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直博学长:我为什么选择去香港读博士?

港大直博学长:我为什么选择去香港读博士?

学员背景

C学长

本科

985/211

Rank 4/74

港大暑研

录取

香港大学PhD

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做世界级的科研

之前看到过港科大一个组在招生广告中这么宣传:“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可以在世界级的研究氛围下做有趣的事情”。

“离家不远”直击了我的内心。

PhD没有寒暑假、时间跨度大,如果选择在异国他乡读,和家人团聚将会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花销上。

而我又是一个恋家的人,更不想让家人因为离他们太远而担心我的生活状态,香港于是成为了不二的选择。香港的学生签证是可以不限次数往返内地的,不论是过关去深圳还是做高铁回内地,都非常方便。

虽然家人以旅行签证的方式一年只能来两次香港,但是在深圳团聚的方式是没有时间和次数限制的。况且对于这样的团聚,除了家人可能要从比较远的地方奔波到中国的南方,对于PhD的时间开销也只有半天而已,不会对于平时繁忙的学业造成影响。

香港的科研实力自然也是“世界级”的,从QS ranking来看,港大、科大、中大分别排在了世界20+、30+、40+的位置,城大的排名也在近年来突飞猛进,紧随中大。

好的排名也为港校吸引到了更卓越的生源、更优秀的师资、更多的经费支撑,让大学能够在软件和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从而为顶尖科研成果的产出铺路。

更小的语言考试压力

在海外留学过程中,语言是一道不得不面对的坎。对于英美国家博士项目的申请,托福100和雅思7基本成为了一项硬性的门槛,GRE也基本上不可或缺。诚然,英语功底很好的同学在大学阶段或许是可以很轻松达到的。

但是,这些人毕竟不在多数。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其中,全部拿下则需要数月甚至一年半载的时间。

对于申请PhD来说,语言只能说是必要而不重要的环节:必要在于语言成绩是一项硬性指标,即使导师愿意收你,录取委员会也会因为语言成绩达不到而将你拒之门外;不重要在于即使你拥有了非常高的语言成绩,但是没有让导师眼前一亮的科研背景,PhD也将与你无缘。

切忌仅仅让语言考试耽误了你的主业:GPA和科研。

香港的博士项目的语言成绩要求则低了一大截,工科专业大多仅要求托福79分/雅思6分,少部分项目要求雅思6.5。更友好的是,绝大多数项目没有GRE要求。

我认识的一些朋友甚至没有语言成绩,也拿到了conditional offer。然后只需要在deadline之前把语言考出来,offer就可以转正。

这样一来,在香港PhD申请之路上,考出语言成绩这一要求可以为你节省巨量的时间,从而让你把省下的精力花在更容易有产出的事情上去,比如刷GPA,打比赛,发paper。

我曾对美国的博士项目心向往之,但是由于准备较晚以及本科前两年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原因,导致面临了较大的压力,因为有太多地方需要提升。

我从六级500分的基础半脱产三个月参加了一场GRE考试,然后当我看到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最后只有317+4的分数时,我大概意识到,我可能仍然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把GRE和后期的托福考出理想成绩。

还记得考完GRE选择寄送学校的心情:分数这么低,寄到美国的梦校也用不上吧,那就寄到香港好了。于是,我填了港三和UCLA。

时至今日,我非常庆幸当时没有和语言成绩硬钢,理性放弃了美国,选择了香港。

友好的奖学金政策

港校对于PhD的奖学金政策非常友好,被录取的PhD都是保证有校级奖学金的。奖学金的最低标准基本是每年20万港币,并会因为通货膨胀的关系每年涨3-500港币。这基本可以覆盖在香港的一切开支,当然还是建立在中规中矩的基础上。

优秀的PhD则会有机会申请到香港政府奖学金(Hong Kong PhD Fellowship,简称HKPF),这项奖学金在今年已经涨到了每个月25k hkd per month的水准,并且名额也从奖学金设立之初的120左右涨到了现在的250人。甚至理大某系的一个政策是对于拿到HKPF的PhD还有每月1w hkd的来自系里的奖励。

