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張郃篇(中)

三國良將系列之張郃(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張郃重大事件之四——巴西之戰

建安二十年(215)三月,劉備攻取益州。曹操為防止漢中被劉備取得,決定搶先西征張魯。曹操大軍從陳倉出發,經過散關,盤踞於武都郡河池縣的氐王竇茂自恃險要地形,阻擋曹軍行進。曹操派張郃為先鋒統領各部進攻,於五月順利攻下河池,屠殺了城中的氐族人。之後曹軍繼續進軍至漢中地界,仍然以張郃率領五千步卒為先鋒開路。

張魯派數萬軍隊防守陽平關,但抵抗不久即敗下陣來。先棄城逃跑,然後歸降曹操,於是漢中納入曹操控制。陽平關之戰未有張郃具體事蹟記錄,在此就不贅述,留到以後再講。

且說張魯即已投降,漢中平定,曹操決定不再進一步南下益州,班師回朝。曹操仍然留夏侯淵、張郃、徐晃等人鎮守,駐地由長安改為漢中,以防止劉備進攻。由於劉備入主成都不久,益州地方聞聽漢中被曹操攻下大亂,劉備忙於安撫,對邊境地區無暇顧及。張郃抓住機會迅速進兵,招降巴東、巴西二郡,將百姓盡數遷往漢中。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張郃篇(中)

劉備聞訊派張飛遷往迎擊張郃,一場五子良將對陣五虎上將的戰役就此展開。張郃已深入益州佔據二郡,劉備形勢危急,巴東、巴西二郡位於成都平原東北部,張郃如能繼續推進突破宕渠,將是一馬平川,成都將無險可守。但被張飛率精兵萬餘人阻擋,兩軍於巴西郡的宕渠相遇。對於張郃兵力,史書並無記載。大致推理一下,三國志夏侯淵傳載“以淵行都護將軍,督張郃、徐晃等平巴郡。”可得知,進攻巴地是夏侯淵發起的整體作戰,張郃是先鋒部隊,夏侯淵和徐晃理應在後方,在張郃與張飛對戰時他們應該是在遷徙兩郡百姓,移民是需要大量人手維持秩序的,所以張郃手上兵力也不會太多,與張飛應該大致相當。

曹操本人已撤,夏侯淵並沒有憑自己攻取益州全境的計劃,他只是趁火打劫的心態,這一年劉備與孫權在荊州矛盾激化,差點爆發大規模火併,劉備聞訊漢中異主才火速與孫權達成和平協議,割讓荊南三郡,趕回益州。在這個背景下夏侯淵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不然不會剛進佔巴地就忙著遷民。

所以張郃與張飛的心理是不一樣的,這場仗張郃顯然沒什麼壓力,能再進一步自然好,就算打不贏張飛,也為北面的移民工作爭取了時間。也許正是太過放鬆,思想有些鬆懈,兩軍相持五十餘日後,張飛引誘張郃進入地勢狹窄的一處山道,使張郃部隊前後拉得過長,首尾不能相顧,張飛伏兵突然殺出將張郃部隊截斷成好幾股,並重點打擊張郃先頭部隊。結果張郃被殺得大敗,只帶著十幾名士卒逃出包圍,撤回南鄭。

這時弔詭的一幕發生了:張郃幾乎全軍覆沒,回到南鄭後卻被拜為蕩寇將軍。我們知道蕩寇將軍是雜號將軍中很靠前的名號,曾為張遼職位,張遼在合肥經過逍遙津一戰大破孫權後晉升為徵東將軍,所以曹操讓張郃補了蕩寇將軍的空缺。張郃損兵折將回來不但沒有處罰還升了官,只能說張郃在整個南下巴郡的過程中功勞是遠大於過失的吧。

