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曾有一只攻下首都的枣庄农民起义军 却为何没有改朝换代

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王莽统治期间,水旱蝗灾和王莽的倒行逆施让百姓不堪忍受,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西汉末年曾有一只攻下首都的枣庄农民起义军 却为何没有改朝换代

天凤五年(公元18年),琅邪人樊崇在莒县起义。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人率数万人加入樊崇队伍。后赤眉军转战姑幕,北击青州,然后折还泰山,移师至东海郡南城(今枣庄市山亭区),“还至太山,留屯南城”,队伍发展至10多万人。

赤眉军纪律简略,却有效。“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纪律没有书面文字,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

王莽派出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率军征讨赤眉军。赤眉军与官兵在成昌展开激战,获得全胜,杀死官兵统帅廉丹。此战后,赤眉军十余万围莒县,转东海,在楚、沛、汝南、颍川、陈留等地流动作战,今山东、苏北、皖北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都成了赤眉军活动区域。

西汉末年曾有一只攻下首都的枣庄农民起义军 却为何没有改朝换代

更始二年(公元 24年),赤眉军立西汉城阳王刘章的后代刘盆子为帝,拜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逄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杨音等皆为列卿、将军。直到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派征西大将军冯异打败了赤眉军,赤眉军降汉。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即位,重建汉政权,开始对各地割据势力进行征讨。在全国的地方势力中,对刘秀威胁最大的是刘永。当时刘永雄踞今豫东、皖北并与青州的张步、苏北的董宪、庐江的李宪结成同盟,成为刘秀的劲敌。刘永是梁孝王的八世孙,曾诏封梁王,在宗族中的地位比刘秀高。

西汉末年曾有一只攻下首都的枣庄农民起义军 却为何没有改朝换代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夏,刘秀派将军盖延讨伐刘永。是年,盖延围刘永于都城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不久,睢阳被攻略,刘永带领家人退守虞(今河南省虞城市北)。虞人反叛,尽杀刘永家人,刘永逃奔谯(今安徽省毫州市),后退至湖陵(今济宁市鱼台县东南)。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永出走,为其部下所杀。

刘永死后,其子刘纡被部属苏茂、周建等人立为梁王。建武四年(公元28年)秋,光武帝派遣捕虏将军马武、骑都尉王霸包围刘纡。次年,刘纡逃往下邳,投奔接受刘永“海西王”封号的董宪。刘秀又派盖延与平狄将军庞萌共击董宪。后庞萌反叛,率部击溃盖延部,与董宪联合,屯兵桃乡之北,自号“东平王”。

刘秀常夸庞萌为社稷之臣,听说庞萌反叛,大怒,亲自起兵征讨庞萌。董宪等听说刘秀亲自讨庞萌,与刘纡等离开下邳,回师兰陵,与庞萌等合兵三万,急攻桃乡。这时,刘秀已经进至蒙,听说董宪等围桃乡,便亲率三千精骑,数万步兵,昼夜驰援,晚上驻扎任城,离桃乡六十里。同时,光武帝命令在东郡的吴汉率军援助,待吴汉与诸将会齐后,亲率大军进援桃乡。光武帝亲自搏战,遂大败董宪、刘纡军。

西汉末年曾有一只攻下首都的枣庄农民起义军 却为何没有改朝换代

董宪、刘纡率残兵数万人退到昌虑(今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董宪亲自领精兵据守新阳(今薛城区邹坞镇北)。

吴汉击破新阳,董宪退回昌虑。汉军进而兵围昌虑。董宪害怕,遂招诱五校兵残部屯建阳(今薛城区南常镇一带),距昌虑三十里,构成相互联络的犄角之势。光武帝此时到达蕃(今滕州市西),距宪军仅百余里。诸将请求进攻,光武帝不许,他知道五校兵粮草不足,难以持久,下令各军坚守壁垒,等待敌军疲惫。不久,五校兵粮草用尽,果然全军退走。于是光武帝亲临前线,率大军四面围攻董宪。激战三日,董宪、刘纡败逃到郯城。汉军又追至郯城。刘纡、董宪在逃亡途中先后被杀。于是,光武帝平定了包括今枣庄地区在内的鲁南全境。

西汉末年曾有一只攻下首都的枣庄农民起义军 却为何没有改朝换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