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白菜保平安

記得小時候,一入冬,家裡就開始儲備蘿蔔和白菜。不少人嫌挖地窖太麻煩,就在屋裡弄幾筐土,把買來的蘿蔔和白菜"種"在土裡,能保證一冬天不壞。家裡人口多的,蘿蔔和白菜要買兩大蛇皮袋子,甚至更多。那時市場經濟還不發達,蔬菜大棚之類的也沒有,冬天要麼吃蘿蔔白菜,要麼吃自家釀製的黃豆醬。不管怎麼說,蘿蔔和白菜也是菜,總比吃醬好點。烹製方法也簡單得可憐,連蔥姜都沒有,舀點油,菜往鍋裡一扔,撒點鹽,熟了就成。我討厭吃這些,寧願吃醬,也不吃它們。平日裡吃倒也罷了,過年時,從初一到十五,如果家裡沒有客人,中午必定是白菜粉條燉酥肉,就著饅頭吃,反正我是半點胃口都沒有。

這種習慣一直保持著,長大了也是如此,對蘿蔔和白菜避之唯恐不及。其實很多人都是如此,生活條件好了以後,蘿蔔和白菜很少上桌了。家裡要是有客人,你敢端上一盤蘿蔔或白菜,後果不堪設想。十多年前,有一次集體出遊,中午在山裡的農家吃飯。大米,豬肉燉白菜,當時又累又餓,覺得米飯很香,豬肉很香,白菜也香。然而,平日裡,自家飯桌上依舊將蘿蔔白菜列為禁品。超市裡各種菜都有,價格也不比蘿蔔白菜貴多少,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我也特地留意了下,發現買白菜和蘿蔔的一般都是年齡偏大的人,或許他們有特殊的情節和特別的口味吧。

有一次聚餐,同事點了一份涼拌蘿蔔皮,還說十分有特色,我心裡不禁暗笑。菜上來後,就是青蘿蔔的皮,涼拌了一下。出於禮貌,我夾了一筷子,覺得涼拌汁的味道還不錯,蘿蔔皮就那樣唄,一股子青氣。大家紛紛稱讚,說還是食物的本味最美,大自然的味道最美。我沒有表達看法,但對蘿蔔似乎一下子變得不那麼鄙視,不那麼反感了。慢慢地,蘿蔔白菜再次登上農村人的餐桌。放年假時回老家,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一大桌子的好菜,必定要配一盤生蘿蔔,就是帶皮的青蘿蔔,洗淨,用刀撅成小塊,什麼作料都不放。吃過大魚大肉之後,吃點生蘿蔔,真的別有一番風味,但是要記住一點:別用筷子,就用手捏,算是一種特殊的禮儀吧。

這幾年,吃火鍋很流行。冬天待客,菜很容易涼,當中擺個火鍋,可以用來熱肉類,也可以涮青菜吃。自家種的、街上買的,農村的蔬菜比城裡豐富,品質也高。即使有其它多種蔬菜,也要弄一盤白菜,耐煮,入了肉味以後很好吃。我喜歡看美食節目,也喜歡自己動手嘗試。有一次,看了一個醋溜白菜的視頻,菜幫和菜葉分開處理,分先後下鍋,炒出香辣味和醋酸味,我覺得挺有趣,趕緊去實驗,結果出我意料,家人都說不錯,之後這便成了我的一道拿手菜。後來,得知國宴中有一道"開水白菜",於是開始對白菜刮目相看。天冷了,去外面吃火鍋,有時送的有白菜,有時想吃了單點一份。不輕易討厭,不輕易喜歡,這大概就是成熟的標誌吧。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以前我覺得可笑,很難吃到魚和肉的時候,這句話可以理解成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現在我信了,營養過剩的危害可能比營養不良更嚴重。蘿蔔被成為小人參,很多成分跟人參相同,白菜也有多種營養素。物以稀為貴,倘若蘿蔔和白菜不是如此高產,地位可能會更高。然而,它們出產如此之多,營養如此之豐富,便宜易得,反被人冷落。不時不食,如今各種蔬菜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只有蘿蔔和白菜始終保持著應季的本色吧。現在正是蘿蔔上市的季節,前幾天炒了個蘿蔔雞塊,告訴兒子蘿蔔很有營養,結果他吃得很歡。蘿蔔和白菜足夠另類,寵辱不驚,守護著歲月,守護著平安。

蘿蔔白菜保平安

蘿蔔白菜保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