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金字節十問十答 | 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金字節十問十答”欄目,每期邀請金字節月度獲獎者回答十個問題,關於文章的選題與採訪故事,成稿之後的遺憾與期待,以及作者對媒體行業的看法,個人的採訪寫作小癖好、閱讀趣味等。如果你有好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提問。

上週,金字節獎公佈了第三十期月度獲獎名單,分別是《大廠程序員的老實人生結束了》、《蘋果村不相信夢想》、《裁員潮背後:瘋狂擴張的代價》。

這次,我們採訪了全部四位作者,分別是姚胤米(騰訊穀雨記者)、陳瀟瀟(《財經》雜誌記者)、李碧雯(《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張弘(《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看看他們的回答是什麼。

姚胤米《大廠程序員的老實人生結束了》

金字節十問十答 | 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姚胤米,騰訊穀雨記者

金字節十問十答 | 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獲獎作品:《大廠程序員的老實人生結束了》

01 / 這篇文章的選題靈感從何而來?

那個月裁員的互聯網公司特別特別多,幾乎每一兩天就有一家為人熟知的公司“爆”了,各種裁員報道像雪花片兒一樣漫天飛。團隊決定操作這個選題的時候,已經十二月中旬了,有點晚,所以就在報道角度上下了些功夫。我以前做過裁員的稿子,那時被裁掉的大多是非技術崗,這波裁員力度更大,很多技術很好的“技術”們也沒拿掉了,我就想到可以由此切入。

02 / 這個選題的最大價值?

我覺得還是讓更多人關注到互聯網世界的實時變化吧。

03 / 這篇文章的亮點?

亮點在於抽出了程序員這個特殊群體。事實上,從互聯網興起,程序員就是一個特別受關注也有話題度的存在,在寫文章的時候,我們儘量去除標籤和刻板印象,建立一個時間縱深感,觀察和理解這個群體社會地位和生存狀態的變化。雖然是在講程序員的遭遇和故事,實際上也是寫中國互聯網的變化。

04 / 這篇文章的難點?

難點。。不好意思地說,採訪過程中,確實會感覺到程序員大哥們的羞澀和寡言,就,友好而禮貌地展示出善意的微笑,但就是憋不出幾句話。(挺可愛的其實)

05 / 成稿之後,有什麼遺憾嗎?

感覺還可以挖得更深,豐富度更厚重一些。

06 / 作為記者,你最想採訪誰?

“作為記者”的話,想採的人也蠻多的,一時也說不上來就不列舉了吧!不過現在比較期待“不那麼記者”地和一些人交流。挺矛盾的,因為似乎只有通過記者的職業便利才能和一些人士交流,但這個身份有時候總讓我覺得是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相互對話。(綴了一些廢話)

07 / 你最欣賞的同行是誰?

我還是會說是謝夢遙老師。他是我認識的同行裡面幾乎最熱愛特稿的前輩了,我羨慕他擁有那份特別純粹的熱愛,並且依舊勤奮。每當我自己有所懷疑的時候,都會去他的微博溜達溜達,打打雞血。這一行,離開總是容易的,堅持下來才需要真正的勇氣。

08 / 平時喜歡拖稿嘛?有什麼應對Deadline的“妙招”?

不拖,我可自覺了。一感覺到自己“快拖稿了”我就很焦慮,所以通常會在deadline前交稿。建議拖稿的朋友們人為地把焦慮感往前挪挪??

09 / 2萬元的金字節獎金怎麼花?

春天到了,我想去日本看櫻花。⁄(⁄⁄•⁄ω⁄•⁄ ⁄)⁄

10 / 推薦一本最近看過的好書

最近剛讀完劉天昭的《無中生有》,像本字典一樣的大部頭,看進去了特別好看。驚訝於她對於人的覺察和思考,簡直像是在思維的亂網裡探索,沿著一條神經走,走到最最末梢,走到沒有路了,一直探到底,再出來,繼續探尋另一個末梢。它看上去寫了一堆瑣碎的生活碎片,但其實是在觀看“人”本身,這需要強大的理解力和智力,寫這樣一部作品真的太需要勇氣了,我非常敬佩她,覺得特別特別好。

陳瀟瀟《蘋果村不相信夢想》

金字節十問十答 | 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陳瀟瀟,《財經》雜誌記者

金字節十問十答 | 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獲獎作品:《蘋果村不相信夢想》

01 / 這篇文章的選題靈感從何而來?

