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用了A-B-C-D-E法則後,輔導作業再也不崩潰了,更重要的是吼叫之後,我不會帶著“我是最糟糕的爸媽”的想法入睡。

溫馨提示

道路千萬條 作業第一條

輔導講不懂 親人兩行淚

繼媽媽們倒下後,爸爸們也崩潰了

漸崩式過程圍觀


心態逐漸崩潰,媽媽幸災樂禍

爸爸:老師咋講的這題?

兒子:沒講。

爸爸:沒講就讓你們做?

兒子:考試能告訴嗎?(委屈)

爸爸:呵(氣笑了)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老爸內心os:舉一反三、舉一反三、有那麼難嗎?

女兒:你不要說話

爸爸:那你不要哭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昔日的小情人再也不可愛了

父愛如山體滑坡 最終自暴自棄:

“我就覺得你是上天派來收拾我的

不過你對我算是仁慈的

人家媽媽都被氣得腦溢血”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面對仁慈的小主,我只能說:

“我感謝你大哥 感謝你”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大哥大哥哥哥……瞬間老子變龜孫

“九九四十五 九九四十五

你生氣不?”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九九四十五…我真的感受到這位大哥的絕望了

九九……我掐手指一算…糟糕,卡住了!

所以九九到底多少啊?

大哥,你別嚇我。

據調查,78%的中國家長每天陪孩子寫作業,壓力堪比買房供房,孩子的作業,成了心結,輔導作業成了渡劫,親子關係猶如孫悟空和白骨精,恨不得一棒打死。

在這種巨型的壓力下,很多父母扛不住壓力,想不出辦法,最終只能以吼叫,加以施壓,而往往卻是這無意識的吼叫,給孩子帶來了無盡的傷害,最終 “禍從口出”。

吼叫只會給孩子帶來恐懼和焦慮

爸媽們輔導作業時排山倒海的吼叫,往往成為了刺傷孩子的利器。下面這位小女孩的控訴,也是很扎心了。

“從今以後,你孩子就是笨蛋了!

你就這麼教我,

你還嗷嗷喊!

我還怎麼學習,

我啥都不會了!”

孩子有時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口婆心,吼叫打罵只能讓孩子的思維中斷。

網絡有個街坊節目,要求孩子用一個詞來形容父母輔導作業的表情,孩子們的回答雖然五花八門,卻也極其相似:

不是教過嗎?怎麼還錯!你怎麼又犯這種錯誤啊!動點腦子行不行!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儘管爸媽們對我大喊大叫,但是孩子們的內心還是保持著善平靜和善良。

每次輔導作業,我也想讓快點理解、快點掌握,雖然我表面平靜,但我內心已經抓耳撓腮了。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他明白你輔導作業的苦,知道你在為他盡心盡力,也知道你為了她在搞盡腦汁,他覺得虧欠你,但又好愛你這個偉大的媽媽。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拿破崙·希爾說:“懂得換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並能切實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

嘗試跟孩子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回到自己的童年,如果你在作業時,已經在腦筋腦汁了,還有人在你耳邊叨叨叨:這都寫不出、這不簡單嗎、你怎麼那麼笨!

你此時此刻的滋味,是不是焦急、難過、懊惱,試問:被負面情緒佔據的大腦,還怎麼思考手頭的數學題?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為人父母后,每個人都立志成為溫柔的母親,穩重的爸爸,可是,面對孩子的出其不意的狀況,我們便不自覺地陷入了負面情緒的漩渦中。

陳小春脾氣火爆眾所周知,因為小小春擔心滑倒,走得慢,便馬上黑著臉,大吼到: “快點!”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這一聲渾身的怒氣,嚇得小小春一顫。在陳小春的心裡,認為小小春不應該走得那麼慢。可是,走得慢真的不是孩子的錯。就像作業慢,可能使孩子手部動作不協調而致。

冉瑩穎大多時候都是溫柔的好媽媽形象,然而,缺軒軒因為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浪費了糧食。想到丈夫掙錢養家的不易,冉瑩穎大發脾氣對軒軒說出:

“滾開點!”“我覺得可惡!”“你不配做我兒子!”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雖然冉瑩穎是想為了兒子懂得體諒爸爸掙錢的不容易,但是過於粗魯的言語,還是給軒軒帶來了一定的傷害,讓他下次喊媽媽時,只能小心試探。

說起吼叫的危害,真的可以羅列出一張長長的List:

孩子缺乏自我判斷能力,長期看父母臉色,讓他做事也左顧右盼,猶豫不決。

孩子不懂得管理情緒,遇到困難也只會大喊大叫,因為,父母是自己的“榜樣”。

為了讓父母安心,容易形成“討好型”性格。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零吼叫的A-B-C-D-E法則

美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羅娜·雷納說過:改掉吼叫並不難,只要換個反應即可。

所長這就送上羅娜的和平法寶:

A-B-C-D-E法則。

01

自問(Ask)

忍不住要指責孩子時,先自問:

我現在感覺怎樣?

我想幹嘛?

我想改變嗎?

想到這一步,其實就是在梳理情緒。

02

呼吸(Breath)

自問時,從腹部開始意識地做3-5次緩慢、輕鬆的呼吸。

默唸1、2、3、4、5……

同時感知自己的身體。

03

平靜自我(Calm yourself)

嘗試用積極的想法代替生氣的想法,比如:

“他也只是混淆了九九八十一和七七四十九”。

平靜後,再幫他一起想辦法。

04

確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想一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寫不出作業。

他是想向你傳遞什麼信息:是作業量太多?

還是自己上課時沒有完全消化老師的講的?

是希望你肯定他,還是渴望得到冷靜?

05

同理心(Empathize)

換位思考,嘗試感受孩子的情緒和想法。

遇到不會做的題,我們也會拖拉;

背不出的課文,我們也很焦慮。

爸爸漸崩式輔導作業,媽媽爆笑偷拍:自己生的孩子,跪著也要教完

當出現問題時,需要大人去解決,而不是讓一個孩子去承受。

運用A-B-C-D-E法則,能幫助你,在即將吼叫時,保持頭腦清醒,正確看待彼此之間的親子衝突。

希望以後再面對那個任性的孩子時,我們有冷靜、穩定的能力去克服。

END

輔導作業,家長的角色定位很重要,

要當一個書童式的陪伴者,

而不是指導者,監督者甚至是教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