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王翦:正确意见不被采纳时

白起和王翦:正确意见不被采纳时

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的名将,都有赫赫战功,都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还有一点相同的,曾经,他们的正确意见都没有被当权者所采纳,他们对此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白起一生最著名的战役当然是“长平之战”。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白起率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打败了赵括带领的赵国军队,共斩首坑杀赵军四十五万人。这是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赵国的四十多万大军只有年纪最小的二百四十个人被白起放了回去,赵国国内的青壮年为之一空。白起觉得这是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

但是白起立下的大功却引发了秦相应侯范雎的嫉妒。范雎是最受秦昭王宠幸的大臣,在秦国位高权重。赵国的使者苏代对范雎说:“白起要是灭了赵国,他的功劳就会比周公、吕望(姜子牙)更高了,他回到秦国,一定会被封为三公的,您能甘心处于他的下面吗?”范雎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不愿意白起成了大功,就对秦王说:“秦兵非常疲劳了,不如和赵国讲和,先让士兵得以休息。”秦王听了他的话,答应了赵国割地求和的请求。

白起和王翦:正确意见不被采纳时

白起知道了这个情况,自然对范雎产生了怨恨。

过了一段时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正赶上白起病了,就派王陵带兵。王陵打了败仗,白起的病也好了,秦王就想让白起去代替王陵。白起说:“邯郸是不容易攻打的,各国诸侯的救兵快到了,里应外合,秦兵一定会打败仗,不如退兵。”秦王以为白起是对前面的事情有怨气,并不是说的心里话,就亲自下命令让他去,白起不答应。秦王又让范雎去请他,白起更加不肯答应,推辞自己病还没有好。秦王没有办法,就派王龁去代替王陵,结果被楚国和魏国的救兵打得大败。

这时,白起说:“不听我的意见,才有了这样的结果。”秦王听了这话,非常生气,就强迫白起去军中赴任,白起不去,说自己病得很重。秦王再次派范雎去请他,白起还是坚决不去。秦王彻底愤怒了,免掉了白起的官爵,把他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到阴密去。白起以生病为由没有前去。过了三个月,诸侯联军攻打秦军,秦军连连受挫,秦王迁怒于白起,就派人把他赶出咸阳。

白起离开咸阳十几里,到了杜邮。秦王和范雎商量说:“白起离开咸阳,好像很不满意,还有怨言。”于是就派使者带着一把剑,命令白起自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到了秦始皇时期,王翦担任秦国大将,带兵灭掉了赵国和燕国,立了大功。秦始皇的下一个目标是楚国,他先问李信:“攻打楚国,多少人就够了?”李信年轻气盛,就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觉得王翦老了,胆怯,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攻打楚国。王翦的话没有被采用,就推辞有病,回到了老家。

白起和王翦:正确意见不被采纳时

结果李信在楚国吃了败仗,秦始皇非常生气,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亲自到王翦的老家向他道歉,并请他出山。和白起不同,王翦推脱了一下,就答应了,但提出了要求:“大王一定要用我,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这次秦始皇痛快地答应了。

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就要出发了,秦始皇亲自送行。临别时,王翦请求多赏赐给他一些田地宅院园林,秦始皇奇怪地说:“将军你还担忧家里贫穷吗?”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了功劳也难以封侯,趁着大王看重我,多给子孙置办点家产。”秦始皇哈哈大笑,答应了他。

出兵以后,王翦一路上又连续派出五位使者回去向秦始皇请求良田。手下就有人劝他说:“将军这也太过分了。”王翦说:“你不明白,大王为人疑心很重,现在他把全国的士兵都交付给我,我多多地请求田宅给子孙,是免得大王疑心我会反叛。”

后来王翦打败了楚军,俘虏了楚王,自己也得以善终。

面对当权者的猜忌,白起和王翦的应对不同,人生的结局自然也就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