這是一個容易搞砸的題目,流水線的故事太多了。

可能是過去採訪了太多卡車司機和漁民,有一天,朋友發來一條鏈接,“這個人群很適合你寫啊。”然而接下來的一週,我是崩潰的,除了一堆產線故事,沒有任何新的變量。直到跟蹤主角三個月後,蘋果股價暴跌,工廠開始裁員,我知道故事有了。

02 / 這個選題的最大價值?

從一個更小的、並且不能被數字量化的切口來看,為什麼蘋果代工廠只能誕生在中國,一家公司如何可以成為不同人群共同的命運紐帶。

03 / 這篇文章的亮點?

採訪做得還比較紮實,且大部分靠暗訪完成。

04 / 這篇文章的難點?

太多寫工廠流水線的稿子,除開蘋果公司本身的新聞熱點,如何有自己的發現是最難的。操作上,因為是田野式調查,採訪整理是困難的,信息的交叉驗證和核實也很艱難,零零碎碎寫了五六個版本,最後面臨素材取捨的時候是崩潰的。當然主題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凝練。

05 / 成稿之後,有什麼遺憾嗎?

這不是一篇完整意義上的人物稿,人物被用於服務那個宏大主題,很多人物處境和內心變化最後省去了,而對於一篇產業稿,它的表達效率其實是不夠的。

06 / 作為記者,你最想採訪誰?

那些有故事的普通人。

07 / 你最欣賞的同行是誰?

值得學習的人太多。

08 / 平時喜歡拖稿嘛?有什麼應對Deadline的“妙招”?

感覺這個問題是我的編輯提的。沒有任何辦法。甚至試過不寫出來不吃飯,效果只是變得更瘦。

09 / 2萬元的金字節獎金怎麼花?

還給招商銀行。

10 / 推薦一本最近看過的好書

《那不勒斯四部曲》,包羅萬象。

李碧雯《裁員潮背後:瘋狂擴張的代價》

金字節十問十答 | 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李碧雯,《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

金字節十問十答 | 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獲獎作品:《裁員潮背後:瘋狂擴張的代價》

01 / 這篇文章的選題靈感從何而來?

2018年下半年開始,陸續看到網上很多公司的裁員消息,覺得這是一個趨勢,於是希望關注下互聯網企業裁員的原因,公司管理情況以及行業環境的變化,而互聯網公司HR正是其中的關鍵人物和親歷者。

02 / 這個選題的最大價值?

從歷史維度梳理了互聯網公司從擴張到裁員的環境以及管理變化,反思互聯網公司過去大規模招人和裁員是否合理。

03 / 這篇文章的亮點?

採訪了當時互聯網公司中裁員規模較大的公司的HR,他們從親歷者的角度回顧過去5年招人裁員的過程以及背後互聯網細分行業的興衰變化。

04 / 這篇文章的難點?

之前接觸互聯網公司HR比較少,裁員話題比較敏感,找到合適的願意聊的採訪對象費了一番功夫。

05 / 成稿之後,有什麼遺憾嗎?

其實寫完稿有跟同事探討過這方面,覺得再增加一些宏觀數據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變化情況,可能更能全面地看清楚互聯網裁員背後的邏輯。

06 / 作為記者,你最想採訪誰?

所有有故事的創業者和投資人。

07 / 你最欣賞的同行是誰?

《華爾街日報》記者John Carreyrou,寫了一本書叫《Bad Blood》,有硬核有調查有故事。

08 / 平時喜歡拖稿嘛?有什麼應對Deadline的“妙招”?

偶爾拖稿。避免脫稿的妙招就是關掉手機,讓自己進入思想流的狀態。

09 / 2萬元的金字節獎金怎麼花?

因為這篇報道是跟同事合寫的,所以會跟同事一起分享。自己的部分還沒有想好,可能會買個相機。

10 / 推薦一本最近看過的好書

邱國鷺的《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張弘《裁員潮背後:瘋狂擴張的代價》

金字節十問十答 | 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張弘,《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

金字節十問十答 | 記者身份讓我覺得和別人在兩個玻璃房子裡對話

獲獎作品:《裁員潮背後:瘋狂擴張的代價》

01 / 這篇文章的選題靈感從何而來?

