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知天命,而作易之《十翼》(二)

天借人緣,孔子知天命,改行究易。下面則為他研究易經的心得:

“孔子曰:吾以觀之曰,仁者見,為仁幾之文;智者見,為智幾之文;聖者見,為通神之文。

仁者見之為仁,智者見之為智,(易)者,隨仁智也。”

“仁者見之為仁,智者見之為智”,此句古文好熟悉,今人亦常用之,卻原來出於孔夫子之口。

其本義是指因人們的品性人格不同,有大慈大悲心的人,認為它講的是天地仁愛,而聰明賢惠的人,則認為易理中含有大智慧,大道理。

因此孔子認為:“(易)者,隨仁智也!”

什麼叫做明易?隨著每個人的品行立場不同,對易的理解也各不盡相同,有深有淺,有正有偏,當然對易經理解的最高層次是聖人,最高境界他可用易理而通神靈!

無論是伏羲先天八卦,還是文王的後天八卦,中華民族的先人歷來都很重視,只是在近代,由於一些人的偏見,而小看了它,甚至把它當作糟粕,美其名曰:“封建迷信”!

就因為一些江湖算命先生以其餬口,而一葉障目,因噎廢食嗎?!

牆內開花牆外香,把中華的精華當糟粕何其多?火藥是其一,中醫是其二,《易經》也是!

沒有外人那位聖者對易經的陰陽二進制的理解,近代就不會有計算機軟件的發明於使用,什麼互聯網,電腦手機,外空探索等等皆不會在我代實行,也許還要等上百年,甚至千年,真的,我們應感恩中華老祖的聖智,當然也不應忘了那位對世界進步有特大貢獻,愛我中華的外國友人!

君知否?遠在唐虞堯舜之時,不知易,不得為相,到了漢魏時期,凡“漢王鳳舉者,不讀易經者,不得登朝”,再後還有一條“須道德二經”,宰相不讀易,不知二經,不可“制(皇)榜批”!

為了對先秦伏羲、文王《易經》的尊重,官家還有規定:應將孔子《十翌》“附於易(經之)後,是代代書之,後人書之不得為先文也!”

《易經》是中華五千年文明之精華瑰寶,傳承五千年不絕,而實屬不容易,尤其是它對世界文明進步的發展所作貢獻更不可小視,凡愛我中華者皆應學易知易,否則免稱什麼國學大師,牛皮博士!

至少應在我們中學的教科書中,加點《易經》內容,否則對不起中華老祖宗的一片苦心!

君不見外人已把我們的《易經》內容標在他們的國旗上了嗎?又是一個牆內開花牆外香,真是不應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