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毀滅之路——日本“二·二六事件”(三)

第六章 二二六時間進入倒計時

永田鐵山被殺後,統制派的軍官們加快了步伐,進一步打擊皇道派。他們的措施怎樣呢?

第一,把皇道派的一些高級軍官“發配”出去——調出中央,趕出權力中樞。除此以外,一些激進的下級軍官,為防止他們“鬧事”,把他們調到國外去,儘量消除“不穩定因素”。第一師團是皇道派的大本營,好,第一師團1936年春調往滿洲(中國東北)。

第二,國內各種矛盾變得不可調和,經濟形勢還是一片糟糕。那就準備擴軍備戰、全面侵華,利用戰爭來轉移矛盾。

走向毀滅之路——日本“二·二六事件”(三)

二二六事件中的叛亂士兵

當皇道派的下級軍官們聽說自己要被調往滿洲了,心中的不滿和憤恨可想而知。對於他們來說,一方面國內經濟形勢一片糟糕,底層百姓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掌握實權的軍隊高層勾結腐敗的政客,財閥還要讓自己上戰場,真是其心可誅!下一步該怎麼辦?

在磯部淺一,安藤輝三,野中四郎,慄原安秀,河野壽等皇道派軍官的密謀策劃下,決定在第一師團開赴滿洲前,進行“起事”。因為第一師團開赴滿洲的時間定在了1936年春,即3月,於是他們把時間選定在1936年2月26日。

走向毀滅之路——日本“二·二六事件”(三)

叛軍首腦之一:安藤輝三

走向毀滅之路——日本“二·二六事件”(三)

叛軍首腦之一:磯部淺一

在今天看來,這些軍官發動不明真相的士兵起來,殺害國家領導人,不論在哪個國家,估計都不會有好下場。然而當時,發起“叛亂”的軍官們天真的以為:天皇被身邊的奸臣“矇蔽”,不知道百姓疾苦;軍隊的上層,除了和那些奸賊勾結的以外,都會支持自己的“義舉”;受苦受累的百姓也會支持自己的。這些軍官的“起事信念”讓人哭笑不得,看來這些軍官們大腦中除了狂熱和盲目樂觀之外,估計也無其他了。

走向毀滅之路——日本“二·二六事件”(三)

二二六事件最大的特點是,“起事”的青年軍官眾多,反映出日本軍隊中一股不滿的氣息。

2月26日,兵變開始了!

第七章 二月二十六日,雪白血紅

現在我們把視線重新移到本文開始的部分,凌晨,兵變軍官們集合了各自的隊伍,在漫天大雪中,按照預定計劃“起事”——誅殺“國賊”。他們的口號很響亮——“尊皇討奸”、“昭和維新”。

在政變軍官們看來,自己的舉動是“拯救國家”的“義舉”,為此要誅殺“國賊”。

那麼要殺哪些“國賊”呢?兵變軍官的名單是:

1、內閣總理大臣岡田啟介。

2、大藏大臣(財政大臣)高橋是清。

3、內大臣齋藤實。

4、教育總監渡邊澱太郎。

5、侍從長鈴木貫太郎。

6、元老牧野伸顯伯爵。

7、元老西園寺公望。

8、農林大臣後藤文夫。

政變軍官的主要目標是推翻當前內閣,只要幾名內閣大臣一死,內閣就得重選。政變軍官的算盤是:在天皇和軍隊高層的支持下,讓自己派系的軍人主政,即荒木貞夫和真崎甚三郎等人。

岡田啟介首相在睡夢中,聽到嘈雜聲,繼而是槍聲大作。這位首相肯定感到了凶多吉少,其實政變的傳聞早已傳開了,現在大禍臨頭,他喃喃自語“他們終於來了”,瞬間不知所措。

守衛首相官邸的是警察,這些警察和叛軍交上了火,但寡不敵眾,很快壯烈犧牲。叛軍衝入官邸內。

在緊要關頭,岡田的妹夫兼秘書松尾傳藏和一名警衛把岡田首相推入洗澡間,隨後松尾衝入院中,吸引叛軍的火力,身中數彈而亡。因為松尾和岡田二人長得有幾分相像,叛軍誤以為刺殺成功。岡田啟介僥倖活了下來,第二天被營救出首相官邸。

對於岡田啟介首相虎口逃生,筆者頗有疑惑——那就是很多歷史書上都說因為岡田啟介和松尾傳藏二人長得很像,叛軍搞混淆了。但是比對一下二者的照片,真是這樣嗎?

走向毀滅之路——日本“二·二六事件”(三)

照片上左邊是岡田啟介,右邊是松尾傳藏。兩人長得像嗎?

從照片上看二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不知道當時的那些叛亂軍官怎麼看的?

大藏大臣高橋是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高橋被叛亂分子仇恨的原因是他堅持削減鉅額軍費。叛軍衝入高橋府邸時,據說這位老人還在睡夢中。叛軍踢開被子,亂刀刺死了這位82歲的老人。

內大臣齋藤實的遇刺情況。當叛軍衝入他家裡時,這位大臣還和叛軍談了十分鐘,談不下去了。被叛軍開槍打死。

教育總監渡邊澱太郎,被認為是擠走真崎大將的“禍首”,光是這一條,叛軍軍官們對他恨之入骨,渡邊還是統制派的成員。因此,叛軍當然不放過他。渡邊是軍人出身,當然不肯束手待斃,拔槍和叛軍對射,最後被叛軍打死。

侍從長鈴木貫太郎,身中數槍,痛苦的倒在地上,安藤輝三大尉拔出刀,準備補上一刀。但在鈴木老婆的苦苦哀求下,安藤會散收好了已拔出的軍刀,離去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經過後來的搶救,鈴木貫太郎竟然活過來了,還當了“戰敗首相”,即二戰日本投降時的那屆首相。這真是一個奇蹟。

牧野伸顯伯爵在混亂中逃出叛軍追殺。刺殺他的河野壽大尉意外被警衛打傷,後來在醫院被捕,成為最早被捕的叛軍指揮官。

西園寺公望沒有遇刺,有觀點認為他是明治時期的最後一位元老,士兵不願加害他;也有觀點認為,行動的指揮官不讓自己的手下下手而作罷。不管怎樣,西園寺公望沒有受到傷害。

當然最幸運的要屬後藤文夫了,事發時他正好不在家,自然逃過一劫。事後,估計他得知其他同僚、元老的遭遇後,嚇出了一身冷汗。

刺殺告一段落,叛軍下一步行動是佔領警視廳,電臺,車站,包圍了皇宮,同時散發自己“尊皇討奸”“昭和維新”的主張——《蹶起趣意書》,指責元老、政治領袖、軍閥、財閥、官僚和政黨因為私慾而危害國家,要求天皇親政,剷除腐敗政客、元老重臣、統制派的軍閥;推舉皇道派真崎甚三郎任首相,荒木貞夫為關東軍司令官······

走向毀滅之路——日本“二·二六事件”(三)

二二六事件,未經陸軍上層批准,青年軍官擅自調動軍隊,並且差點引起日軍內部的火拼。

叛軍此時想獲得天皇、軍方上層的支持,以求實現自己的目的。

一時間東京處於緊張的氣氛中,整個東京陷入了一片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