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消費者,都買二手車?

汽車作為生活中的大宗消費品 ,不僅售價不菲,而且後續的使用成本,還非常高昂,不僅油費不便宜,保養,維修,保險的成本也是不低。

但是,相比汽車的使用成本來說,汽車還有一個最大的成本,是往往容易被消費者忽視,或者說,明白人是非常清楚,這個成本,是高於汽車使用的維修保養成本的。

這個成本,就是新車的折舊成本。

精明的消費者,都買二手車?

作為特殊的消費品,汽車商品,在完成上牌過程之後,不管使用多久,或行駛多遠,在車本身價值上,就立刻會產生折舊。行業內有新車上牌立馬七折的說法,這當然有點偏激,但是,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汽車的折舊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所以,人們在購買車輛時,品牌的保值率,往往也會是消費者購買車輛時,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

畢竟,汽車產品,貴的,百十萬,便宜的,也要數萬元,買了車之後,即便不開,一年的折舊損耗,也是不小的數值的。

精明的消費者,都買二手車?

因為折舊成本太高,所以,在汽車消費圈,就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就是精明的汽車消費者,如果出於成本的角度,在購車的時候,往往更願意選擇二手車。

買新車,必須要面臨高昂的折舊費用,但是,買二手車,就折舊成本這塊來說,好像是省了不少。

那麼,聰明的人,都買二手車?這個說法,真的靠譜嗎?

精明的消費者,都買二手車?

同品牌,同樣的車型,二手車的價格,肯定和新車價格,差別非常之大。從成本的角度來說,購買二手車的成本肯定會更低。

但是,汽車消費,或者說,商品消費,價格與價值,往往是等同的。就是說,一個產品的價格,肯定是由各種使用價值組成的。

同品牌同車型的二手車要比新車便宜,那麼肯定會在某些價值上,不能和購買新車等同。

精明的消費者,都買二手車?

一個產品的價值,除了其使用功能,其實還有很多隱性的要素在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心理滿足感。這也是為何商品有品牌、價格區分的一個重要因素。

人類消費需求,分為實用需求和心理需求兩種,而在物質條件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心理需求往往是大於實用需求的。這就是為何在我們的生活裡,同樣功能的產品,奢侈品牌為何比普通品牌,要貴很多,而從功能上來講,又沒有太多區別。

這其實就是不同產品,帶給人們的心理滿足的程度不同。

精明的消費者,都買二手車?

而作為汽車消費來講,二手車和新車的選擇,在價格上,同品牌同車型的價格,確實差異很大,但帶給消費者的心理滿足感,肯定也是完全不同的。

人們購買新車時的愉悅感,或者說,綜合滿足感的獲得,肯定是要優於購買二手車的。而二手車,除了在折舊成本上的優勢,其實在車輛安全保障,車輛質量後續服務,甚至車輛狀況的穩定性上,其實都是無法和新車對比的。

再有質量認證的二手車,除非是熟悉的車主,我們總是無法肯定的判斷,二手車的真實車況。而就是這種車況的不確定性,也會讓消費者心裡或多或少,有些不踏實。

精明的消費者,都買二手車?

所以,同品牌同型號的車型,二手車的價格,肯定比新車實惠,因為單在折舊成本這塊,二手車確實已經節省了很多。

但是,汽車消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生活消費品種的大件,除了成本,還有很多心理上的滿足,也是必須要考慮的。那麼,從心理滿足,或是安全滿足的角度看,買新車,其實更踏實一些。

所以,說精明的消費者,都買二手車,這話,肯定有失偏剖。不同的消費層級,同樣的購車,其實消費需求,應該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人,更看重成本,所以,合適的二手車感覺也會不錯。但是,還有很多人,在汽車消費的時候,更多的會考慮心理因素的滿足,這時候,買新車,就是不二的選擇了。

所以,購車消費,不管是新車還是二手車,還是看消費者的消費價值觀。價值觀不同,選擇就會不同。也就不存在,是否精明,或者二手車和新車到底哪個划算了。

精明的消費者,都買二手車?

合適的,就是最好的。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您以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