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创新离退休干部信息化工作 推进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发展

福建日报|创新离退休干部信息化工作 推进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发展

创新离退休干部信息化工作 推进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发展

近年来,我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引入“信息化全流程”的理念,创新离退休干部信息化工作,推动老干部工作更上水平。

以信息化增强思想引领便捷化。随着上网、用网科技的普及和提高,让离退休干部便捷获取信息尤为重要。综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思想引领,总结宣传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先进典型,形成示范带动作用。福州、厦门、泉州、龙岩等地也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实现信息线上线下同步传播,提升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泉州等地在广电网络平台开辟“离退休干部党建”专区,实现离退休干部打开电视就能看党建节目。开通“福建离退休干部”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一点号”等2个客户端,并建立了覆盖全省9个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和部分省直单位的71个老干部工作部门微信公众号矩阵,广泛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大学习”热潮,引导离退休干部始终践行“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以信息化促进学习教育多样化。结合离退休干部特点,多样化的学习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在“党员e家”平台增设“离退休干部党建”模块,让离退休干部直观生动地感受到党建成果、时时处处听到党的声音,实现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在网上在线学习、过组织生活。漳州市、龙岩市利用“党员e家”网络学习,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运用现代视频手段,记录和宣传离退休干部先进事迹和老干部工作,先后拍摄制作《夕阳映八闽》《养志、养心、养身》《见证》等纪录片,增强学习教育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省开展“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八闽离退休干部微视频拍摄、征集、展示活动,引导老同志珍惜光荣历史,不忘革命初心,畅谈改革发展,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好声音,用信息化手段永久保存宝贵的影像资料。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运用科技手段,以省级示范校、精品课程创建、远程教育收视点建设为载体,让更多的老同志足不出户就能接受老年教育,让更多的老同志通过屏幕的“小窗口”就能看到“大世界”。

以信息化提升服务管理精准化。

强化数据分析对工作决策的基础作用,健全完善全省离休干部、“5.12”退休干部及厅级退休干部信息库,通过对离退休干部信息的精准掌握,为“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和管理离退休干部奠定基础,也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今年来,在收集分析离退休干部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5.12退休干部护理费标准的通知》《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精准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精准回应离退休干部的关切和期盼。引入大数据技术,在“数字福建”云平台,建立福建离退休干部资源库,实现资料数据化存储。全面实施OA办公系统,实现无纸化高效办公。探索建立“全省离退休干部党员数据库”和“离退休干部志愿者信息系统”,通过量化分析、实时分析、智能分析及时精准掌握老同志信息,力求实现离退休干部党务工作在线落实、党内活动线上开展、党员动态随时掌握的“信息化全流程”离退休干部党建。(闽老言)

依托“老党员之家”凝聚老党员力量

福建日报|创新离退休干部信息化工作 推进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发展

“我们‘老党员之家’活动真的很多,也有意义,谁会想到给我们老人过七夕,真的很开心!”宁德市直退休干部活动站机关片区临时党支部书记林素琴说,她参加完宁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党员之家”于8月17日举办的“七夕·爱在夕阳”活动后有感而发。该支部此次有5对老党员夫妻参加了活动。

整合·挂牌

宁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党员之家”于今年5月挂牌成立。该活动中心内设阅览室、聊天室、书画创作室、器乐室、门球场、地掷球场等10多个活动场所。成立“老党员之家”后,中心活动室向老党员开放所有场所、共享所有资源。今年以来,根据省委老干部局要求,宁德市依托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党建示范培育点和社区等场所,整合现有资源,设置“老党员之家”20多个,以解决离退休党员干部活动场所不足、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学习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同时填补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上的“薄弱点”和“空白点”。“有了‘老党员之家’后,我们组织活动都有了场所,方便多了!”宁德市直退休干部活动站临时党总支书记朱怀瑜说。宁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吴剑平说:“‘老党员之家’顺时应势而生,已经成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是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活动·引导