香港的奖学金水平在全世界范围都是相对比较高的。对比英美这样主流的留学国家,香港的PhD收入可以说不相伯仲;在亚洲区也是远高于中国大陆、新加坡、日本。此外,不得不说英国、澳洲、欧洲本科直博难度相对较大,通常需要硕士学位,而香港和美国则相对更接受本科直博。

港大直博学长:我为什么选择去香港读博士?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PhD项目都是提供funding的,因为很多导师的经费其实是有限的。那么PhD offer意味着拿半奖(免学费不提供生活费),甚至意味着全部自费。在这种情况下,将产生一笔巨大的开销,并且同时面临毕业风险问题。

以帝国理工(IC)为例,曾有一位知乎网友被IC的某PhD项目录取,但是却面临着没有funding的问题,因此向网友提问是否建议自费200万去读PhD,面临着非常大的纠结。

当然,这种情况可以求助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申请公派留学的帮助,不过仍然面临着一些弊端:

1

申请季次年五月份才出结果,等待将非常煎熬;

2

卡语言成绩,托福95/雅思6.5;

3

从学生自身是否一流,申请院校是否一流,导师是否一流,这三个角度同时考察,较为严苛;

4

联培博士资助名额有增多趋势,从而导致非联培PhD项目获得资助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不得不说,申请香港PhD则完全不需要有这些顾虑。

更早的录取,等待不煎熬

PhD录取需要依次通过三道关卡:导师个人,系里的录取委员会,研究生院。

但对于香港而言,导师的权利一般是非常大的,如果导师敲定你了,后面主要就是流程上的问题了。所以说,很多申请者在拿到导师的口头offer之后就基本上十拿九稳了。

香港本身申请开放就比较早,从9月就陆续开始,申请人基本11月就可以得到导师的口头offer,而这个时间点,很多英美学校的网申可能才刚刚开始。

此外,港校的招生越来越早,有一种与内地高校抢生源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效仿内地高效的保研夏令营开办了很多夏令营以及提前批招生计划。

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让内地优秀的本科生不会面临是否要放弃保研的压力,也就因为提前批招生的稳健性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内地学生。

以CS为例,港大在5月和9月有两轮提前批招生面试,中大和科大分别在5月、9月设立一场提前批招生。此外,科大工学院、中大药学院、中大市场学系都会组织与招生相关的夏令营,具体的信息来源可参考学校院系的官网。

我也有幸参加了港大的暑期科研,并在科研结束时参加了系里组织的面试。很幸运,我在和本科的学院承诺放弃参与保研的第二天就收到了港大的offer letter,这让我几乎没有面临任何煎熬。

事实上,在九月的那一天,学院老师特别打电话向我询问是否确定放弃参加保研的时候,我虽然很确认放弃,但是心底仍然有着一丝忐忑。毕竟,这意味着自己和国内很多优秀的学校将就此无缘,那时也暂时没书可读,后面能否拿到理想offer更是充满未知。

其他优势

01

更短的学制

欧美和内地的直博都是五年,而香港需要四年,也仅仅比内地的硕士多出了一年。所以在能够顺利毕业的前提之下,从时间角度看,港校PhD的性价比显得非常之高。

如果拥有硕士学位(限master of mphil)申请PhD,PhD的时长则是3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拥有内地大学硕士学位申请PhD,大多情况下仍然需要读4年时间,这一点基本看齐了美国的PhD模式。

02

更多的假期

香港是一个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地方,所以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都会放假,这也导致了香港几乎是全世界假期最多的地方。此外香港去很多国家都是免签的,所以不论是放假回家还是出国旅行,都有着极大的便利。

03

安全的城市

香港是全亚洲最安全的代表城市之一,香港的治安非常好。深夜走在街道上,经常会遇到查证件的警员。还记得那个夏天,凌晨3点去皇后大道的麦当劳吃“宵夜”,凌晨1点从实验室出门坐上最后一班地铁回住处,都让我非常难忘。安全这一方面,远远优于美国的绝大多数地区(比如晚上9点以后只能家里蹲),这也是让我选择香港的一个重要原因。

