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留余地 明天山穷水尽

做事留有余地,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这是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不说大话,避免给别人带来压力,也避免遭致厌恶;事不做绝,给别人一条生路的同时,也给自己积下了福德。

《菜根谭》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这句话告诉我们: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今天不留余地 明天山穷水尽

生活中,看得远的人,从不说过头的话,不把事做绝,总是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走到山穷水尽的绝路上。

而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不给自己留余地,要么打包票说一切包在自己身上,要么就赌咒起誓,说肯定没问题。听的人以为他们能耐很大,可事后却往往失望地发现不过是吹牛皮而已,于是从此再也不信任这种喜欢吹牛皮的人。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李杰,问他:“有没有问题?”李杰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保证三天完成!”过了三天,李杰却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给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但对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经开始反感。

类似李杰这样的事例很多,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结果吃亏的总是自己。一位朋友,因在单位里与同事之间产生了一点儿摩擦,很不愉快,就意气用事地对那位同事说:“从今以后,我们之间一刀两断,彼此毫无瓜葛!”

这句话说完不到三个月,他的同事成了上司。因讲了过重的话,他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为不给自己留余地而给自己造成窘境的例子,在现实中随处可见。

这就是不留余地的危害,我们知道,杯子留有空间,是为了轻轻晃动时不会把液体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是为了不会因轻微的挤压而爆炸;人做事留有空间,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而让自己有回旋的余地。自古以来,给人留余地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周易》中有句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至行不可及处,至及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有一句佛偈也说:“凡事不可太尽。”人与人相处时,给别人留下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余地。

今天不留余地 明天山穷水尽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看似平时温文尔雅或者柔弱的人,如果真的被点了死穴,那也会变成凶猛的野兽。事情不要做绝,就是避免点中别人的死穴,不要把人往绝路上逼。放人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一条退路。

看得远的人,眼光不只盯着眼前的一片小天地,他们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做事留有余地,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这是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些奇妙的轮回,一时的得意,总要由以后的失意来偿还;一时的猖狂,也总会由以后的报应来弥补。说话做事都留余地,才是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当你学会了给别人留有余地,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退路,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进退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