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最懂歷史的人卻被歷史的黑洞吞噬,真正驗證了黑格爾的名言

導讀:竇憲倚杖權勢,竟敢欺負到皇帝姑母頭上。皇姑叫沁水公主, 在洛陽擁有一座好園林, 竇憲用賤價奪取過來, 公主迫於他的氣焰, 不敢同他計較。恰好有一天, 章帝乘車出行, 經過沁水園, 便指著對竇憲說:“這是我姑母沁水公主的園林,景緻甚佳,你知道嗎?”竇憲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回答。


一個最懂歷史的人卻被歷史的黑洞吞噬,真正驗證了黑格爾的名言

班固

班固(32—92年)經歷了二十五個寒暑,終於基本上完成了《漢書》 的撰著, 實現了父子兩代人的心願。然而, 他又總感到鬱鬱不樂: 自己年過半百, 竭盡了全部才 智, 難道一輩子就只得個玄武司馬(玄武是宮掖門之一, 按兩漢制度, 每門設司馬一名, 俸祿千石)了事嗎? 他無論如何不能甘心。

在當時, 若只靠著國史、寫文章, 有再高才能, 也終究不被 重用。要升遷, 就得立下軍功。班氏家族向來有與邊疆事務打交道的經驗班固不顧年邁, 也盼望能到邊境立功。 果然, 在他五十八歲那年 (和帝永元元年, 89 年), 他找到了跟隨將軍竇憲攻伐匈奴的機會。

那時,班固因遭母喪, 辭官守孝在家賦閒, 得知

竇憲被任命 為將軍, 率大軍攻匈奴的消息。光武帝時, 竇融成為顯赫的功臣權貴之家。又歷明、 章二世, 竇氏勢力更加盤根錯節班固求進心切, 班、竇兩家又是同裡、 世交, 所以他投附竇氏家族,也是情理中事, 但他未能覺察,這樣已使自己跟危險勢力聯繫起來

章帝初年, 竇融的曾孫女被立為皇后, 皇后之兄竇憲很快升為虎賁中郎將。 這個國舅後來之所以願意領兵打仗, 是因為作惡多端, 犯了死罪, 不得已請求立功贖罪


一個最懂歷史的人卻被歷史的黑洞吞噬,真正驗證了黑格爾的名言

沁水公主園


竇憲先是倚杖權勢,竟敢欺負到皇帝姑母頭上。皇姑叫沁水公主, 在洛陽擁有一座好園林, 竇憲用賤價奪取過來, 公主迫於他的氣焰, 不敢同他計較。 恰好有一天, 章帝乘車出行, 經過沁水園, 便指著對竇憲說: “這是我姑母沁水公主的園林,景緻甚佳, 你知道嗎?” 竇憲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回答。

事後章帝終於發 覺, 對竇憲怒斥一頓: “你的手段駭人聽聞, 侵奪到皇姑頭上來, 好大膽! 前些天路過時, 明明

沁水園已被你強佔, 你還學趙高指鹿為馬貴公主都被你欺負, 還用說你在百姓面前何等作威作福! 朝廷要把你拋棄, 輕易得像扔掉一隻死老鼠!” 竇憲自知闖 了大禍, 求竇皇后說情, 最後退出園林, 暫時了事。 雖未治罪, 也不再讓他掌握大權。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蘇軾詞《沁園春·孤館燈青》為正體,創始於晚唐。調名源於漢朝竇憲倚勢變相強奪沁水公主田園之典故。


一個最懂歷史的人卻被歷史的黑洞吞噬,真正驗證了黑格爾的名言

沁園春·孤館燈青


沁園春·孤館燈青

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

雲山摛錦,朝露漙漙。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

微吟罷,憑徵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

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

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

公元88 年, 章帝卒, 和帝即位, 年僅十歲, 竇太后臨朝。 國舅老爺竇憲成為聯繫太后與外廷的關鍵人物實權在握, 竇家還有三人也佔據親要之地。 凡竇憲本人的意旨, 在外授意早有名 望的舊臣寫奏書, 在內由他向太后陳述, “事無不從”。

竇憲竟敢挾持私怨,連續派賓客殺人。 其中一個是齊殤王的兒子劉暢, 他 因章帝喪事來弔問, 乘機討好了竇太后,得到一個宮內職位。 竇憲劉暢受寵, 妨礙他掌握權柄, 竟派人將他刺殺。事被查出,將竇憲關在宮內。 這下竇憲著了慌, 請求徵匈奴以贖死罪


