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上一輪汽車製造業增值稅減免1%的時候,汽車行業就迎來的一波集體降價潮,不過,基本是以豪華品牌車企居多,寶馬、奔馳、保時捷、奧迪等品牌爭先恐後開啟了降價模式,4月1日,是我國製造業等行業實行增值稅稅率從16%下降到13%的第一天。
在1月底,國家十部委聯合發文再次重啟“汽車下鄉”政策,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刺激低迷的車市,雖然細則尚未出臺,但諸如東風日產、上汽大眾等車企已經開始自掏腰包補貼市場,這也是2019年的第一輪降價潮。
再到三月中旬,兩會期間明確了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從16%下降到13%,相比於上一輪1%的下調,要給力得多,比起之前只有豪華品牌集體降價的現象,這一次增值稅下調的影響是前所未有,主流的合資品牌如一汽大眾,乃至自主品牌廣汽傳祺等,紛紛打起了價格戰。
豪華品牌掀起降價潮
這裡,我們首先來明確一下,汽車的銷售價格=計稅價格×(1 增值稅率),當增值稅下降了1%的時候,實際上銷售價格只是降幅了0.85%,理論上一輛售價10萬的車,增值稅下降了1%,車價是下降了850元,但前提是,廠家會不會真的把它全部讓利給你。
所以,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何第一次增值稅下降,只有部分豪華品牌響應號召實施大降價,因為對於普通的合資品牌來說,售價影響是比較小的,但當這一輪增值稅減免達到了3%,銷售價格是下調了2.4%,還是拿售價10萬的車來算,理論上是可以下降2400元,這個吸引力還是不錯的。
3月15日,最先拉開降價帷幕的是奔馳,隨後寶馬和捷豹路虎也迅速跟進,最高降幅達到7萬,二線豪華品牌如沃爾沃XC90最高降幅達到6萬元;而非豪華品牌陣型,南北大眾是打響合資第一槍,下調了部分車型的廠商建議零售價,最高降幅高達2萬元,隨後,別克、雪佛蘭等紛紛加入降價大部隊。
大部分降價有套路
各大車企一系列的促銷降價,不少消費者看後是購買慾大增,而周叔詢問過身邊的一些朋友,原本處於持幣待購狀態的已經準備入手了,對於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來說,此次降價確實有著較好的效果,但是車企標註的成千上萬的價格優惠真的讓利給消費者了?
周叔諮詢過在4S店工作的朋友後發現,增值稅下調只是讓利給企業,對消費者來說並沒有太多惠及,經銷商拿貨價格也並沒有調整,所以終端優惠只是原來廠家的優惠政策,與原來的情況基本差不多,要不然大降價售賣得虧本。
而且,這大降價裡面的套路還是挺深的,畢竟買的沒有賣的精,目前大部分宣佈降價的品牌,僅僅是一部分車型而非全系車型降價,仔細一看,基本都是高配車型,以大眾品牌為例,不是旗艦型就是豪華型,最為走量的中配車型是幾乎沒有的。
豪華品牌如梅賽德斯-奔馳,在調整優惠價格後,都是AMG、邁巴赫等60萬起乃至上百萬的車型有高達6萬的優惠幅度,但主銷車型如奔馳C級、E級、GLC等車型是不包括的,走量的車型壓根沒有降價的意思,而買得起AMG、邁巴赫車型的消費者顯然不會差這6萬塊錢的。
所以,雖然車企們出現了集體大降價,但大家也不要高興得太早,畢竟套路還是非常的熟悉,周叔覺得,終端優惠比這些降價更加靠譜,最終成交價格才是王道,大家在購買時最好多對比下不同經銷商的優惠信息,否則,一切的噱頭只是蹭熱點、賺流量罷了。
官降潮背後顯焦慮
此次官降潮引發的是連鎖反應,“不管你降不降,反正我降了”,看見友商們都紛紛降價了,即使原本沒有降價意願的車企都會跟風做出決定。
面對2018年車市的負增長,很多廠家是沒有達到預定的銷售目標,經銷商的庫存壓力也不小,據中汽協3月份數據顯示,我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5.3%,仍處於警戒線之上,即使2-3個月不採購新車,庫存車也處於賣不完的狀態。
當前的車企集體降價行為,主要是在車市下行的焦慮背景下,為了響應政策號召而做出的調整,先不說能不能湊效,但面對優惠和守著價格不放的品牌,相信消費者肯定會選擇前者。
大降價能否重振車市
從短期內看,4月份的車市會有所緩解,但長遠來看,車企降價並不能救市,首先,本次涉及官降的車型都是一些相對冷門的,也就是不走量的車型,這本來對銷量貢獻就不大,沒有購買慾望的消費者不會為了幾千塊而下手,官降的形式大於內涵。
有過買車經驗的消費者都知道,指導價什麼的都是虛的,最後的成交價格才是真實的,雖然車型指導價是降低了,但產品的終端零售價還是由經銷商制定,也有點“官方反正是降價了,但是你能砍價多少就管不著了”的意思。
指導價降低,終端優惠少了,實際成交價相當於什麼都沒變,這是廠家慣用的套路,那些原本沒有購車計劃的群體絕不會為了幾千塊而動心,而能引起興趣的群體恰恰是那些有剛需的消費者,本來有著明確的購車計劃,但這部分群體只能維持車市的基本銷量。
想要拉高銷量,還是要等整體經濟環境回暖,消費者購買力變強,處於“寒冬”中的車市才能快速“回暖”。
閱讀更多 南周汽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