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作保障:扶贫也需要“扶上马送一程”

  正月的最后几天,盘算着去年发展养殖的收益,招贤镇永丰村的练海斌又开始了新一年的谋划,今年,他还准备再大干一场……

  春节前,他饲养的3000多只土鸡顺利出笼,加上售出的13头猪,两项合计超过十万元。更让他欣喜的是,在县城南山花园小区,他还购置了新房,并已经装修完毕,准备天暖和后就挑个好日子住进去。

  练海斌是该县2018年的精准脱贫退出户,但是根据帮扶政策,退出后相关的产业扶持补贴政策还将持续三年,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为了持续做好全县脱贫村、脱贫户后续帮扶工作,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脱贫退出质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特为巩固提升脱贫效果和防止返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练海斌的境遇一样,麟游县对已经脱贫的5075户16585人,还将按照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继续做好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工作,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十项行动 筑牢基础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麟游县立足山区县城资源禀赋,从始至终把脱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兼顾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巩固提升行动,分别从产业、就业、健康、教育、“两房”建设、基础建设、生态、兜底保障、志智双扶和村容整治着手,制定出台一系列后续配套帮扶计划,为脱贫“摘帽”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基础。

机制作保障:扶贫也需要“扶上马送一程”

永丰社区服务中心

  练海斌所在的永丰村,2018年已经整村脱贫退出,为了巩固成效,在上级政府和四支扶贫队伍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产业升级和“三变”改革,实现了一个山区贫困村的“完美蝶变”。

  “去年,我们根据玉米适生区的村情,投资75万元,在村里建成了一个玉米加工车间,日产原粮可达10吨。同时,村上进行了“三变”改革,村民以土地和粮食,都能入股,年终根据效益再进行分红。”该村支书王亚斌介绍,玉米加工车间的建成,让村里的优质玉米转化成远近闻名的包谷糁子,由于生长周期长,富含卵磷脂,口感香甜,保健作用明显,在市场上非常抢手。

  谈及脱贫巩固的办法,王亚斌道出两大实招,一是运用好“三变”改革,利用好产业扶持政策,及时扩大村里现有的种养殖规模,多培养一下诸如练海斌这样的养殖大户。同时,在村里发展药材产业,种植柴胡,通过“十户一体”能人带动更多的脱贫户参与进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与人社部门对接,通过技术培训让村民走出去,远了可以去大城市,近了可以到镇内,每户有一个劳力就业,就能保证整个家庭实现持续性增收。

  在练海斌的示范带动下,永丰村陆续涌现出崔伟东和崔小军这样的返乡创业养猪大户,两人今年均将上马千头标准化养猪场,村民通过发展产业持续增收的劲头十足。

  五个配套 巩固提升

  在十项行动出台的同时,麟游县还同时出台了5个配套方案,用来保证长效扶贫机制的建立。分别是《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就业扶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护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扶贫扶志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和《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2月29日,两亭镇丰和寺村的爱心超市里,按照积分分值不同,整齐有序的摆放着七八十种农村实用的商品,该村60岁的贫困户魏小朋已经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进行积分,陆续兑换过手套、肥皂等生活用品。该村支书马晓红对于爱心超市感触颇深:“爱心企业踊跃捐助,贫困户靠劳动兑换商品,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缓和了干群关系。”

  建立爱心超市,通过爱心捐赠,以积分换取物品的方式正面激励,在麟游全县,像丰和寺村这样的爱心超市还有几十家,让贫困群众树立了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的思想,而这正是该县通过志智双扶保证长效扶贫机制的一项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麟游县委、县政府还把脱贫后续帮持巩固提升工作列为作为各镇、各有关部门年终脱贫攻坚考核重要指标,建立专项述职制度,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落实不到位,出现工作失误,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处理。

  麟游县出台的十项行动和五个配套方案,可圈可点的亮点颇多。对已脱贫的55个贫困村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水平、兜底保障政策的不断改善,实现了脱贫人口食有所保、衣有所用、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保障了全县2020年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陕西农村报 记者 张晓强 陈新涛 文/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