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豪格表面上看似與多爾袞實力相當,勢均力敵,但是實際上,豪格與多爾袞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太宗皇太極驟然崩逝,隨之而來的就是長達十七天之久的滿清皇位之爭。皇位最初的爭奪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之間展開的。

豪格坐擁皇長子身份,獲得了自己統領的正藍旗,以及皇太極親領的正黃旗、鑲黃旗的支持,並且統領兩紅旗的禮親王代善和統領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推舉豪格為帝,反觀多爾袞這面,身後也有著正白旗和鑲白旗,以及自己的兩個親兄弟阿濟格和多鐸的堅決支持,同時也獲得了一些其他旗的高級將領的擁戴。

可以說雙方的實力對比不相上下,勢均力敵,甚至是豪格還略微佔據優勢。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豪格與多爾袞之間真正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豪格獲得支持,更多的是支持他皇太極兒子的身份,而不是豪格本人。

首先是兩黃旗。

兩黃旗是皇太極親率的,但是在皇太極登基之前,他們還是兩白旗,皇太極進行了“黃白對調”,讓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繼承努爾哈赤手中的兩黃旗換了旗幟和衣服,這才有了現在的兩白旗。

滿洲人以黃色為尊,兩黃旗為的是保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避免像當年的那樣,被改換了顏色,所以他們會全力支持皇太極的兒子豪格,極力反對多爾袞,這樣才不至於再被調換。而他們不僅支持豪格,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只要保證他們不會被換走,他們都會堅決支持。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其次就是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和兩黃旗的心態是一致的,支持豪格,僅僅是因為豪格是皇長子的身份。

對於濟爾哈朗而言,自己能有今天的權勢和地位全仰仗了皇太極,並且他自己自幼和皇太極一起成長,關係甚好,而他又是舒爾哈齊的兒子,沒有繼位的可能性,所以是全力支持皇太極的兒子,以保住現有的權勢。

再次就是代善。

此時的代善已經60多歲了,而且自己家裡是老的老,小的小,青黃不接,特別是自己最為喜歡的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相繼去世後,自己也沒有了爭奪皇位的動力,而他能做的就是藉助自己的資歷和實力,盡力維持政局的穩定和平衡,保證政權的平穩過渡,而由皇太極的兒子們繼位無疑是最為合適的。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由此可見,除了豪格自己親自統領的正藍旗外,其他支持的自己的勢力包括兩黃旗,代善的兩紅旗以及濟爾哈朗的鑲藍旗,支持的僅僅是皇太極兒子的身份,如果換做是其他合適的皇子,必然會馬上放棄豪格。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多爾袞這面則是兄弟團結,戰功卓著,是豪格遠沒有辦法比肩的。

相對於豪格的形單影隻,多爾袞這面可謂是兵強馬壯、人員眾多。最為重要就是多爾袞身旁還有兩個兄弟阿濟格和多鐸的堅定支持,這一點是豪格所沒有的,而這三兄弟手中的兩個白旗,是八旗中實力最為強大的正白旗和實力僅次於正白旗和鑲藍旗、排名第三的鑲白旗,這兩個旗的實力比豪格手中的兩黃旗和正藍旗加起來還要強。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同時,雖然豪格也是戰功卓著,但是豪格所走的路畢竟是由皇太極為其鋪設的,而且更多的時候,豪格還是在多爾袞的賬下效力,就戰功和影響力而言,特別是對於八旗中下層將領的影響力上,也是遠遜與多爾袞。

另一方面,多爾袞雖然在“四大親王”的位置權力和地位上,要遜於禮親王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但是由於皇太極的信任與扶持,多爾袞積極協助皇太極處理政務,無論是六部管理還是軍政要務的協助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重要,而這些,也都是肅親王豪格所不能比擬的。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因為皇位的爭奪,多爾袞和豪格已經是水火不容,必然是不能共同攝政。

在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提議下,不立豪格和多爾袞,而改立皇太極的其他兒子,最終由福臨繼位。

由於福臨也具備皇太極兒子的身份,因而得到了兩黃旗的擁護和代善的支持,而在整個王朝的大局利益面前,多爾袞和豪格也沒有提出異議,最終,福臨登基為大清皇帝。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由於擁立福臨為帝,是由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的,鄭親王有擁立之功,並且,無論是年齡、資歷還是地位,鄭親王出任攝政王都是實至名歸,況且他還是整個舒爾哈齊家族的代表,必須要給予尊重。

而因為多爾袞和豪格因為爭奪皇位,關係上已經是水火不容,使得二人根本沒有共同攝政的可能,一方面二人矛盾溯源極深,很難進行恢復,另一方面,雙方長期的意見相左,護衛掣肘,必然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在失去了兩黃旗以及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擁立和支持後,豪格的勢力僅僅是勢力較弱的正藍旗,根本無法與勢力強大的兩白旗相提並論。

更為重要的是,多爾袞長期協助皇太極處理政務,一個睿親王的“睿”字就能看出多爾袞的才智和能力,這也是僅僅是一介赳赳武夫的豪格所不能比擬的。

所以,這個攝政王,只能是由多爾袞出任,而豪格必然會被排除在外。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雖然豪格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多爾袞為了自己的權力穩固,依然除掉了豪格。

福臨繼位後,多爾袞隨即開始了針對豪格的行動。原屬於豪格旗下的何洛會告發豪格語言中傷多爾袞,多爾袞藉此就要逼死豪格,但是年僅6歲的順治福臨保下了豪格,但是豪格仍被議罪削爵。

之後,豪格帶兵南下,平定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更是親手射殺了張獻忠,立下了不世之功,捷報傳至京師,順治皇帝下詔嘉獎豪格。豪格回京後,順治皇帝又親自到太和殿設宴慰勞自己的大哥豪格。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但是,此時的多爾袞已經通過各種方式,成功排擠掉了濟爾哈朗,並且不斷打擊代善,大權獨攬,權傾朝野,而他也必然不會放過豪格,這個曾經的競爭對手,以此來繼續穩固自己的權力。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回京後不久就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並於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

豪格與多爾袞本勢均力敵,為何不僅沒有共同攝政,最後還被害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