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老鼠实验的爱情启示:别做爱人的“小乖乖”

记得曾看过一则关于老鼠实验的报道,名为跷跷板实验。简单来说,给老鼠提供三个跷跷板,第一个跷跷板末端永远放有它喜欢的食物,第二个跷跷板末端放不放食物是随机的,第三个跷跷板末端永远没有食物。按推测,老鼠经过多次尝试认清状况之后,应该最喜欢上第一个跷跷板,毕竟它能保证老鼠的付出肯定有所回报。

可是,实验结果却让人意外。老鼠最喜欢上的是第二个跷跷板,也就是无法确定上面会不会有食物的那个。当然,我相信这个实验应该有一个前提,即老鼠没有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

由这个实验联想到我们人类,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排除一些极端情况,大多数时候,人们选择做一件事情,并不仅仅冲着结果势在必得而去。对未知的探索和好奇,永远是人类内心的驱动力。

来自老鼠实验的爱情启示:别做爱人的“小乖乖”

写多了两性情感的我,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两性关系。它给我们一个很棒的启发:持续激发对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利于爱情的保鲜。

举个例子:

在《乱世佳人》中,塔尔顿家孪生兄弟中的斯图特,原本在追求贤惠温顺而又冷静沉稳的印第亚,后来突然注意到刚刚出落成妙龄少女的斯佳丽,并深深被她吸引。书中是这样描述他内心的纠结:

“他依然非常爱她(印第亚),尊重她有较好的教养,有学问,还有种种优良品德。可是,真见鬼,同斯佳丽那活泼善变的魅力相比,她总显得呆板、乏味,而且老是一成不变。碰到印第亚你总是知道该怎么凑她的兴,碰到斯佳丽你就一点儿都摸不到边。这点真够叫男人掉了魂似的,可是魅力就在这儿。”

印第亚远比斯佳丽适合做妻子,贤惠温柔、冷静沉稳,人长得也不丑。可正是她的这份“乖”,让斯图特感觉呆板、乏味、一成不变。显然,对精力旺盛的年轻男子来说,进入程序化的生活模式还早了点儿。

来自老鼠实验的爱情启示:别做爱人的“小乖乖”

或许你要说:做人不能太贪心了吧。你自己是什么大神,要求这么高。可是,面对深爱的人,有谁不希望自己在对方心里比别人更具吸引力呢?如果爱情能激发出更加优秀的自己,有何不妥?同一件事,看你怎么去想。

那么,如何做到既优秀又不那么“乖”呢?

对天生就兴趣广泛的人来说,似乎这都不叫事儿。今儿迷上你了,不知厨房为何物的主儿,能刻苦研读菜谱,就为了款待你的胃,让你满足。可你满心欢喜没几天,明儿个人家迷上了十字绣,废寝忘食,连人影儿都难得一见,更别等着好菜侍候了。你总不能吃十字绣的醋怪人家变心了嘛。等人家参透了十字绣的奥妙重新出关,又准备玩点儿什么?你不安地等待着,却也有一丝期待。

来自老鼠实验的爱情启示:别做爱人的“小乖乖”

那天生沉稳专一井井有条的人咋办?难道干等着被人误会为“呆板乏味”吗?别啊,咱也不妨偶尔调皮一下,至于怎么个调皮法?是在他衣服里藏点什么,还是没事儿换个形象吓吓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啊,开动你的聪明才智,走出属于你自己的“套路”吧!

(关注我,爱的世界一起修行!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