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要聞 自然資源部:進一步規範稀土礦鎢礦礦業權審批

頭條

要聞

自然資源部:進一步規範稀土礦鎢礦礦業權審批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戰略和“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規範稀土礦鎢礦礦業權審批管理,保護優勢礦產資源,保障礦業權人合法權益,近日,自然資源部印發了《自然資源部關於進一步規範稀土礦鎢礦礦業權審批管理的通知》(自然資規〔2018〕6號),有效期3年。

头条要闻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

《通知》遵循《礦產資源法》《行政許可法》《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採登記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按照國務院關於保護性開採特定礦種有關要求,緊密結合產業政策,針對當前稀土礦鎢礦勘查開採審批登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規範稀土礦鎢礦礦業權管理,保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

《通知》是對《國土資源部關於規範稀土礦鎢礦探礦權採礦權審批管理的通知》(國土資規〔2015〕9號)的修改完善,本次修改新增與國家產業政策的銜接、對國家確定的貧困地區依法優先給予支持、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進一步明確變更(增列)稀土礦鎢礦管理、完善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管理等內容;刪除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回收利用稀土資源、擴大生產能力審批等內容。

《通知》規定,除中央或省級財政資金勘查項目、國家確定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勘查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境保護要求和開採總量控制要求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稀土開採項目外,繼續暫停受理新設稀土礦勘查開採登記申請;新設鎢礦採礦權,也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開採總量控制要求。

《通知》明確,新設稀土礦、鎢礦勘查開採登記申請及指標分配,同等條件下依法對國家確定的貧困地區給予支持,開採總量控制指標適當向國家確定的貧困地區傾斜。

《通知》提出,新設稀土礦、鎢礦採礦權,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對存在嚴重破壞環境、不履行礦山生態修復義務的採礦權,不得分配開採總量控制指標。

《通知》強調,自然資源部確定稀土礦、鎢礦全國年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並分配下達到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稀土礦、鎢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的分解落實和監督管理。

《通知》規定,其他礦種探礦權、採礦權發現稀土礦、鎢礦的,可依法申請辦理礦業權變更;因政策和指標限制不能轉採的探礦權,可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保留。(來源:央視財經)

頭條

要聞

“海上絲路”海洋環境預報系統試運行

12月26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研發的“海上絲綢之路”海洋環境預報保障系統投入業務化試運行。該系統通過中國海洋預報網“海上絲路”專題頻道,中英文發佈“海上絲路”沿線海洋環境預報產品。

2017年,國家發改委和原國家海洋局聯合發佈《“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倡議共建南海、阿拉伯海等海域的海洋災害預警報系統,共同研發海洋災害預警報產品。今年初,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正式啟動該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头条要闻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

該系統採用“7+2”架構,即海浪、海面風、風暴潮、海嘯、搜救、溢油和海洋溫鹽流等7個預報分系統,加之海上航行安全保障服務平臺、中國海洋預報網“海上絲綢之路”專題頻道。服務範圍包括南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等海域,主要發佈海洋環境、海洋預警報產品,服務於海上運輸、海上護航、災害防禦等領域。

該系統目前涵蓋“海上絲路”沿線102個城市(包括67個港口),預報產品分辨率優於10公里。風暴潮、海嘯、搜救、溢油等預警預報系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海洋溫鹽流預報系統在主要海洋預報機構共同參與的國際比較計劃中表現優異。航運、漁業、旅遊、海洋工程等行業用戶可通過海上航行安全保障服務平臺,查詢航線預警信息、船舶動態等,還可在線智能生成航行計劃。公眾可通過中國海洋預報網“海上絲綢之路”頻道,查看與濱海旅遊、海上出行相關的各種預報信息。

該系統在相關領域得以初步應用。如亞丁灣護航等專項行動,已使用該系統提供的預報產品。航行安全保障服務平臺及船載客戶端,已在有關“走出去”企業中試用,並在大洋科考活動中得到好評。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還協助孟加拉國,開發了風暴潮預報系統,助其提升海洋災害應對能力。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主任於福江表示,未來,中心將積極加強同“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推進數據共享,提高數據獲取能力,提升預報保障技術水平,不斷推進技術升級,提高預報準確度。同時,通過合作開發和技術援助,與沿線國家共同提高海洋環境預報水平。(來源:中國海洋報)

全球氣候變化與海岸帶地質環境演化研討會在南京成功召開

全球氣候變化與海岸帶地質環境演化研討會於12月13日在南京召開。本次研討會是落實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關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倡議,也是中國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舉措之一,以期通過這次活動,APEC各成員國及地區能夠進一步加深相互瞭解,凝聚共識,繼續分享環太平洋海岸帶地區應對氣候變化以及防災減災的經驗,為APEC框架下的資源、環境、防災減災合作指明方向,勾畫藍圖,共同推進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進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头条要闻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规范稀土矿钨矿矿业权审批

近年來南京地調中心與APEC各成員國和地區在地球化學調查、地質遺蹟、醫療地質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合作,並表示未來將繼續遵循“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幷蓄、交流互鑑”的原則,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以及海岸帶防災減災等方面與各國繼續開展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經驗,攜手共創綠色美好未來。

本次研討會共有來自東亞東南亞地學計劃協調委員會、巴布亞新幾內亞礦產資源局、越南科技翰林院、越南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研究所、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5位國外專家學者,以及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其所屬的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南京地質調查中心等單位的8位專家學者共同圍繞本次會議“精誠合作、應對挑戰、共創未來”的主題做了13個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內容涵蓋了海岸帶地質調查與保護、城市地質、海岸帶地質災害防護治理、全球氣候變化對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影響、三角洲研究、溼地保護與利用等多個方面,就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海岸帶的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及其對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的研討。

為了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海岸帶環境的影響,會議總結提出以下倡議:第一,加強在海岸帶保護修復與可持續利用領域的合作,開展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濱海溼地、沙灘等典型海島、海岸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關鍵技術研究,共同研發海岸帶生態風險區劃、監測評價預警與應急技術體系,提升海岸帶綜合治理和保護能力。第二,擴展在海洋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領域的合作,共同構建海洋與地質災害監測和預警技術體系。第三,依託APEC組織,構建海岸帶保護與利用、海岸帶地質災害監測以及海洋生物利用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平臺,聯合申報國際對比計劃。第四,加大人員交流,提高管理能力。共同舉辦研討會、技術培訓班,合作培養研究生。(來源:地調局南京地調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