04

舒适的气候

香港地处海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在冬天会显得温暖如春,不用穿上厚厚的羽绒服,非常舒适。此外,香港的夏天虽然相对炎热,白天也有着30度的高温,但是室内冷气则非常足量,这一点似乎与寒冷的东北到处都有暖气形成了对立统一。在港岛生活的那个夏天,我喜欢傍晚在西环码头散步,欣赏对岸的城景和岛屿,喜欢海风拂面的感觉,似乎能一下子带走了白天所有的闷热。

05

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就业前景

不论是毕业之后去工业界还是学术界,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继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的世界第四大湾区都为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随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深圳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这些新兴院校以及诸多高效附属研究院的建立,自然而然形成了较大的科研人才缺口,正好能够和港校PhD的出路形成很好的对接。

对于IT行业,深圳则更是作为全国的领军城市,汇集了华为和腾讯的总部以及诸多国内顶尖的IT公司,深圳的孔雀人才引进计划则更是有着非常诱人的条件(可享受高达150w的补贴);对于金融行业,香港则作为“纽伦港”之一的世界级金融中心,汇集了非常多的顶级投行券商,机会也非常之多。

除此之外,加上港校top3本身在大湾区的深远影响力,毕业生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平台与更多可观的机遇。

指南者的帮助

非常感谢指南者,从大二暑假签约以来让我在申请之路上并不孤单。其实大一暑假就已经与指南者结缘,碰巧加入了指南者的留学群。而我在群里潜水的一年时间里,获得了太多实用的信息,包括各式各样的讲座,陆老师的耐心回复,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感受到指南者团队的专业性和他们严谨的做事风格,让我对指南者充满了信心。签约之后,指南者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包括详细的时间规划,托福考试的辅导,科研竞赛的中肯建议,申请流程上的严格把关,认真严谨的文书辅导。在此,非常感谢指南者的老师们,包括我的英语辅导老师、文书老师、专业导师、陆老师和班主任老师,一路以来给我带来了太多帮助。在这里,我更要特别感谢这几个重要的人:

首先是陆老师。当我在大三中期的时候,觉得自己和那些在寄托上晒offer的同学相去甚远,从而质疑自己能不能申到港三的PhD。而陆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你肯定不能以自己现在的水准去和那些晒offer的人比,因为半年后的你肯定不是现在的你了,你还有很多的时间”,凭着这样的信念,我在大三下学期突飞猛进。

然后是我的专业导师,来自GaTech的D博士,在我筹备发paper的时候,为我课题的选择、会议期刊的选择、发paper的注意事项上,给出了一份非常详尽、实用的建议与规划,助力我人生第一篇paper的发表。

最后是我的班主任Z学姐。特别感谢她,可以在我很沮丧压抑的时候,耐心地倾听我的诉说并给予鼓励;在我充满疑惑的时候,细致答复我一个又一个问题,并告诉我合理的解决方案;申请过程中太多细碎的事情都是学姐协助完成的,为我省下了太多的时间和心力。

最后一些话

各个地区PhD都各有优势,申请难度也大相径庭。在申请PhD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专业匹配度、导师学术水平、地区环境等等,但是我认为,生活体验则是容易被忽视却又极其重要的一环。PhD是一场长跑,而人生又有几个4-5年。

很多时候未必要局限于“难以得到的东西就一定好”的思维模式,毕竟难以得到的未必就最适合你,或者说是最优的。

香港读博,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做世界级的科研,没有严苛的标化要求,奖学金助你读博期间经济独立,更早的录取免去煎熬的等待,港校在大中华地区的辐射力度和粤港澳大湾区势如破竹的发展之势,更是为你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 ◆ ◆ ◆ ◆

那个夏天,西环码头细腻的海风,上环咸咸的海味,中环的霓虹与摩天轮,ICC与IFC的隔岸相对,维港上空划过的一架架飞机,直升机螺旋桨和轮渡引擎的轰鸣,一切的一切,都让我记忆犹新。

青春正好,来香港读博可好?

港大直博学长:我为什么选择去香港读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