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解讀經典書論——孫過庭 《書譜》(四)

深刻解讀經典書論——孫過庭 《書譜》(四)

繼續《書法魅影》上三篇文章所講的內容(詳見主頁底部的“文章目錄”),今天我們來討論《書譜》下面一段文字。

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務閒,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合之際,優劣互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蒙無所從。當仁者得意忘言,罕陳其要;企學者希風敘妙,雖述猶疏。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揆庸昧,輒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風規,導將來之器識,除繁去濫,睹跡明心者焉。

深刻解讀經典書論——孫過庭 《書譜》(四)

解讀:

這段文字的大體意思是,寫出一篇好的書法需要滿足五個條件,即“五合交臻,神融筆暢”。後面又用大量文字說明:書法的關鍵要點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會的人閉口不說,不會的人又說不出來,所以,孫過庭想把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全部說出來,希望有更多的人懂書法。

根據他的五乖五合,我們可以總結一個道理:“無意書之,始得神韻”。

至於這一段後文強調的書法要點,我們不去細談,因為《書譜》全文處處在談,無非是說書法很難懂的現象,這裡有點囉嗦。

總結孫過庭的五乖五合,看上去有點多,其實就是一句話,書法本應無意書之。當心情愉悅、事務不忙、答謝恩惠、偶然欲書時,就能寫出的好的書法。這些情況有一個共同特點:沒有把書法當作品來寫,不強求自己需要寫成什麼樣子,

只是寫寫字,表達當下的心情和感受,並且用文字記錄下來,這種狀態非常悠閒自得,沒有多餘的塵世雜念。而當事務繁忙、違反己願、迫於壓力等情況時則寫不好書法的。

深刻解讀經典書論——孫過庭 《書譜》(四)

1、但細心的朋友應該發現上述言論沒有涉及到書寫工具和天氣的乖合條件,因為“風燥日炎”與“紙墨不稱”等論斷有所偏頗。

顏真卿《祭侄文稿》的手稿就是在心情極其悲憤之下寫出來的天下第二行書!與天氣沒有半毛錢關係。楊凝式《夏熱帖》是在天氣非常炎熱的狀態下寫出的名帖!蘇軾《寒食帖》是在心情很淒涼無奈的心情下寫的,可能當時外面還在下雨呢!因此書法的好壞與天氣的外在因素無關。

至於筆墨的相稱與否也是沒必要說的,因為書家筆墨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購買來源,這種問題對與古代文人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甚至有的書家自己會製作毛筆,況且有些人的書法確實對筆墨紙硯的要求不高,比如魏碑和《祭侄文稿》,對於孫過庭和趙孟頫的書法,則需要較好的筆墨才行,優良筆墨確實能為書法錦上添花,只是“筆墨相稱”這一條件很好滿足。我自己也是經過多年的臨習,確定了自己最喜歡的毛筆和購買渠道!所以“筆墨相稱”並不很重要。

深刻解讀經典書論——孫過庭 《書譜》(四)

2、那麼“無意書之,始得神韻”真的有道理嗎?

根據蔡邕《筆論》所言:“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姿(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意思是作書之前需要排除心中的雜念,放鬆自己的心情,若因為應付於事而作書,則不為佳也。這句話是後代書家傳唱的經典言論,與孫過庭的論斷基本一致。即強調“無意書之”。

現代那些參展比賽的人交上的書法作品多是應付於事,很難出現這種“無意書之”的神品。他們與古人的境界相去甚遠。因此作品當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不自然的書寫現象,做作的痕跡尤為明顯。這應當是不可取的。

深刻解讀經典書論——孫過庭 《書譜》(四)

3、為什麼“無意書之,始得神韻”呢?

自古以來,書法強調書寫的自然流暢性,這是從未變過的真理,而只有無意書之才能體現這種神韻!很多人不僅喜歡做作,也喜歡描字,非要把字描得帖上的一模一樣,特別是《蘭亭序》那種精緻的點畫,一筆寫不出來的人就硬要描幾筆,同樣,對於書法中強調的變化,很多人硬生生地要“畫”出來,這是非常要不得的。

4、我們平時“有意書之”的訓練有沒有意義?

當然有意義,那種無意書之的境界是很難達到的,這需要自身有很好的書寫功底基礎,對書法技術方面的東西瞭如指掌,而且能靈活運用。不是一個人隨便一寫就能寫出高水平的書法來,一般第一個字就能評判一個人的大致水平。所以平時的基本功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深刻解讀經典書論——孫過庭 《書譜》(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