那麼張郃的功是什麼呢?先看這次行動本來的戰略目標,是移民。夏侯淵本來就沒有底氣長久控制巴東、巴西的,所以目標是劉備主力從荊州趕回來之前將百姓遷往漢中,留給劉備的只是空城,荒地。中國古代一直是農業社會,衡量歷朝歷代的繁榮與否取決於人口數量的多少,有的人口才能從事農業生產,生產糧食、供給兵員,製造軍備。

以後來的眼光去看曹操、夏侯淵在大好時機沒有直搗成都,確實喪失了一次絕佳的機會,甚至曹操在決定撤軍不久就已經後悔。但作為張郃來說,他的職責就是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具體任務就是擋住張飛,使夏侯淵、徐晃順利完成移民工作。宕渠之戰史料很少,筆者也只能以此為基礎適當分析,首先移民需要大量士兵維持秩序,還要保證軍隊與百姓的糧食供應,平民的轉移速度也不可能快,糧草消耗是很大的,所以後勤部隊規模遠大於正常行軍。那麼張郃所能帶出來對戰張飛的部隊數量就不會太多,最多也就是跟張飛差不多一萬左右。

巴東、巴西位於成都平原東北方,之前未經受戰亂,都是人口大郡。筆者未能確定曹軍總共遷移多少人口,但至少遠遠超過張郃部隊的數量。張郃與張飛對峙五十多天,爭取到足夠將巴地北部的百姓全部遷至漢中的時間,得到這麼多人口,曹操已經達到戰略目的,所以對於張郃打敗仗並未在意,反而給張郃升了官。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張郃篇(中)

張郃重大事件之五——漢中之戰

建安二十二年(217),劉備派張飛、馬超、雷銅、吳蘭出兵攻打武都郡下辯,曹操派曹洪、曹休、曹真抵擋。漢中之戰拉開序幕。

建安二十三年(218)七月,劉備親率大軍進至陽平關,夏侯淵遣張郃在廣石屯軍,正面迎敵,徐晃守馬明閣道,確保漢中與關中的聯繫,夏侯淵則坐鎮漢中指揮全局。九月,曹操率軍到達長安。

可能有人有疑問,曹操當年攻漢中時陽平關不是最關鍵一戰嗎,怎麼劉備輕而易舉就拿下了?原因在於陽平關作為險要的前提是在南北兩山之間,曹操從武都郡攻來是自西向東的方向,而劉備是從南方進攻,東西對峙變為南北對峙,所以陽平關在此戰自動喪失了關隘的作用。

這場戰爭經歷了幾個階段,雙方領軍陣容可謂全明星,劉備方主要將領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等;曹操主要將領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等,儘管曹操總體勢力遠大於劉備,但此戰劉備進行了總動員,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雙方兵力沒有詳細記載,但基本勢均力敵。

漢中之戰大小戰役很多,名將們各顯神通,都有出色表現。本次著重講述張郃參與的部分。

起初劉備大軍在陽平關駐紮,張郃屯兵廣石對峙。劉備派出一萬精兵,分成十支部隊,圍攻張郃。張郃親自上陣拼殺,極為勇猛,抵擋住劉備的進攻。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以退為進主動放棄陽平關,南渡沔水,改為在定軍山下依山勢紮營。定軍山位於沔水南岸,位於陽平關以東,佔據此處制高點可以居高臨下俯視整個戰局。夏侯淵與張郃也率軍渡過沔水,在定軍山下紮營。

劉備派兵火燒夏侯淵營地外圍的鹿角,夏侯淵居然只帶少量士兵親自跑出來修補鹿角,由於雙方軍營都依山而建,早已等候在山上的黃忠率軍俯衝而下,一舉擊殺夏侯淵。曹軍大亂,張郃抵擋不住劉備軍攻勢,只得率部撤回沔水北岸,並聚攏殘兵,退往陽平關。危急時刻,軍司馬郭淮與督軍杜襲共同推舉張郃出任主帥,三國志張郃傳載郭淮原話:“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於是曹軍將領共推張郃出任臨時主帥。張郃迅速收攏敗兵,出面巡視安撫,其他將領都聽從張郃調度,於是軍心被穩定下來。曹操在長安得知情況,派出使者授予張郃以假節,使張郃正式擁有指揮這些將領的權力。於是張郃也成為五子良將中最後一名獲得假節的將領。