2018年下半年,裁員話題很熱,各家媒體出了不少深度稿件。我當時在做區塊鏈領域的裁員報道,採訪了很多被裁掉的年輕人。後來編輯說可以做一期裁員大策劃,類似封面那種。碧雯問我要不要一起,我說OK啊!一開始的角度依然是挖掘熱門行業和領域被裁掉員工的故事。我在金融領域找了十幾個人進行採訪,整理完錄音,我們發現單純的個人故事已經失去了增量。碧雯當時提出了一個精細化管理角度,我們商量後決定從HR和管理角度切入,以人員變動窺視整個互聯網發展史的擴張與收縮。

02 / 這個選題的最大價值?

熱門裁員公司的細節增量。

03 / 這篇文章的亮點?

從裁員視角窺視整個互聯網發展史的擴張與收縮。

04 / 這篇文章的難點?

挖掘新的採訪視角,打通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05 / 成稿之後,有什麼遺憾嗎?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做得更紮實些。宏觀上,涉及行業不夠全,前期雖然採訪了部分互聯網醫療、區塊鏈等領域的公司,種種原因,未能呈現。

06 / 作為記者,你最想採訪誰?

曹雪芹。自己做自己的編輯,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真假乎?

07 / 你最欣賞的同行是誰?

近一點的,身邊接觸到的那種憑藉熱情、智慧和毅力,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的媒體人;遠一點的,就歐逸文,非專業出身,但憑藉自己的興趣,堅持閱讀、採訪和寫作。

08 / 平時喜歡拖稿嘛?有什麼應對Deadline的“妙招”?

不喜歡,拖稿更易緊張和焦慮。提前滿足自己,再“負罪”寫稿。

09 / 2萬元的金字節獎金怎麼花?

買臺硬核的機器設備。

10 / 推薦一本最近看過的好書

《被仰望與被遺忘的》。80歲的“新新聞主義之父”蓋伊·特立斯在書中寫了紐約之城裡不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細節觀察和描寫,溫和而有力量。比如寫到運送動物屍體的工人、手推車製造者、落水物品打撈員……這些和城市緊密聯繫在一起卻容易為人們所忽視的人。讀他的文章就像在看一部城市紀錄片,畫面感鮮明。

金字節獎

尋找中國最佳科技報道

金字節科技報道獎是由今日頭條發起的,一項評選優秀科技報道的行業獎項。該獎項邀請了多家科技新媒體創始人、雜誌主編與知名媒體人擔任評委,包括:

顧成琦,華爾街見聞聯合創始人兼總編輯

何伊凡,今今樂道讀書會創始合夥人

胡 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靳繼磊,獵雲網創始人

闌 夕,逐鹿網創始人

李大明,AI財經社創始人

林 軍,雷鋒網創始人

駱軼航,PingWest品玩創始人

馬 克,《財經》雜誌副主編

馬 鉞,《中國企業家》執行總編

牛文文,創業黑馬創始人

屈運栩,財新網主編(商業)

王 波,騰訊穀雨主編

謝靈寧,界面新聞合夥人&副總編

姚名揚,金字節發起人

張 寒,每日人物&《人物》雜誌主編

張 鵬,極客公園創始人

趙 添,字節跳動高級副總裁

祝佳音,觸樂網創始人

(排名以姓名首字母為序)

金字節科技報道獎分為月度獎項和年度獎項。月度獎項面向上月發佈的優質科技內容,評選流程分為自由提名、評委評審兩個階段(行業自由提名作品,評委團從中票選得出獲獎作品)。

目前,金字節已舉辦三十期月度評選和兩屆年度頒獎典禮,獲獎作品既有來自《財經》雜誌、《智族GQ》、《財新週刊》、36氪等媒體的深度稿件,也有獨立創作者的優秀作品。

2018年10月,金字節還發布了助力計劃,創作者可郵件申請諮詢:[email protected]

目前,第三十一期(2019年2月)稿件提名已發起,點擊【瞭解更多】,提名你喜歡的優秀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