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随便买银行理财了,几个大误区你都了解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充裕,往往都会考虑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那么理财产品中的几个误区你都知道吗?

两个常见的误区

一般情况下咱们普通人去理财重视的点比较少,主要考虑期限、利率与是否保本,而一些细节往往被忽略掉了,可正是这些细节,让咱们对理财产品产生了一些误区。

不要再随便买银行理财了,几个大误区你都了解吗?


1、收益率误区。小编的邻居陈阿姨购买过一款银行的理财产品,一年的期限,预期收益率达到了4.8%,王阿姨觉得不错就买了10万块。正常情况下,到期后可以获得4800元的利息,可实际情况却只有3200元的利息收入,因此阿姨觉得有点糟心。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假如没有这个认识,到期后假如出现了利息差,那你是不是会很糟心?

2、产品安全性的误区。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风险回避者,当时刚出社会攒下一些钱很不容易,所以在投资这块显得非常谨慎,不愿意承担风险,所以一般选择定期存款。经过了这么些年,我接触的产品多了以后才发现,银行一些中低风险的产品其实也比较靠谱,利率也要高一些。曾经太过保守从而失去了一些利率高的产品,现在想起来确实是挺糟心的。

不要再随便买银行理财了,几个大误区你都了解吗?


还有两个比较隐蔽的误区

产品的利率与安全性是我们在投资理财过程中首要重视的两点,相关于这两个比较常见的误区而言,还有两个误区,需要我们细心的去抽丝剥茧才能看得到。

1、成本误区。很多人认为理财产品的计息时间就是从购买之日算起的,其实这个想法有些片面。目前大多数理财产品都存在一个资金的募集期,在募集期限内,一般不会给我们计算利息,因此在募集期内丢失的利息收入往往被我们忽视。购买理财产品并不是没有成本,在资金募集期内丢失的利息,就是另外一种成本丢失了。

不要再随便买银行理财了,几个大误区你都了解吗?


2、付息方式误区。同期限的产品利率越高买的人也就越多,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产品的付息方式可能不同。按月付息相关于一次性还本付息来说它愈加灵活,按月给付的利息也可以用来投资或者贴补家用,假如利息差别不大,按月付息可能更好,所以看起来利率高的产品,纷歧定是最实惠的。

理财并不是简单的“买买买”,现在不少人关于理财产品的认识还不够,假如不小心进入了这几个误区的话,假如出现了利息差、成本增加等情况是不是感觉挺糟心的?

不要再随便买银行理财了,几个大误区你都了解吗?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对产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关于产品的了解,不能只是一味听取别人的说辞,只有自己真实了解到的,才是最靠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