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为何要以孙嘉诚的性命,来换取年羹尧的一死

(竹山解说《雍正王朝》第32期)

上一期,竹山从康熙晚年朝廷官员到国库借款的角度,剖析出康熙治下清王朝派系林立的政治生态。

主持追缴国库欠款的四阿哥胤禛,以及时任户部主事的田文镜,当真是切切实实得见识了这“一团乱麻”的反弹威力。胤禛是个很善于韬晦待机的政治家,因而在其坐稳龙椅手掌大权后,必然要回过头来整顿当年亲身经历的这些个官场乱象。

本期话题,竹山将站在雍正执政下政治权力的布局调整角度,来深度解析这位腹黑的君主,如何在对孙嘉诚和年羹尧的安排上精心布置“坐山观虎斗”格局,达成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要以孙嘉诚的性命,来换取年羹尧的一死

如要看清雍正在处置孙嘉诚与年羹尧之间矛盾时的谋篇布局,首先应从两人不同的政治派系背景入手。

年羹尧的来路比较清晰。

他先是四爷胤禛府里出去的包衣奴才,随后杭州参将、四川提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抚远大将军逐步提升。与本主胤禛既是主仆关系,又是君臣关系,私下里还添了一层姻亲关系。年羹尧的妹妹秋月被胤禛收为侧福晋,真正论起辈分来胤禛还是年羹尧的妹夫。

可以说,年羹尧在雍正朝,要关系有关系、要军功有军功、要地位有地位,几乎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要以孙嘉诚的性命,来换取年羹尧的一死

然而年羹尧此人,并非甘居人下的平庸之辈。从始至终他都在刻意培植个人的势力、构建官场关系网。

江夏镇事件,除完成四爷、十三爷交办收缴《百官行述》的差事外,年羹尧盯着八爷党几百万两银子的小金库,结结实实得上演了一出谋财害命的黑吃黑把戏;

刚接到被任命为陕甘总督的消息,年羹尧回京不先到本主四爷跟前打招呼,反而十四爷、八爷、九爷等处上窜下跳、一一拜访;

西北大捷击败罗布藏丹增、阿拉布坦叛军凯旋回京后,年羹尧更是依托军功举荐安插了一大批亲信部将,朝廷上下愤愤不平得称之为“年选”;

凡此种种,正应了当领导最担忧的那种情况——能干的不忠诚、忠诚的不能干。

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其实早已深深根植于内心,之所以多年来隐而不发,主要还是因为年羹尧人才难得,有着极大的利用价值,需要加以拉拢、网罗。一旦哪天年羹尧成了“被挤干的柠檬”,下场必定很惨。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要以孙嘉诚的性命,来换取年羹尧的一死

再来看孙嘉诚。

孙嘉诚现身较晚,第一次入雍正的眼,是为陈述新钱雍正通宝含铜量过高的弊政与上级阿灵阿扭打。雍正虽然表面上斥责了他,但转过身便让张廷玉过去安抚,可见还是比较认可孙嘉诚身上那股子直率、忠诚的性情。

从孙嘉诚与李绂、陆生楠的亲密私交来看,他显然是属于“清流”一脉。再看后来他牵头劝说张廷玉,上折子严惩身陷科场舞弊案的张廷璐的情形,这个孙嘉诚在清流中还有着类似领袖的地位和号召力。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要以孙嘉诚的性命,来换取年羹尧的一死

清流向来以掌握道德制高点自居,每天的工作就是弹劾、纠正百官的不法言行,以及社会上蔓延的弊端和不良风气。

年羹尧百官跪迎、“卸甲”事件等一系列出格的嚣张跋扈举动,自然要被清流们视为毫无君臣之礼的反面案例,加以揭发、检举。

孙嘉诚与年羹尧的矛盾,正是因孙嘉诚弹劾年羹尧而起。

或许在孙嘉诚看来自己作为清流,弹劾年羹尧无礼举动,是在为雍正尽忠;

而站在年羹尧的角度,自己为雍正建立西北大捷功勋,是雍正的“恩人”,理应得到皇帝感恩、百官尊崇的地位。

但孙嘉诚和年羹尧都想多了。在雍正眼里,无论是孙嘉诚背后的清流,还是年羹尧代表的功臣,以及胤禩的八爷党、隆科多的八旗亲贵、刘八女的士绅阶级,都是雍正执政目标中要一一拔除的不安定因素。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要以孙嘉诚的性命,来换取年羹尧的一死

雍正作为九子夺嫡的过来人,深知康熙晚年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虽然明面上是几个皇子阿哥在争夺太和殿的宝座,但幕后政界的佟国维、军界的耿索图、在野的刘八女等势力,或多或少的都参与进了这盘棋局。

康熙晚年之所以难以改革弊政、整顿吏治,根源皆在于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至于追缴国库欠款、清理刑部冤狱等行动横生枝节、大打折扣。

有了这些亲身经历,继位后的雍正便要着手拔除各个“刺头”,尽可能得实现中央集权,为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等新政奠定政治基础。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要以孙嘉诚的性命,来换取年羹尧的一死

说到这里,雍正在处置孙嘉诚与年羹尧之间矛盾时的盘算,就很明晰了。用一根筋的孙嘉诚,去攻击骄横跋扈的年羹尧,这叫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自己平内乱。

雍正这招可谓是又狠又黑,也许搞政治就得像雍正这样,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对手的人搞得少少的。

年羹尧杀孙嘉诚,引来了整个清流党对他这个年大将军的咬牙切齿,再加上八爷党的推波助澜,以及最后张廷玉的咨询意见,雍正便有足够多的理由用三尺白绫赐死年羹尧,从而大大稀释了杀功臣的负面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