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里,福贵所有的亲人都走了,后半生又很凄惨,那么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俊姐姐爱生活


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生下来就是为了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你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着,你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

只是为了活着的这个过程,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经历死亡。

你过得好也是几十年光景,过的不好也是几十年。这中间过的好的人可能觉得没白来这世上,对死亡的恐惧感也往往大于过的不好的人。

富贵活着,所有人都离他而去,真的太惨了,就没有一件好事发生过在他身上。换成谁我都觉得没办法像他那么强大,可他活下来了。而他的活也并不是别人那样的要追求什么东西,或者期盼未来怎样。

他就像完成一件工作一样,活着,就是他的工作。

他对于生命的意义,童年的时候可能跟绝大多数小孩一样是冰糖葫芦和胡同里的伙伴。

长大了,可能就是在赌场多赢点钱,多睡几个好看的姑娘。

落败了之后,可能就是多挣点粮食,媳妇能生个大胖小子。

有了孩子,可能就是希望全家人能天天吃饱肚子,女儿长大了嫁个好人家,儿子身体硬朗,还能出人头地。

儿子死了,可能就希望媳妇病能好了,女儿能好好过日子。

媳妇死了,就只惦记着女儿一家三口了。

女儿死了,女婿孙子过得去就行。

女婿死了,就跟孙子将就过。

孙子死了...

他这辈子的希望都落空了,所以他不会再有任何希望,甚至不想要再得到任何东西,得到了就会失去,那还不如不得到。

富贵就像是一条长长的晾衣绳,媳妇,女儿,儿子,女婿,孙子都是挂在他身上的衣服。湿漉漉的挂起来,把他的身体压弯,两头拴着的结也一点点松开,他们晒干了就被拿走,他的身体也越来越轻,没有了牵挂,他反倒轻松了。

没人再去他身上晾衣服,孤零零的就悬在那,说不定还会有衣服挂上来,可他已经不在乎了。拴着的绳子慢慢就会被晒糙,总是会断。断了就好了,他就不用再晒衣服。


胡药九


2002年我聚众斗殴罪被判刑8年入狱,一朋友送我《活着》这本书,我几个晚上看完,顿时觉得我一点也不糟糕,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就是希望,就好像富贵耕田时那样,承受再大的不幸,也要活着。五年的囹圄生涯,我考完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会栽培花卉、进过监狱艺术团、读完四书五经、中外哲学、诸子百家。回到社会后凑了3万元办了个花圃,现在年销售300万,娶了媳妇,有三个娃,还当了两届村主任。回头想起,看到富贵跌落人间谷底,体验过世间底层,才知道一切都要珍惜,活着就是运气,感恩生命。


yushuitu


《活着》读完之后,让人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那种钝痛,很难被精准的用文字来形容。

福贵经历了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去,在外孙吃豆撑死的时候,我真想能钻进书里跟福贵好好的撕打一顿,真想好好的骂一骂这个老白痴,干嘛煮那么多豆!但是,当我看到富贵的痛哭,他的后悔,仿佛他那如窒息般的心痛被我感同身受一样,我也跟着他一起痛。

而我回到封面,再看到《活着》这个题目,才明白,余华啊余华,你把一切都剥开,又把一切都合上,你让我们跟着富贵痛哭,又让我们忘记死亡本就是常态。

为什么是《活着》?为什么不是《福贵一生》?为什么不是《致死去的人》?为什么不是《怀念》?为什么是《活着》?

因为《活着》才是真正的力量。活着不单单是福贵的故事,死去的不仅仅是福贵的家人,活着的也不仅仅是福贵。千千万万像福贵一样的小老百姓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他们隐忍,他们坚韧,他们甚至不抱怨。他们有人死了,有人又出生了,于是,“大家”就活着,活着就是真正的力量。


