宣稱的“攻克了柔性摺疊屏技術”是公然造假,只不過是買了別人的概念機就拿出來吹,價值觀太 Low,以假亂真,混淆視聽,而全球首款真正的可摺疊柔性屏手機是柔宇做的!

走過風口的小米

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朋友圈炮轟小米

戰火就這樣點燃了。隨後,小米、柔宇各路神仙都出來站隊,互相指責對方,一方說對方碰瓷營銷,一方說對方混淆概念,紛紛擾擾,打得一地雞毛。雖然小米已經是香港上市的巨無霸,但柔宇其實也不弱。柔宇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創業公司,主攻的是“柔性屏幕”,雖然還沒有上市,但目前估值已經超過50億美元,是一家還沒有得到大眾熟悉的獨角獸。

摺疊屏手機,簡單的理解就是屏幕可以彎曲的手機。摺疊屏手機已經瘋傳好幾次了,但量產難度很大,一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目前,華為、三星等都在紛紛佈局,小米也是不甘落後。

走過風口的小米

摺疊屏手機

究竟是誰做出了全球首款的可摺疊柔性屏手機,業內專家難以洞悉,普通消費者也不太關心。但對於很多手機廠商來說,首款、首發這些概念卻是勢在必爭,發佈會上,一定都會強調自己產品的獨特性。在可摺疊屏手機也成為下一個行業風口之際,小米尤其不可失去先機。

其實,在這一場罵戰中,許多人突然意識到了一點,小米似乎特別在意別人說他們價值觀low,沒有創新了。而且,從去年在香港上市之後,小米的股票表現得很差勁,在智能手機紅海廝殺之中,對小米的質疑聲一波接一波,從未停息。

2. 一支能讓年輕人破產的股票

如果不看股市的話,小米2018年的數據還算漂亮。

10月份手機出貨量就突破1億,全年賣了1.226億部手機,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四。

走過風口的小米

雷軍微博宣佈小米手機2018年出貨量突破1億臺

但如果細看,就可以發現,在去年第四季度,小米的增長似乎有些動力不足了,同比增幅只有區區1.4%,遠低於全年30%的增幅。根據今年2月初IDC發佈的報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小米則已經落後於OPPO位居第五,前三位則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

走過風口的小米

而且,更加鬱悶的是,在去年7月成功於香港上市之後,小米的股價卻在一直下走,辜負了一眾米粉。在上市之前,市場對小米的估值普遍樂觀,最高的估值到了兩千億美元。然而最終,小米上市之初的市值只有480多億美元。當時,小米公司負責人陳曦也將小米股票稱為是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雷軍在上市慶功宴上曾經放出豪言:“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走過風口的小米

小米港交所上市


但現實很殘酷,資本市場可不會管你是雷軍還是雷布斯。在上市當天,小米股票即破發。後在短暫的上漲之後,扭頭一路下跌,走出了一條長長的下坡路。現在,小米的股價徘徊在10元港元,這較上市第一天的16.6港元,已經跌去了六塊多,較最高價時的22.2港元相比,跌幅更是高達50%,這個相當於蒸發掉了1.2個京東!

走過風口的小米

小米近期股價趨勢

坐困小米股票,有不少網友調侃這是一支能讓年輕人破產的股票。當然,實事求是的說,小米股價下跌也並能只怪小米。整個2018年,全球股市都是處於下行狀態。蘋果、亞馬遜、Facebook股價也都有大幅下跌。國內的騰訊、阿里、京東日子也相當不好過。比如京東,劉強東的一場美國之行,就曾讓京東的股票狠狠跌了一把。

3. 沒有核心科技,一定走不遠

其實,小米一路走來,經歷過多次危機。

智能手機的生命週期非常短,從公佈發售,到降價促銷,再到停產,一般只有兩年左右時間。目前業內已公認智能手機市場是紅海,搏殺更加慘烈。公開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連續五個季度下滑。2018年,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也大跌了14%,總體市場規模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走過風口的小米

2015年,小米就確立了當年的銷量1億的目標,但最終只賣了6600萬臺,2016年進一步下滑到5500,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隨後,雷軍急了,親自下場抓供應鏈,才止跌回升,穩住大局。

小米身邊始終是群狼環顧,外有蘋果、三星虎視眈眈,內有華為、魅族、vivo、oppo四面圍攻。在當初的招股書上,小米曾這樣分析自己面臨的風險:

公司所處的智能手機行業處於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行業具備價格競爭激烈、新品頻繁推出、產品生命週期較短、行業標準不斷演進等特點……公司的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能夠持續推出創新的、高性價比的產品,而以上能力主要取決於公司的創新能力和高效運營能力。新產品和技術的研發過程較為複雜,耗時較長且成本較高,研發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公司未能持續完成新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公司維持競爭優勢的能力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這一大段話又長,又繞口,其實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話:有牛X的新產品,我們就能活下去,否則就完蛋了。小米的智能手機部分的貢獻佔總收入的7成以上。換一句話說,

一旦小米手機賣不動了,則會喪失最重要的用戶入口,也就難以談得上盈利了。

牛X的產品就要看有沒有牛X的創新。小米性價比的營銷牌打得好,但小米的研發未必強。事實上,小米長年飽受“抄襲”“組裝機”“吊絲機”等質疑之困,所謂的黑科技,許多時候只是一次文字遊戲,並不黑。

走過風口的小米

從2018年的小米3季度財報看,小米單季的研發投入15億多,全年大概40億左右。而在2017年,這個數據是32億多。三四十億,看起來很大,但測算下來,其實只相當於營收的3%。這和聯想的研發投入差不多。而聯想,不談其產品質量如何,現在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口碑也只能用“呵呵”二字來形容了。

許多中國的手機企業急功近利,不能紮根本土,適時創新,最後煙消雲散。

二十多年裡,許多曾經不可一世的巨頭,如今苟延殘喘,甚至於成為先烈:例如諾基亞、摩托羅拉、金立、波導、西門子、愛立信……

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歷史證明,有核心科技的企業不一定走得遠,但沒有核心科技的企業一定走不遠。小米的創業成功,是十年來中國最激動人心的創業故事之一。現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對小米來說是一個坎,熬過去,也許會迎來更大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