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領導曾和壽光這位老先生合影,並讀了他的詩

在桑炳明先生家的客廳裡,掛著兩幅他出席中國基督教全國代表會議的合影,一張是拍攝於1986年的黑白照片,標頭是“中央領導同志接見中國基督教會第四屆全國會議代表留影”,合影前排的中央領導有習仲勳、趙樸初等;另一張是拍攝於1997年的彩色照片,是桑炳明參加第六屆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時候的合影,李瑞環、王兆國、丁光訓等領導接見。“會議是五年一屆,我很有幸能參加兩屆,中央領導的接見體現了國家對統戰工作的重視,我們教徒有義務愛國愛教,有義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添瓦。”桑炳明說。

中央領導曾和壽光這位老先生合影,並讀了他的詩

桑炳明先生介紹相片背後的故事

“這兩屆會議我都是作為‘特邀代表’參加的,在參會的300多名代表中,‘特邀代表’僅有22人,每個省平均還不到1個人。”桑炳明解釋說,‘特邀代表’一般是通過各級統戰部門徵集,地區選擇上以教徒數量和教會影響力作為標準,人員上選擇不擔任教會實際行政領導職務並有一定影響力的人。桑炳明與一般基督教信徒不同,他能將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緊密結合,並且著作頗豐。

中央領導曾和壽光這位老先生合影,並讀了他的詩

會議現場(網絡)

1986年大會閉幕式上讀了我的詩

桑炳明告訴記者,兩屆大會的會期都是15天。“1986年那次會議,在第13天的時候是小組自由討論,其中有一名四川籍代表發言,但是四川方言我一點也聽不懂。”桑炳明說,會前的時候會務組告訴大家用詩詞的形式表達一下這次會議的感受,當時聽不懂四川方言就想別把時間浪費了,於是就開始寫詩。四川代表發言後有一段時間的“空場”,發言小組長看到桑炳明在寫東西,就讓他把寫的東西拿過去,當時會場懂格律詩的人很少,桑炳明的詩幾經轉手最後到著名詩人沈明燧手中修改。在大會的閉幕式上,主持人說因為收到的賀詞、詩詞很多,選幾首有代表性的宣讀。“當主持人說到我的名字的時候,我大吃一驚,我那時候連平仄都不懂啊!會後找我合影、簽名的人很多,我就暗下決心,把格律詩學好,並拜沈老師為師,一學便是11年。”桑炳明說。

中央領導曾和壽光這位老先生合影,並讀了他的詩

趙樸初先生(網絡)

一篇論文寫了14年

“知道康熙皇帝寫過基督教的詩是1984年的時候,丁光訓先生在日內瓦演講的時候引用過。”桑炳明說,一直到1997年,他關於康熙《十字架贊》的論文才在專業學術期刊發表,從立意到成稿用了14年。“為了證實此詩的來源,我曾經在第二次參會的時候問過丁光訓先生,他只說在香港的某刊物上看過。”桑炳明告訴記者,就在他到處打聽的時候,遇到了翻譯家楊懷周博士,並得知了康熙與基督教的一些歷史史實。“康熙皇帝寫完《十字架贊》後,南懷仁將這幅作品掛在了自己開辦的教堂裡,傳抄和傳頌者非常多,因為是行草字體,傳出了一些平仄錯誤。”桑炳明介紹。

中央領導曾和壽光這位老先生合影,並讀了他的詩

康熙皇帝(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