绒绒的猫爪


余华的《活着》我看了两遍,因为是我姐推荐的,第一遍怕没有理解多,再看一遍。作为我还是不喜欢富贵的这种“活着”。富贵的“活着”让我想到一个人——是我娘亲乡下一个远房亲戚,我们都叫他“挖老山”舅舅(我也不知道为何这样叫),我们家经常接济他。他家特别穷,父母早亡,他有两个弟弟(更小的那个智力发育不好)。是他含辛茹苦把两个弟弟养大并给他们成家,他自己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大弟弟成家后就独立过自己的生活;小弟弟智力不好、又穷,所以娶回家的媳妇就智力更低下。他们的孩子大冬天都没有鞋穿,光着屁股到处跑。当“挖老山”舅舅年老了做不动活时,他的大弟弟也不多照看他,小弟弟一家“傻”,除了穷还是穷。他就是一直为了“活着”而“活着”直到最后死去。这种为“活着”而“活着”的人,在穷苦人家中多。他们都够勤奋,都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如果人多了像“富贵”类型活着的人,能推进人类的进步吗?“好死不如赖活”这句话我赞成一半。我还是更喜欢美国作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不管怎样,我觉得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是我追求的。


凌寒独自开


《活着》是我几年前的一个夜晚连夜看完的,我一个大爷们哭的稀里哗啦!然后我就想到了我的姥爷。姥爷生于1938年,经历了无数的岁月磨难:三岁丧母,四岁丧父,然后寄养在舅舅家里,舅舅家里孩子也多,他的表兄弟各种欺负他折磨他!经历了抗日战争、三年自然灾害差点饿死,好不容易长大成人,然后娶妻生子,30多岁时,多才多艺的大女儿突患疾病夭折(才15岁),40几岁姥娘也因病去世。姥爷独自抚养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大,并且让两个舅舅成功娶妻生子。姥爷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悲惨,人生的四大悲一个不拉!我时常在想,如果是我能不能承受着那么大的打击?能不能承受着那么多年独自一人的漫漫长夜?我只能说,这是时代造就的悲剧,富贵的悲剧也是如此!但他们在经历了一件又一件磨难后依然勇敢的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VINCENT47695312


让我想起了我的姥姥,也就是我妈妈的奶奶,听我妈妈说姥姥以前有个儿子被军阀打死了,离家十几里地方,姥姥花钱请了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人去收尸,结果在路上又被军阀土匪打死了,姥姥一家把所有的东西都赔给了别人,带着孩子躲到了山里好几年,以下是我经历的事,姥姥其中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外公,从小对我和我哥特别的好,每次出去外面做工,回来都给我和我哥带奶粉(是不是奶粉记不清了,反正特别甜),那时候大概四五岁的样子,每天都盼着外公早点回来,后来外公在一次做工时被石头砸断了手指,没有打破伤风针,后来破伤风感染,去世了,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外公死后送葬的时候躺在临时搭建的一个棚子里面,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外公去世了,毕竟还小,长大了回忆起来说给我妈听,我妈特别惊讶,那么小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居然还记得。我大爹,我姥姥的大儿子,年轻的时间喝多了触电,双手连胳膊都截肢了,终身未娶,生活起居什么的都是我姥姥照顾着,在我读初中的时间大爹过世了,近八十岁,过了几周后姥姥也去世了,近一百岁,硬是将大爹养到送终了,才肯离开,想想姥姥这一生真是坎坷


段炼10040370


小子我今年25,虽然人生阅历不足,但是看到这个问题,还是吐露一下所思所想。

文革的年代,没有经历过很难体会那个年代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也是听我爷爷说起过,对,我的爷爷经历过文革,当年从一个天之骄子被人人唾弃。从北京被打到徐州农村劳改,后来入赘到我奶奶家,索性后来时代变了,我爷爷被提拔进了银行工作,后来生活才慢慢变好。

说一说富贵。

少年地主之家,富裕生活,吃喝嫖赌,后来从豪门败家子,到战场炮灰,再到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爷爷,不同身份的福贵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的 活着 .每次看到福贵家有一点起色,我都会为之感动, 有庆 长跑第一名, 凤霞出嫁等.然后笔峰一转,余华冷冰冰的宣布了除了富贵,家里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每个人的死刑,富贵从伤心欲绝到麻木再到释然.他的人生就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的缩影. 大喜,大悲,但还活着。

审视我们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了,为家人,为孩子;

也有人说了,经历不同事,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生;

小子我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与其思考活着有啥意义,不如重视当下,等到我们迟暮年老时候,能说一句这辈子我知足了!


