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2019年到來之際,房地產一個“亂”了得

第一“亂”:房企尋死覓活“融資難”

房企融資難是貫穿2018年一整年的問題,2018年初開始監管層收緊房企融資通道,銀行開發貸款、信託貸款、各種債權股權融資、銀行對房地產企業的各種表內外融資,都紛紛收緊。

房企迫不得已將視線投向海外市場,但海外市場也非一帆風順,比如2018年10月底,中國恆大發行了18億美元的債券,其中包括5.65億美元2020年到期的債券,票面利率11%,6.45億美元2022年到期的債券,票面利率13%,5.9億美元2023年到期的債券,票面利率13.75%。而恆大在去年發行66億美元債,利率才6.25%,一年時間發債成本就已翻番。

2018年9月,萬科一句“活下去”更是刷爆地產界、刷爆朋友圈。恆大、萬科等頭部企業尚且如此,誰還敢說此時不是地產“冬天”的到來、

第二“亂”:人員優化

11月12日,融信中國執行總裁吳劍確認離職;

11月13日,正榮地產財務總監、聯席公司秘書談銘恆辭任;

11月14日,旭輝集團宣佈集團副總裁兼北京區域事業部總裁孔鵬離職;

11月15日,俊發集團發佈人事公告,張海民申請辭去總裁職務;

11月23日,朗詩發佈公告,朗詩綠色集團執行董事及總裁向炯請辭

...

以上是房企高管被“優化”,高管都優化了,普通員工自然不在話下,有的企業“優化”10%,有的企業停止社招、校招等等。在房地產行業可以說這是普遍現象。這裡再提一句:有公司暫停拿地、有公司項目停工、有公司轉讓項目等等,為社會穩定,此類信息只是提一句,不再展開。

第三“亂”:促銷套路多

2018年下半年的房地產銷售的“金九銀十”沒有如期而至,甚至創造了成交慘淡的紀錄。如此行情下,有了首付分期、有了力度空前的優惠促銷等等。比如恆大全國大促銷,被媒體冠以“撤下遮羞布,帶頭大哥促銷忙”。大家紛紛促銷,也就等於降價,該來的還是來了。2018年10月,網傳有廈門降價第一案之稱的萬科白鷺郡,在價格腰斬促銷、業主維權之下,同意給業主退款,有業主最多可退100萬。然後,全國爆出有售樓部被砸。

時間行至2018年底,這樣的通知又廣為流傳:由於2018年業績已經完成,2019年1月1日起每平方米上漲“1”塊錢。這些都是紅頭文件,但也免不了被人冠以“PS技術真好”的闢謠理由。可是,大家心知肚明,這是房企“逼定”的套路。

前些年流行的“我走的最多的路是你的套路”這句話,今年還給開發商時機正合適。

第四“亂”:地方政府說“房地產行情不好,我沒錢怎麼辦?”

2018年12月18日,中國山東省菏澤市住建局在山東省住建廳不知情的情況下,發佈取消“限售”的政策。一時間舉國轟動,更是造成炒房客、開發商、銷售中介的集體高潮。不過天遂人意,菏澤取消限售的政策在輿論風暴中,倖存了下來。

但是,2018年12月26日網傳中國湖南省衡陽市取消“限價”政策,很不幸他沒有菏澤“幸運”,僅僅被關注一天後,12月27日,衡陽市政府發佈公告稱,鑑於衡陽市發展改革委員會、衡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印發的《關於暫停執行的通知》(衡發改價服【2018】45號),對穩控房價的複雜性判斷不精準,對穩定預期的持續性認識不充分

,文件出臺引發了市場的誤解和網上的炒作,其影響有悖於部門出臺文件的初衷,衡陽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該文件。撤銷了。。。徒留“高潮者”在風中凌亂。

風從龍,雲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房地產亂,亂只是暫時的,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會議再度明確了“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這是房地產的“風”,未來只會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穩,不會“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