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郑春华在康熙手中尚能活命,为何在胤禛手里却难逃一死

(竹山解说《雍正王朝》第30期)

上一期竹山解读了雍正站在中央集权的政治角度,作出处死年羹尧的必要性,可见在政治利益面前,雍正往往不会顾忌个人的性命。

这一期,竹山将目光返回到雍正即位前夺嫡阶段的剧情,以四阿哥胤禛在不同阶段对郑春华的态度上,展示这位强硬政治家的腹黑本性。

本期话题:在康熙手中尚能保全性命的郑春华,为何身处四阿哥胤禛的庇护下,却难逃一死。

雍正王朝:郑春华在康熙手中尚能活命,为何在胤禛手里却难逃一死

郑春华

康熙放过郑春华,主要有两层考虑:

一是家丑不可外扬。

郑春华作为康熙的嫔妃,名分上是太子胤礽的庶母,两人虽然没有事实上的血缘关系,但他们私下里偷情滚床单的行为,仍然是违背封建道德体系的乱伦举动。

这样的丑事,拿民间平民百姓家的话说,就是康熙做了活王八。而这个让他戴了绿帽子的人,竟然是自己最为重视的儿子——太子胤礽。

康熙丢不起这个人,所以选择低调秘密的处理方式,将郑春华与太子的孽种打掉,郑春华本人则发配到辛者库去洗衣服。

俗话说“不聋不哑,不作阿公”,康熙此举虽然有些装糊涂、和稀泥,然而至高无上的君权摆在那里,纵然图里琛、八爷党、四阿哥、十三阿哥等不少人都知道这段丑闻,一般也不会活腻了、冒着触犯君威的风险去点破这层窗户纸。

雍正王朝:郑春华在康熙手中尚能活命,为何在胤禛手里却难逃一死

康熙

二来康熙也是为了给太子一个教训。

尽管太子在卖官填补户部欠款亏空、刑部冤狱、热河“兵变”,以及与郑春华私通等事情上让康熙十分失望,然而康熙毕竟对手把手培养了30多年的太子,心存一份不舍之心。

尤其是太子的师傅王掞,在朝廷百官面前为太子做的一番开脱,也让康熙深切体会到了身居储君之位的太子,这些年面临的各方面压力。

随后推举新太子政潮,让康熙愈发觉得先前陡然间废除太子的决策,多少有些步子迈得太大,皇子阿哥们的夺嫡之争极有可能会因太子之位的空缺,引发一个新的高潮。

因而出于稳定政局的考虑,康熙在狠狠得敲打了八爷党势力之后,宣布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名位。

但对于犯过错的太子,康熙又想着不能不有所警戒,留着郑春华,等于时时刻刻拿捏着太子的小辫子,万一哪天君臣父子之间再出现破局,康熙也能轻而易举得搞定太子。

雍正王朝:郑春华在康熙手中尚能活命,为何在胤禛手里却难逃一死

太子胤礽

不同于康熙,四阿哥胤禛对郑春华的态度,则呈现出十分明晰的阶段性特点。当中的分水岭,便是太子的第二次被废。

第一次被废的太子复立后,原先属于太子党的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已然呈现离心独立倾向。

太子也察觉出四弟和十三弟的态度、立场变化,因而开始在阴谋诡计上下功夫,试图将他们重新绑在太子党的战车上。

他以郡王之位做条件,诱惑胤祥暗杀郑春华,盘算着一来抹掉自己私通乱伦的污点,二来让胤祥手上沾点血,以后乖乖得听自己使唤。

比如下一步配合自己私放刘八女,以此为条件换取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控制朝廷300多名官员,并且接收八爷党的小金库和钱庄当铺等产业。

雍正王朝:郑春华在康熙手中尚能活命,为何在胤禛手里却难逃一死

十三阿哥胤祥

胤禛、胤祥哪能随随便便听你太子摆布?于是与邬先生一道定下了救出郑春华、独家掌握太子把柄的计策。

只不过胤祥通过与郑春华的接触,对眼前这个有情有义、处处为太子着想、宁愿担下所有罪名的女人,不禁生出一份恻隐之心。使得四爷党与太子间的这场政治算计,多少添加了一丝仗义、温情的元素。

这个阶段,胤禛和邬先生对郑春华的态度,主要是看中了这个女人对太子的挟制作用,能为接下去的夺嫡之争积蓄杀招。

换个角度,即便是将来太子顺利登基继位,胤禛也能送上郑春华,博取新皇帝的欢心换来政治利益。

这一招可谓是一举两得,怎么都不亏的合算买卖。

雍正王朝:郑春华在康熙手中尚能活命,为何在胤禛手里却难逃一死

四阿哥胤禛

然而,等到太子第二次被废,郑春华的作用也由昔日挟制太子的王牌,变成了胤禛手里的烫手山芋。

胤禛私下豢养郑春华的情形一旦被八爷党察觉,立马就能成为八爷党攻击胤禛的有效利器。

而更让胤禛为难的是,这个烫手山芋自己还不能随随便便扔。因为同情郑春华遭遇的十三阿哥在被圈禁宗人府前,专门托付胤禛照顾保全这个可怜的女人,胤禛若是私下里处置了她,将来在胤祥面前势必难以交代得过去,甚至由此失去这个铁杆的政治盟友也说不定。

这个时候,太子师傅王掞的出现,解了胤禛的燃眉之急。

这也是胤禛极为腹黑的一面。

王掞“羞死”郑春华之前找过胤禛,明确表示过要处置了这个女人。胤禛平日里心思缜密,这回明明知道王掞要对郑春华下手,却仍然不加防范让王掞得手逼死了郑春华。

显然,这是胤禛在借王掞之手,除去郑春华这颗“定时炸弹”。而由王掞来顶包逼死郑春华的罪名,胤禛将来在面对胤祥时,也能用“疏于防范”的小过失应付交代过去。

雍正王朝:郑春华在康熙手中尚能活命,为何在胤禛手里却难逃一死

慈不带兵、义不掌财。胤禛的性情,符合典型政治家的特点。在他手里,清朝完成了高度中央集权,他所推行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赋税压力、缓和了阶级矛盾。

然而,以雍正对待兄弟的残酷手段,以及在夺位过程中的种种不光彩算计,又很难用普遍的“好人”标准去衡量他的行为。尤其在处置郑春华这个可怜的女人一事上,胤禛的手法明显缺乏同情心,甚至有一些冷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