珍重自己心里温暖的东西

最后,小子送给大家一首诗: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虽有七十期,十人无一二。今我犹未悟,往往不适意。胡为方寸间,不贮浩然气。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所以达人心,外物不能累。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斯言胜金玉,佩服无失坠。


疯子子猫


福贵的生活能过一天便是赚一天。意志比常人更加坚强,或许也可以说是麻木了。也许重新回到孤家寡人的生活对他打击并不算太过绝望,也许连绝望的成本也没有。

亲人因为意外纷纷离去,对于福贵来说,成为孤家寡人,心情自然是悲伤的。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这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俄国一篇小说,描写一个刚刚失去女儿的贵妇来到一个农妇家中。农妇的独子刚刚去世,农妇依然照常熬粥并且大口喝粥。贵妇非常不理解,经历丧子之痛如何还能吃得下饭?贵妇觉得应该悲伤的茶饭不思,闭门不出。而农妇却表示,儿子已经死去,即使再悲伤,绝对不能浪费一锅好粥,毕竟食物本身就缺乏。自己生活还是得继续为温饱奔波,连停下来悲伤的时间也没有。

以上这个故事说明了不同社会阶层对于丧子之痛截然相反的看法和作为。福贵还得继续为衣食住行奔波。

另外每个人对创伤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福贵从小久经磨难,现实生活比尊严和情感更重用。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至于非要自行了断。

每天依然柴米油盐忙碌奔波的福贵孤家寡人还是会选择继续“活着”。他的人生一定有支撑他“活着”的巨大意念。

就好比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林先生,妻子和三个孩子都冤死火海,但他依然坚强“活着”,为纪念他们四处旅行,撰写文章表达怀念之情。

或许这也是他“活着”的动力和意义。


平安夜的蚊子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人是什么,这些类似的很抽象的问题,刚从学校毕业之后的前三年,我经常思考,尤其是工作到深夜,一个人踩着破旧的单车行走在通往板房宿舍的路上,路边常常躺着极度疲惫的工人师傅,身上的衣服沾满了油泥同灰尘,已成了一块漆黑的布,脸也成了一块黑布;我就会想,同样是活着,我活着的意义和他活着的意义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也差不多,就会越想越觉得物质上的东西越来越虚无,到后来,我发现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问一个人“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有点类似于问一座大山“山在那里的目的是什么”,从哪之后,再也不想这些问题了,人们常说难得糊涂,顺其自然,很有道理的,虽然很难做到,做到了,你就会获得快乐,洒脱…………人和人之间不能攀比,谁都是过一生,怎么都是过一生,一生很短暂,百年之后谁还记得谁。在社会规则之下,怎么走都是路,很多时候,没有对错之分。


船坞好儿郎


其实第一回看到余华老师的名字的时候,可能大家根本都想不到,那个时候是余华老师做神厨小福贵文学顾问的时候,后来有时间把小时候看过的神厨小福贵,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描写了一个厨师为了梦想而付出努力,而甚至为了拯救身边的人而付出努力,但是在一些人眼里小主人公的最终努力,可能根本都不值一提。

我还记得在活着这本书之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是主人公的一个小孙子,自己每天养的羊被拿去杀了,这个小孙子会哭,是一个特别善良的小孩子,然后有一次他们班级去组织献血,原因呢,是因为原先的村长升成了县长,而县长夫人产后大出血,需要合适的匹配血型,这个小孩子呢,正好血型和他夫人相配。县长一个劲的催大夫,大夫一个劲的去催护士。为了能救活县长夫人,一个劲的抽小孩子,血硬生生把一个可爱的小孩子给抽死了。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能感觉到那个时代官僚主义对于劳苦民众的剥削和压迫,也明显感觉到了,由于时代的更迭,就是带的人渐渐地退出时代的浪潮的那种无奈。

至于富贵,为什么最后还活着?其实原因特别简单,他得看着他父亲的墓,得看着孩子的墓,得看着孙子的墓,那些死去亲人的墓,他都得看着,她为什么还活着,就是因为他如果死了,真的就没人再管他,他如果死了,再也没有人给她扫墓了。其实我这里想说对于人民而言,最好的日子,不过是平平凡凡认认真真的活着,活着本来就是活着这个词的定义,如果一定要去追求活着的意义,那么活着的意义也就没什么用了。

道是什么,道就是活着,活着就是道,正因为活着,所以道法也就自然天成。我觉得活着本来就是活着这个词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