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原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近些年来,夏文化的探索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毕竟每个中国人都很关心中华文明的早期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虽然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先民,已经在史书中明确记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但由于始终没有发现像商朝甲骨文那样,可以自我证明的文字材料,所以夏朝或者说夏文化的归属问题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许宏教授,在谈起如何解释夏朝的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观点:一般认为,考古学上的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夏王朝的遗存。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将夏王朝的的范围局限在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而不是仰韶文化、海岱龙山文化或者说红山、良渚、三星堆文化呢?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历史学考古学两个学科,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搞清楚历史学中对夏王朝的记载和理清考古学文化分期就可以了。

为什么说中原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夏文化究竟在哪里

历史学中的夏朝

关于历史学中对夏朝的记载,是在东周之后才出现的,关于他的记载到底是否正确,已经没有人能够回答,但是正如许宏先生说过的,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一些偏于保守的考古学家,都没有否认夏朝的存在。也就是说,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史书记载的是错误的情况下,承认史书记载的准确性,是谈论夏朝相关问题的前提

查阅东周到汉晋时期的历史文献,可以得知夏朝的轮廓大致是这样的:夏朝是在商朝之前的存在的一个历史朝代,持续了大约470年,它的核心区域位于伊洛盆地和晋南所在的中原地区。根据史书的记载,再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可以大致推知夏朝存在的时间约为公元前2100年-前1600年。搞清楚了历史学中对夏朝的核心地域和存在时间的描述之后,就可以在考古学中“对号入座”了。

为什么说中原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历史学中的大禹治水

考古学中夏文化的归属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学序列,经过这些年的考古发掘之后,已经越来越完善了,在考古学中,商朝对应的考古学文化是二里岗文化(早商)和殷墟文化(中晚商),如果夏朝存在的话,那么夏文化对应的考古学文化就应该是早于商早期的二里岗文化,通过考古学文化年表来看,比二里岗文化早的考古学文化很多,有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中原龙山和山东龙山)、石家河文化、宝墩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早期。为什么偏偏是二里头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最有可能呢,这其实不仅涉及到地域的问题(夏朝是中原王朝),还涉及到文化传承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原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考古学文化年表

从历史学中我们知道,夏商周三代相继,这三个朝代不仅在时间上下承接,在文化上也有传承和吸收,也就是说,最能代表夏文化的考古学文化,不仅是要能在时间上早于二里岗文化,还要能在考古学文化上与二里岗文化有承接关系,而在考古学中,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的地层,正好是上下叠加,并且有传承关系的,所以才说以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为什么不能确定夏文化遗存?

如果将考古学中考察的文化遗存与历史学记载相对应,夏朝问题看起来视乎没有那么复杂,而事实上这种简单的“对号入座”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有些“粗暴”。这里还存在着一个变量,那就是“时间”问题,也就是:

  • 历史学中记载夏朝存在的时间(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的夏朝存续时间)是否准确?
  • 考古学中对相关考古学文化的C14测年是否准确?

事实上,这两个时间变量都不能保证一定准确。如,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点是“武王伐纣”时间的确定,然而武王伐纣的时间有多达44种说法,前后相差112年,更别说比武王伐纣更早的夏朝和商朝时间的确定下有几百年的浮动范围,简单的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武王伐纣确定在公元前1046年,把夏朝存在的时间定在约为公元前2100年-前1600年,只是各种说法中比较可靠的一种说法而已,并不具有绝对的准确性。

再比如,考古学遗址的测年上来,拿二里头遗址的测年来举例,在1980年代,考古学家对二里头遗址的测年推定为公元前1900年-前1500年,延续将近300到400年。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测年数据变得更精确了,二里头遗址的测年数据就修正为公元前1750-1520年之间,二里头遗址的测年积年由400年变为200年。由此可见,考古学上的遗址测年的完全准确性是不容易的,大都只具有参考意义。

为什么说中原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关于夏商都邑的推断

所以,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不确定性、对历史时间的断代,以及考古学测年的误差存在,不能排除任何假说所代表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确定夏文化的确切范围,而是圈定在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存在的这几百年的时间内,甚至不能排除其他文化是夏文化遗存的可能性。现在学术界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只是当代的主流观点,其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为什么说中原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二里头文化

附录:各家“夏文化”的观点,哪家更接近于真理?

徐中舒:夏文化=仰韶;

范文澜:夏文化=龙山;

佟柱臣/殷玮璋/田昌五:夏文化=中原龙山+二里头一期/二期/三期;

邹衡:夏文化=二里头;

李伯谦:夏文化=中原龙山晚期+新砦期+二里头;

冯时:夏文化=陶寺;

杜在忠:夏文化=海岱龙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