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準快速找到種子用戶

如何精准快速找到种子用户

產品在早期階段,需要找尋和牢牢抓住種子用戶,特別是創業公司,沒有資源、人脈、資金、團隊等,就要通過種子客戶來小步快走、快速進入市場。

所謂的種子用戶,他應該就是在產品發展的早期非常的積極,願意與產品去互動,對於這個產品非常的熱情,非常的認可,這樣的一群人,因為他們對產品有熱情,因為他們願意積極的去跟你互動,願意給到你反饋。

為什麼要找尋種子用戶呢?

第一,新產品直接花錢做推廣的成本可能是比較的高的,這樣的產品它如果能有了種子,用戶有了一些口碑的這種積累和一些勢能的積累之後,我們再去做推廣的話,效果可能是更好的。

第二,早期的產品,體驗和功能都不完善,種子用戶可以幫助你找到產品的BUG,瞭解用戶對產品的真正需求。

第三,幫助企業精細化運營。假如一款產品你連早期的創新者和早期採納者這部分人都沒有搞定的話,你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去直接接觸到大眾用戶市場,因為早期時候我直接用花錢這樣的方式我去拉入大眾用戶成本是非常高的,我的推廣成本然後各方面的成本都會非常高,而且用戶的這種流失率可能也會很高。

所以更穩妥一點的做法就是,我們先要有種子用戶,有了種子用戶之後是更加有利於我們產品的一個增長,一個產品獲取用戶的成本能夠降到足夠低的這是一個角度。

筆者對用戶進行了分類:

(1)價值用戶:產品最頂尖的用戶,莫過於價值用戶。他們不僅是產品使用者,更是產品價值的創作或傳遞者。

大疆無人機的航拍專家、Echo用戶中的技能開發者、Gopro用戶中的極限運動明星;它們往往是技術專家、媒體KOL,具有極高的影響力。並不是所有產品都有價值用戶,但如果有,這些都是產品最最寶貴的用戶價值。

(2)核心用戶:是指鍾情於產品核心價值的用戶。Echo初期的用戶中,的確有用ifttt連接家居的極客,但技術的新奇不是核心價值點。語音交互享受音樂才是推向大眾的核心價值,所以Echo初期的核心用戶是音樂愛好者和家庭用戶。

大疆無人機初期用戶中,喜歡航模的極客也不是核心用戶,只有那些和航拍攝影愛好者,才是真正的核心用戶。他們喜歡航拍,而不是拆卸航模。

(3)大眾用戶:基於產品核心價值的層層傳遞,在最終外圈就是大眾用戶。這裡有KOL的粉絲、衝動消費的顧客、有新奇購買的極客等等。一旦產品核心價值成立,從價值用戶過度到核心用戶,再演變到大眾用戶,這個過程幾乎就是線性連續的,不會出現鴻溝斷層。

初創中小企業,沒錢沒資源,所以獲取客戶必須得是精準的,與客戶建立的信任必須得轉化率最高的。這樣才是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彙報。

早期如果我們能找到比較典型的種子用戶,如在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樂於互動和對產品提出建議的,樂於分享傳播給他人的,那麼,我們一定要好好運維好這些人群。

在種子用戶這個階段,那我們的絕對用戶數量是不可能太高的,很有可能你的種子用戶一共也就是這個幾十幾百或者最多不到過千個人,所以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假如你的用戶體量這麼小的話,其實數據能給到你的指引的作用和意義它可能是比較小的。

所以,在種子用戶階段我更建議大家就是應花大量的時間去跟你的典型用戶泡在一起,甚至說你把你自己就變成一個典型的用戶。

對你的用戶喜歡什麼?他們在做些什麼?那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更多時候是你自己獲得的真實的感受。

比如說:你感覺跟這群人之間的關係近不近,或者你感覺在整個種子用戶這個群體裡邊的氛圍好不好,你感覺大家之間的這種對我們產品體驗上和情感認同是怎樣的,他們的狀態和認知度如何……

在較短的時間裡,用戶的演變永遠是線性連續的,不存在割裂和跨越。用戶的演變模型,不該是跨越懸崖,而更像是一個水滴掉入湖面,從核心用戶逐層波及大眾用戶。

那麼,我們該如何找到我們的種子客戶呢?

方法有很多,如長期潛伏在同行的群中找活躍人士、從身邊的親朋好友下手、各種平臺進行標籤檢索、找到行業內的意見領袖、發起線上線下用戶參與活動等等,只要定位好種子用戶,找準種子渠道,編輯好營銷內容,然後實現相應的轉化,就能有效。

我這裡舉一些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初期尋找種子客戶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的項目找尋種子用戶會有一些心得及想法幫助。

小米手機獲取種子用戶:

小米當時就是效仿車友會的模式,搭建起一個讓手機發燒友能夠在一起相互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手機發燒友通過一個叫“爆米花”活動讓大家在一起“high”,給廣大用戶提供一個展示自我、認識朋友的舞臺。

“爆米花”活動全程都讓用戶參與,包括:

  1. 在論壇裡投票決定在哪個城市舉辦;

  2. 現場會有用戶表演節目,表演者是提前在論壇海選出來的;

  3. 佈置會場會有米粉志願者參與;

  4. 每一次“爆米花”結束的晚上,當地資深米粉還會和小米的團隊一起聚餐交流…..就是這樣在啟動階段小米通過這樣的方式把最優質的用戶沉澱下來。

找到用戶棲息地,小米聯合創始人和整個產品的研發團隊,通過不斷和壇友互動,回答壇友的問題,發表關於小米的帖子,持續性的做互動,一個一個的把核心用戶挖過來了。利用微博這個大平臺,製造話題,炒熱產品,比如“轉發微博,贏取小米手機或者精美禮品”等誘惑力極大的活動。

