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云:工科生如何阅读人文经典?

乐云:工科生如何阅读人文经典?

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曾经说过:“大学新生应当是为了学习伟大的书籍,不应是为了要跟上那些伟大的应用程序而走进校门。”

他的担忧直指美国大学教育中功利主义盛行的弊端,但又何尝不是映照出中国大学教育人文教育缺失的一面镜子

大约五年前,我在大学城上《红楼梦》选修课,课后突然一位男生跑过来问我:“老师,您认为《红楼梦》对我们有用吗?它能帮助我们找工作吗?”面对这样的“质疑”,虽然我有些无语,但内心不免焦虑,因为它折射某些工科生同学,对人文经典的认识是多么的缺失。

所幸的是,近年来,工大校园的人文氛围开始弥漫起来,工科生对人文经典的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但可惜的是,在如何阅读人文经典的问题上,许多工科生均存着认识偏差与阅读障碍,缺乏足够的阅读兴趣,以及正确的阅读方法,这让他们的阅读变得相当困难与低效。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

在我看来,面对浩如烟海的人文书籍,从最基本的中华元典读起,是工科生阅读人文经典的必经之路。文学,可以从《诗经》和《楚辞》读起;读哲学,必须先了解代表儒家的重要著作《论语》、《孟子》,以及代表道家的《老子》和《庄子》。读历史,我们绝不能抛开《史记》和《汉书》。这些人文经典,是中华文明的土壤,是中华文明延续的血脉,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绕开。

乐云:工科生如何阅读人文经典?

工科生阅读人文经典,会遇到诸如文字、意象以及语境等阅读障碍,如何克服?

一是借助于字典、网络等辅助工具来帮助理解字词义。二是可以从历史的溯源中来寻觅传统意象的理性阐释。比如“柳”、“竹”以及“流水”等意象,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便有着典型的美学价值与人格意义。三是通过长期的阅读与思考来加深对经典著作语境的感悟。浸淫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我们会慢慢体悟到人文经典的“真意”所在。

此外,有些同学会觉得人文经典晦涩难懂,不知从何下手。要改变这种状态,笔者建议,第一是要多接触,即便很难啃,可以一天阅读三四页,重在坚持。第二是可以先阅读一些简写本或名家的评论著作,从侧面加深对经典的理解。第三是在浅层阅读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深层阅读,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将阅读与思考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将阅读的效用发挥到最佳状态。

最后,我们还必须清楚,人文经典是一种迥异于畅销书的真正阅读,它必须有灵魂的参与。

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曾说:“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其外在表现为阅读过后的深邃思考与精神漫游,并最终寻找到人生价值的自我定位。有人说,人文经典解决不了现实问题,但他却忽略了,人文经典对我们精神世界成长的终极意义。毕竟,当生存不再成为最迫切的需求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将伴随着我们终身。

乐云:工科生如何阅读人文经典?
乐云:工科生如何阅读人文经典?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