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2018年6月,054A 型護衛艦第30號艦在黃埔造船廠下水,後網絡曝光第30號艦被命名為“棗莊”號(舷號:542)。

大家看到海軍的發展速度了嗎?上一代542艦可是2018年3月才退役的,才過了幾個月就重新使用了542這個舷號,海軍要編號命名的新艦太多,原來5**的老號段真的不夠用。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新一代542艦就不用小編多說了,054A型的性能大家都知道,海軍的4000噸級平臺、全柴動力、垂髮系統搭載紅旗16 中程防空彈和反潛導彈,反潛作戰能力目前位居海軍第一。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老一代542艦為053H2G型護衛艦“銅陵”號,新時代的軍迷或許不太熟悉,但在上世紀90年代,那可是海軍的主力艦,擁有均衡的反艦、防空和反潛能力,作為中國海軍第一種批量化建造的攜帶反潛直升機的護衛艦,地位堪比現在的052D型驅逐艦。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至今,小編還記得“銅陵”號的許多趣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軍迷的學習渠道

30年前,普通軍迷根本接觸不到網絡,專業的海事展也看不到,只能通過三大知識雜誌瞭解國內外軍事動態。印象中,最早曝出053H2G型清晰大圖的是日本雜誌,後來國內的《艦船知識》通過“海外看中國”欄目予以轉載。九十年代的軍迷看到帶機庫的護衛艦別提多激動了。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第二,“銅陵”號的明星艦長

大家還記得“銅陵”號的艦長柏耀平嗎?那時候,海軍著眼未來在廣州艦艇學院搞了個飛行員艦長班,培養“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的複合型人才。當時軍迷聽到這個班,以為國產航母很快要出來了,媒體炒作了一段時間,不過後來航母工程暫停了,飛行員艦長班也流產了。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柏在飛行員艦長班中算是一般,但運氣比較好,任542艦艦長期間,帶領全艦官兵出色完成了30多項重大軍事演習和出訪東南亞三國的任務,受到最高統帥的親切接見。由於柏耀平,542艦是當時曝光率最高的一艘053型艦。後來,柏升任北海艦隊副參謀長,2017年晉升為海軍少將。但是,他是當不到航母艦長了,現在的海航艦載機部隊湧現出戴明盟等一大批戰鬥英雄,未來的國產航母艦長應該從他們中間產生。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第三,“銅陵”號的作戰指揮系統

小編還記得那時報道“銅陵”號的一些畫面,作戰指揮中心裡有那種三人工作臺,指揮員斜背小挎包,顯得比較土氣。其實,正是從053型護衛艦開始,海軍逐步探索,改變了傳統的艦橋目視指揮、作圖指揮的落後方式,實現了轉入密閉艙室內的現代化、自動化指揮控制。053H2型首艦535艦安裝的是ZKJ-Ⅲ型作戰指揮系統,該型系統得到了泰國海軍的肯定,被命名為ZKJ-3作戰指揮系統,安裝於出口型053HT型護衛艦。ZKJ-3系統發展出若干改進型,“銅陵”號安裝的就是ZKJ-3C型系統。

現在的054A型的作戰指揮系統已經發展到ZKJ-5型,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第四,備受吐槽的紅旗-61防空導彈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海軍的防空幾乎是裸奔的。紅旗-61防空導彈的研製前後拖拉了20年,直到80年代末期才裝備在053K型首艦531艦上,但並未趕上1988年的314海戰,2號艦532艦還沒等裝上紅旗-61就黯然退役。後來,紅旗-61以“六聯裝啤酒桶”的形式出現在053H2G型護衛艦的前甲板上。其外形巨大,讓西方國家一度誤以為是反潛導彈發射裝置,實際上是由於紅旗-61採用了“+-X”且不可摺疊的彈翼佈局才使得這種射程不過十幾千米的導彈有如此巨大的發射筒。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即使這樣,紅旗-61的性能還是相當的差,直到後來,國內引進了意大利蝮蛇導彈的技術,改進了紅旗-61B的制導系統發展出紅旗-61C,這才真正具備實戰能力。不過,國內又引進了法國的“海響尾蛇”/海紅旗-7,053H2G型護衛艦因此僅僅建造了4艘就停工改為053H3型,從此,海紅旗-7近程防空彈一統天下許多年。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如今,小編真的感慨海軍的飛速發展。2000年以後至今20年不到,海軍就已經走上了“全驅+全盾”的發展道路,除核潛艇外,常規力量已基本位居世界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