小紅書獲取種子用戶:

“香港購物指南”(小紅書前身),為了趕在香港聖誕大促前上線,產品經理拿著內測版去上海出入境管理局待了一整天,專找排隊辦通行證去香港的女性試用,得到一致好評。

同時他隨身帶了一疊小卡片發放,上面是小紅書公眾號的二維碼,引導用戶關注。通過這種渠道獲取的用戶相對於小紅書的產品定位就非常精準:以女性為代表,大多數為白領學生階層,同時熱愛海外海外購物的人群。

KEEP獲取種子用戶:

Keep在2017年8月份用戶數破1億,那麼KEEP在創業初期是如何獲取自己的第一批種子用戶,方法就是“首席內測官”+“埋雷計劃”。

首席內測官:

在上線前,Keep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微博、微信或者通過一些QQ、貼吧,招到了很多喜歡健身,又願意去嘗試新事物的用戶。他們把這部分用戶叫做“首席內測官”,他們原本計劃找到200人來測試產品,結果最後招到了4000個人。

這部分人的包容性特別強,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內測官,會容忍KEEP的一些錯誤,幫助KEPP提供有效的建議。通過這4000個人的不斷的反饋,Kepp又迭代了2個版本,整體穩定之後,才正式上線。

埋雷計劃:

Keep在所有健身相關的用戶聚集社群裡面,例如:百度貼吧裡的減肥吧、減脂吧、健身吧,豆瓣各種減肥的小組埋下Keep的一些貼子或者是內容,主要是發一些健身經驗帖,並維護好帖子的熱度。等到產品上線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談論Keep了。

通過這兩種方式,聚集了一大波的種子用戶,然後伴隨著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種子用戶獲得了極大的爆發式增長。

知乎獲取種子用戶:

國內的知乎,就是模仿的問答社區Quora,Quora的創始人是前Facebook的CTO。

就像知乎一樣,Quora是高水平的問答平臺,最早沒有用戶的時候,沒錢砸廣告,就沒有用戶,他們怎麼做的呢?

自問自答,而是都是高質量的。接著,邀請測試用戶繼續提問和回答,直到網站的人氣逐漸上來,他們才開放整個網站,讓用戶自己提問、回答和維護修改內容。

玩知乎的同學知道,早期的知乎最多的是it界的用戶,和當時知乎的邀請註冊機制有關,他們請了李開復、雷軍為其做背書,大批人想註冊知乎,都得花錢購買邀請碼,如果有大佬資源,一定要學會借力,抱大腿。

下面舉一些其他“普通企業”獲取種子用戶的案例。

某母嬰類品牌獲取種子用戶:

我有個客戶做母嬰用品,是個新品牌,我們給他策劃的是,註冊了上百小號,不停的加入媽媽微信群、qq群,加起來將近3000個,和群主搞關係,做千群直播連載分享講座,發紅包,做活動,在比較輕鬆的情況下,逐漸形成了第一批穩定的重視用戶。

好的內容獲取種子用戶:

這句話是一條創始人徐滬生說的,其實最開始一條砸了很多錢做朋友圈廣告。後來,不斷產出精品視頻,推動了各路達人、kol轉發 。

比如:有一個介紹中國個性酒店的視頻出來後,酒店圈的朋友都被刷屏了,攝影視頻出來後,藝術圈被刷屏了,美食的視頻,更不用說,一小時上萬的轉發。

桌遊店獲取種子用戶:

一家桌遊店,這家店只在週末營業兩天,一開始沒有宣傳所以周邊居民基本無人知曉。考慮到平時上班建築師的工作還是有點忙的,不可能把過多精力和資金投入在桌遊店的推廣上。那麼,怎麼才能高效地完成對目標用戶的宣傳呢?

第一步也是構想我心裡的目標用戶畫像,可能對桌遊感興趣的,應該是“住在附近的年輕人”,那他們還有什麼特徵呢?在怎樣的場景下,他們會自然的看到桌遊店的宣傳信息呢?

我想到的場景是家附近的各個“書報亭”,這是住在附近年輕人常逛的地方。於是我印製了一批桌遊店的宣傳單:正面是桌遊吧的相關信息,背面是不同規格的優惠券。

然後,我用香菸“買通”了附近所有書報亭的老闆,請他們把這些宣傳單夾在熱門的報刊雜誌裡。很快,這個宣傳渠道為桌遊店帶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嚐鮮用戶。

月子中心獲取種子用戶:

比如某月子中心的Slogan:沒有一位男醫護人員是為了讓月子中心能深入當地群眾的心中,以及用水軍、大V與媒體玩一輪大傳播:水軍發帖自稱護理專業男畢業生,畢業以後就有看不盡的春光了,先集一輪火讓當地千人唾罵,然後月子中心跳出來說,絕不用的男醫護人員……買當地大V與媒體,推成當地熱門。

影評類APP獲取種子用戶:

電影app是用來寫影評的,根據這個功能,我搞了一個專業的電影愛好者組織,取名叫「知影」,slogen叫「最有溫度的電影自媒體」,以微信群+公眾號的形式展現,專門去知乎邀請有能力貢獻優質內容的媒體人加入,吸引對方的點就是這個組織的高逼格,以及志趣相投的影迷交流。組織建立後,我承諾可以經常組織線上交流、線下活動、寫影評並在自有媒體發佈等。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眾號:imci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