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咪蒙!毒雞湯終於涼了

販賣仇恨、戾氣、挑動衝突,並不是“自由”,而是思想和認知領域的毒瘤。

別了,咪蒙!毒雞湯終於涼了

今天,咪蒙微信公眾號顯示,該賬號已自主註銷。隨後,其他一些諸如今日頭條、鳳凰網的平臺也陸續宣佈,永久關閉“咪蒙”以及相關的“才華有限青年”賬號。這一碗橫行中國自媒體界數年的毒雞湯,終於涼涼了。

咪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筆名,它也是一系列不同平臺賬號、一個團隊,背後甚至不止一家公司。它還是自媒體的一種寫作模式,一種互聯網上的價值觀:為了收割流量,不惜編造故事,挑動人群中最陰暗的情緒;用實習生的5萬塊錢月薪,抽打那些堅守新聞真實性的媒體人的臉,指導著一條跟它學習才能夠有肉吃的路徑;赤裸裸地把用戶當成傻子在騙。

別了,咪蒙!毒雞湯終於涼了

在《致賤人》中,它渲染暴戾、撕裂;它把“江歌案”消費成一場獵巫鬧劇;給予咪蒙最後一擊的,則是其旗下賬號“才華有限青年”推出的所謂“寒門狀元之死”,虛構情節、誇大事實、製造社會負面情緒……它無時無刻地不在分發毒雞湯和暴戾的病毒,挑動代際矛盾、人際矛盾、族群矛盾。一切社會負面、陰暗的情緒,都能在咪蒙的手中化成收割流量的利器。

別了,咪蒙!毒雞湯終於涼了

咪蒙把海量的齷齪情緒在流量市場換成了錢,卻把自媒體空間打造成了一個人人都可以啐一口的痰盂,它再三再四地、拉低了社會文明的閾值。結果,整個自媒體場域颳起咪蒙風,打造了一個非常暴戾、偏執的價值標準,來收割流量,蠱惑人心,分裂社會。

咪蒙的註銷,應讓一些自媒體清醒,自己不僅有寫作的權利,還有為文字負責的義務。販賣仇恨、戾氣、挑動衝突,並不是“自由”,而是思想和認知領域的毒瘤。

咪蒙此次的折戟,可看作一次自媒體市場規則的拐點。互聯網技術賜予這個時代浩瀚的信息,以及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即時的信息生產模式,但是,技術不會為我們承包一切,真實性、公正性以及悲憫、同情、良善等,需要內容創造者和讀者的共同堅守。

別了,咪蒙!更應該告別的是咪蒙的商業寫作模式——毒雞湯時代該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