曹操親自來到漢中前線,與劉備對峙兩個月,將漢中軍民盡數撤至關中地區,最終主動退兵,放棄了漢中。曹操撤走後,留下張郃駐守陳倉。

事實上,漢中之戰期間與劉備軍主力正面對抗最多的曹軍將領就是張郃,在近兩年的對戰中劉備對張郃的能力是非常清楚的。劉備曾以精兵萬餘人圍攻張郃而未得手,在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中記載“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意思是夏侯淵雖然為都督,是曹軍主將,但劉備忌憚張郃而輕視夏侯淵。在殺掉夏侯淵後,劉備說道:“要殺就殺張郃,殺個夏侯淵有什麼用!”劉備此話有誇張成分,但也從反面對張郃的才能給予了肯定。多年後諸葛亮北伐時,也對張郃很忌憚。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張郃篇(中)

延康元年(220),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曹丕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爵位。同年曹丕稱帝,又封張郃為鄚侯,張郃的家鄉即河間國鄚縣。至此張郃的爵位達到縣侯級別,是外姓武將能達到的最高級別。

黃初二年(221)十一月,以治元多為首的盧水胡人聯合羌人在河西走廊一代發動叛亂,左將軍張郃前往涼州,與鎮西將軍曹真共同討伐叛軍,大獲全勝,平定河西。據《魏書》記載,此戰“斬首五萬餘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可見此戰規模著實不小。

張郃、曹真凱旋而歸,曹丕親自在許昌慰勞二人。此時劉備孫權正在夷陵激戰,曹丕將二人留在許都,準備視夷陵之戰結果而採取下一步軍事行動。

黃初三年(222)八月,劉備戰敗逃回益州,孫權徹底掌控荊州。不久劉備派遣使者主動與孫權講和,兩家關係得到緩和,於是孫權拒絕了曹丕遣子入質的要求。同年十月,孫權改元黃武,宣告脫離與魏國的藩屬關係。於是曹丕在東線合肥、南線襄陽兩個方向、三條線路大舉伐吳。

張郃、曹真被調往南線與夏侯尚、徐晃一同攻打江陵,曹丕則親自來到宛城坐鎮。孫權派徐盛領萬餘士兵在長江的百里洲上建立營寨,與江陵城互為犄角,作為江陵守將朱然的外援。張郃率部擊敗徐盛,奪取營寨並駐紮下來,這樣魏軍就完成了對江陵的包圍。張郃先後擊退東吳諸葛瑾、楊粲、潘璋幾路援軍,確保了對江陵的包圍。

隨後魏軍與前來營救的吳軍在城外進行多次較量,互有勝負,兩軍相持長達半年時間,曹丕下令主動撤軍。兩軍未能分出勝負,但張郃的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

黃初七年(226)五月,魏文帝曹丕駕崩,曹叡即位。十月前後,東吳進攻襄陽,曹叡派司馬懿與張郃前往抵擋,在祁口大敗吳軍將領劉阿。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張郃篇(中)

太和二年(228)春,蜀漢諸葛亮大舉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諸葛亮。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漢蟄伏多年,來勢洶洶。魏國震動,魏明帝曹叡給張郃加位特進,總督各部兵馬前往迎擊蜀軍,曹真指揮關中各地防禦,曹叡也親自來到長安坐鎮。

加位特進,就是加封張郃以特進的官職,《後漢書 志第二十八》記載“中興以來,唯以功德賜位特進者,次車騎將軍”車騎將軍儀比三公,所以特進是僅次於三公的特別加封官職。227年徐晃去世,張郃成為五子良將最後的活躍者,而他最重要的一戰才要到來。

下一期,將為您從張郃及曹魏的角度來講述街亭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