为了让“老党员之家”这块牌子“活起来”,进一步激发老党员热情,引导老党员发挥余热,实现正能量的示范效应,宁德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因地制宜、方法层出。宁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党员之家”建立之初,就制定了“日日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目标。“这里每天都会开展日常门球友谊赛,我们看完学习资料、报纸,也能来活动活动。”宁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门球协会临时党支部书记卓宗铠说。除了每天的小活动外,该“老党员之家”每月都会组织一次较大型活动,比如集体党课、纪念建党97周年红歌会、门球邀请赛、七夕活动等。截至目前,已开展大小活动约80次,参与人数超5000人次。宁德市蕉城区、霞浦县、福安市的“老党员之家”注重理论学习。蕉城区在每月16日、17日和20日定期组织“理论读书班活动”,霞浦县确定每月15日为“老党员理论学习日”,福安市“老党员之家”联合读书会,开展老干部读书沙龙,每周老党员和书友们都举办线上、线下朗诵会,形成了常态化的学习活动机制,突出了活动中心的政治平台效应。

服务·暖心

“‘老党员之家’最根本的工作还是要为各个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老党员这个群体,开展学习教育、举办主题党日、组织文娱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咨询指导和积极引导。”宁德市委老干部局副调研员陈再强说。宁德市各级“老党员之家”向全市老党员开放,工作人员把做好老党员的“勤务兵”作为工作目标,秉持“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原则,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老党员每一次活动开展“量身定制”服务,获得好评。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和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党员干部定期到滨海·金泰园“老党员之家”看望慰问离休干部,并参加少年宫组、建新路组等学习组活动,离休干部张毓德、陈泮水不仅自学,还带领其他老党员跟着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作人员也不多,但每次为我们服务都尽心尽力,我真的很满意、很感动。”“5.12”退休干部颜克标说。 (林杨)

用心、用情、用爱践行铿锵誓言

——记永春县离休干部、老党员郑瑞甫

福建日报|创新离退休干部信息化工作 推进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发展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一个在战争时期多次立功,荣获“战斗英雄”称号的农民子弟兵;一个有着68年党龄,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的人民公仆,他就是用奉献诠释合格共产党员的离休干部郑瑞甫。

1949年8月参加闽西南游击队的郑瑞甫,195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六十年如一日的爱党、敬党、忠党的党员生涯。在剿匪战斗中,他表现英勇、事迹突出,被永春县政府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委任剿虎指挥部副指挥,在永春西部山区剿灭虎害中事迹突出,经福建军区批准荣立“三等功”。1958年转入地方工作,在他带领下,天湖山矿民兵团成绩显著,荣获“全国民兵先进单位”;在他担任锦斗公社、仙夹公社副社长期间,也因工作积极、争做奉献显有成效,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1982年,郑瑞甫离休后毅然同妻子放弃了县城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头扎进了岵山镇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居住在茂霞村和塘路的旧房子里。他热心老年事业,率先倡导成立岵山镇茂霞村老年协会并任协会主席。1990年岵山镇成立镇“老年协会”“老体协”和“退干协会”,他被推为“三会”主席。任职以来,郑瑞甫始终把老年人的学习、活动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组织老年人文宣队、锣鼓队、南音队等,在节庆日和重大活动日开展文娱活动,同时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如普法宣传、征兵、防抗“非典”、殡葬改革等。其间,他还组建了门球队、气排球队和乒乓球队,并组织队伍参加县和乡镇单位的各种比赛。他还兼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多年来先后在中小学校作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立志成才等专题讲座110多场次,资助贫困生200多人,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倾尽所能……多年来,岵山镇的涉老工作在郑瑞甫的带领下荣获各种奖状奖杯锦旗30多项次,郑瑞甫个人也多次荣获表彰和奖励。

郑瑞甫不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永不褪色”的誓言。他克服年纪大、视力不太好等障碍,积极参与剿匪、除霸、镇反等10多篇回忆录的编写。他无偿把珍藏60多年的30多张珍贵照片献给县党史委和县军事志办,并完成了35万多字的军事志初稿,为永春县志和岵山镇志的修编提供了许多珍贵史料。郑瑞甫还利用岵山镇旅外侨亲众多这一优势,多方联系侨亲、关心侨眷,配合党委政府做好侨务工作。他利用逢年过节侨亲回乡谒祖探亲的机会,积极争取侨亲回乡兴办福利事业,前后争取侨资1000多万元,兴建了茂霞、和林、铺上、铺下等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各类学校;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他多方奔走,积极向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反映,终于让岵山镇通上了公交车。郑瑞甫一直坚信,“党员带好头,群众就能有奔头”。 (永春县委老干部局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