一個最懂歷史的人卻被歷史的黑洞吞噬,真正驗證了黑格爾的名言

竇憲完成了霍去病的夢想,勒石燕然,結束了遊牧民族對大漢的威脅


當時正逢南匈奴請兵攻伐北匈奴,朝廷便拜竇憲

為車騎將軍, 率大軍出塞。 班固隨軍出發, 任中護軍, 參與軍中謀議。 大軍從朔方三路北襲, 竇憲遣各部將及匈奴左谷蠡王等, 率精騎萬餘, 在稽落山 (今蒙古達蘭札達加德西北) 大破北匈奴軍隊。

竇憲與副將等登上燕然山 (今蒙古杭愛山脈), 在此遠離邊塞三千餘里的地方,刻石紀功銘文便出自班固手筆。 竇憲此舉取勝,說明東漢還保持著強盛的國力。

竇憲班師後出鎮涼州。第二年, 北匈奴單于因大敗之後勢力衰弱, 派親王向竇憲通報希望覲見東漢皇帝, 請求派使者前來迎接。 竇憲上奏, 派遣班固

中護軍兼代中郎將職務, 與司馬梁諷一起, 帶領數百人騎馬出居延塞 (今內蒙古額齊納旗) 迎接。

正遇上南匈奴出兵打敗北匈奴 班固一行到達私渠海 (在稽落山西 北), 獲知北匈奴已遁走而折回。 永元三年 (91), 竇憲派部將出兵北擊, 此後北匈奴向西遠徙


一個最懂歷史的人卻被歷史的黑洞吞噬,真正驗證了黑格爾的名言

漁家傲· 秋思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大漠從徵以後,班固

成為竇憲幕府人物。此時的竇憲, 因為平匈奴有功, 威名大盛,心腹眾多, 刺史、守令的任免由他一句話決定,朝臣震懾, 望風希旨。 尚書僕射鄭壽樂恢由於招致他 的不滿,被迫相繼自殺

竇憲的三個弟弟分別把持著衛尉執金吾光祿勳的要職, 竇氏家族還有十幾人任城門校尉、將作大 匠、少府等職務。 他們在京城無法無天,奴僕肆意強奪民財, 侵凌百姓, 搶走民女。 街市上店鋪都緊鎖店門, 像逃避強盜一樣。

永元四年 (92), 竇氏家族這個毒瘤終於最後潰爛。 竇憲的爪牙

鄧疊、女婿郭舉等陰謀在宮中殺死和帝和帝覺察他們的陰謀, 事先與中常侍 (東漢時傳達詔令的宦官, 權力極大) 鄭眾定計, 把鄧、郭等收捕斬首, 並將竇憲等人革職, 送回封地。 竇憲等被迫自殺


一個最懂歷史的人卻被歷史的黑洞吞噬,真正驗證了黑格爾的名言

漢和帝劉肇

漢和帝劉肇(88—105年在位),東漢第四位皇帝,10歲繼位。永元四年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元興元年病逝章德殿,終年27歲。

班固本來與竇憲案件毫無關係,但在封建時代, 一人有罪, 株連甚廣, 班固因與竇憲關係密切被免職, 後又被逮入監獄。 當時的洛陽令種兢對班固一家懷有私仇。 因為班固平常對僮僕管教不嚴, 有的人不守法紀, 地方官吏感到頭痛。 曾有一次, 種兢出行, 班固的家奴因喝醉酒衝撞了他的車騎 種兢手下官吏對他推搡訓斥,

家奴迷迷糊糊, 口出狂言 種兢大怒, 可是畏懼竇憲威 勢,不敢發作, 從此懷恨在心。

竇憲案發, 以前竇家的賓客一 一被逮捕拷問 種兢藉機報復, 將班固關進監獄。 在獄吏的拷打折磨下, 這位對中國文化史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物竟冤死獄中, 卒年六十一歲。 事後, 和帝下詔譴責種兢公報私仇的惡劣做法, 並將害死班固的獄吏處死抵罪

班固含冤被害,值得人們為他灑下同情之淚。然而他的悲劇結局也給人們留下了教訓。 他作為世家子弟, 懷才不遇, 不甘心家庭衰落, 對功名利祿不能淡然處之

, 這確是他性格的弱點。


一個最懂歷史的人卻被歷史的黑洞吞噬,真正驗證了黑格爾的名言

班固雕像

作 為一個史學家, 他對於前代人物的遭際得失往往能看得清楚, 評論恰當, 而對於身邊潛伏的巨大危險卻不能洞察

託附於權貴勢力, 因此種下禍患。 這不僅反映出他認識的侷限, 而且說明依附權貴之險!難怪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所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記取歷史教訓。”


一個最懂歷史的人卻被歷史的黑洞吞噬,真正驗證了黑格爾的名言


作者受教於陳寅恪弟子劉節、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

八旬長者士人風範薪火相傳,三十餘年治學菁華今朝問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