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龍門浩街道上新街社區七必居小區通過“積分獎勵”,讓居民自發參與社區整治

做好事→得積分→換獎品 這小區鄰里變親環境變美


重慶龍門浩街道上新街社區七必居小區通過“積分獎勵”,讓居民自發參與社區整治

七必居小區房屋翻新前後對比圖。

重慶龍門浩街道上新街社區七必居小區通過“積分獎勵”,讓居民自發參與社區整治


重慶龍門浩街道上新街社區七必居小區通過“積分獎勵”,讓居民自發參與社區整治

便民服務隊隊員蘇清容在介紹好人好事光榮榜。

子路受人以勸德,子貢謙讓而止善。

做好事不求回報,是美德。那麼鼓勵做好事是否該得到回報呢?

“這是我們激勵大家做好事的手段。”手捧著一大本好人好事記錄本的七必居便民服務隊隊員蘇清容說,隨著好人好事積分制在龍門浩街道上新街社區七必居小區的推廣,曾經的老舊小區如今變成乾淨和諧的新家園。

一個光榮榜

做貢獻“不以善小而不為”

“為小區寫春聯”“為小區綠化澆水”“幫樓層其他用戶運垃圾下樓”……去年2月,七必居小區入口的顯眼位置設立了一個光榮榜,上面詳細記錄著發生在小區的“好人好事”。

“不管事大事小,只要為小區為大家做了貢獻,我們都會記錄在冊。”蘇清容說,“好人好事”採用積分兌現的方式,每件好事的積分有20、30、100、300、500和1000等檔次,每件事的分值都是由居民評選產生。對於一些有代表性和重要意義的好事,如捐花獻樹、沖洗樓道、掏化糞池等,小區居民自治議事小組還會在居民評分的基礎上額外加分。“每半年,我們都會開展一次積分兌換活動,居民可憑自己做好事的累計積分,領取豬肉、菜籽油、麻油等獎品。”

“今年領得最多的是四桶菜油和兩瓶麻油,這些獎品都是用小區活動室賺的錢買的。”蘇清容介紹,活動室裡擺了三臺麻將機,會向每個來打麻將的人收取幾塊錢的費用,日積月累之下,除了購買獎品所需,還留存了一些錢作為小區的建設和修繕費用。

如今在七必居,查看光榮榜已成為居民們茶餘飯後的“必修課”。通過小小的光榮榜,大家為做了好事的居民點贊,為還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截至目前,七必居光榮榜記錄在冊的“好人好事”已有200多人次。

“三個臭皮匠”

當起了鄰里溝通的橋樑

龍門浩街道上新街社區七必居建於上世紀90年代,由於缺少物業管理,基礎設施薄弱,屬於典型的老舊住宅區。

為改造小區環境,街道想了很多辦法,但這一切終究需要小區裡所有住戶的積極配合,於是從事了30多年警察工作退休的蘇清容,找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組建了一支“便民服務隊”。退休了的工會“大拿”何素貞、91中校長周洪玉等十幾個隊員挨家挨戶做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我們都還年輕,還能發揮餘熱,肯定能把社區工作做好。”蘇清容對便民服務隊的“陣容”信心滿滿。

“小區要治理,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清潔。”蘇清容說,原來小區沒人管理,居民垃圾都是亂堆亂放,有的存了10多年,汙水、蟑螂、老鼠隨處可見。再加上樓房老舊,沒有電梯,更沒辦法使用機械,只能靠人力一點一點地把垃圾運下來,一層一層地逐步清洗。

令他們感到欣慰的是,小區裡從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紛紛加入到志願服務的隊伍中,便民服務隊成員從最初的十多名發展到瞭如今的47名。為了方便管理,他們還建立了專門的工作群。“只要七必居的居民有事情需要幫忙,我們就會第一時間在群裡通知,大家都會積極響應。”便民服務隊也成為居民眼中的“救急隊”“活雷鋒”“貼心人”。

隨後,服務隊整整用了近1年時間,把每個樓棟的垃圾都清理乾淨了,把每個樓層都用清水沖洗了一遍。“現在每層樓都有便民服務隊的成員當管理員,負責入戶宣傳、管理和監督。”蘇清容說,如今家家戶戶都自覺地把垃圾帶下樓來,不再隨意堆放在樓道里了。

爭著做好事

曾經的“髒亂差”變成了“美家園”

你幫我一把,我幫你一把,小善成了七必居鄰里之間的催化劑。

“在這裡住了很多年,都不認識幾個鄰居,但如今在七必居,大家都爭著搶著做好事,‘工作’之餘,我把每個人都認到了,鄰里相處得特別和諧,我們每天晚上唱歌跳舞,都要耍到九十點鐘才回去,特別開心。”便民服務隊的周大姐很感謝如今這份“工作”,不僅為小區做出了貢獻,也讓自己特別有幸福感。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如今的七必居,舊貌換新顏。原來亂搭亂建的鋼棚變成了通透古樸的亭臺,原來雜草叢生的空地變成了錯落有致的小遊園,原來雜亂無章的陽臺變成了花香四溢、色彩絢麗的最美風景。

近日,七必居在社區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展了首次“最美陽臺”評選活動,30多戶人家積極參加評選,最終有三戶人家陽臺獲得了“最美陽臺”稱號。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