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騰訊對金融不再遮掩


終於,騰訊對金融不再遮掩

在最新披露的騰訊2018年財報中,金融科技第一次被寫入,濃墨重彩地。

馬化騰在財報中表示,“我們增強了移動支付領域的領先地位,並豐富了金融科技服務的產品。”

對於2018年的財務表現,財報提到,“收入同比增長32%,主要是受金融科技服務、社交及視頻廣告、數字內容訂購及銷售的推動。”

在監管環境趨緊、“去金融化”氾濫的當下,素來審慎的騰訊正式使用“金融科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而值得高度關注。

不僅如此,在2016年”支付相關服務“被納入核心業務之後,第一次出現在財報中的”金融科技服務“同樣被歸為核心業務的範疇。

這意味著,騰訊金融被“扶正”了,騰訊對金融終於不再遮掩——以金融科技的名義。

在惹眼的業務數據面前,騰訊蓋不住了,很難再以”其他業務“的形式去輕描淡寫了。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以支付、金融科技和雲服務為主的“其他業務”,營收達到780億元,同比增長80%,是騰訊增長最快的業務,也是僅次於遊戲的第二大收入來源,佔比達到25%。

事實上,隨著支付戰爭進入持久戰階段,在備付金集中存管全面實施之後,支付業務本身的營收前景難以令人樂觀。這促使騰訊近年來大力拓展金融業務,不斷提高變現能力。

去年9月,騰訊FiT線(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首次以“騰訊金融科技”的整體形象對外呈現,此後FiT的官方網站及公眾號悄悄變更為“騰訊金融科技”。

下文,我們將透過騰訊過去6年來的財報新聞稿,梳理騰訊金融的崛起軌跡。

管窺財報:一部騰訊金融崛起史

相比阿里巴巴很早就重視支付及金融業務,騰訊要晚的多。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於騰訊而言,支付不過是電商、遊戲的底層工具,從支付到金融的延展同樣姍姍來遲。

我們以支付、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為關鍵詞,從財報中探尋騰訊金融業務的發展軌跡。

2012年財報:

僅有1處提到了“支付”。

這是多年來騰訊財報第一次正面提及支付業務。

當時騰訊還將電商作為主要業務來對待,在闡述電商業務的競爭優勢時,提了一句:“我們為消費者提供的結算支付服務。”

2013年財報:

“支付”出現了7次。

2013年是一個分水嶺,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元年,微信支付亦在這一年8月問世,並很快顯示了驚人的爆發力。

馬化騰指出,“通過智能手機遊戲、公眾帳號和微信支付等舉措,鞏固了微信和 WeChat 的市場領先地位……也將投資於長遠發展的領域,如網絡視頻、網絡支付和WeChat國際化的拓展。“

在展望2014年的時候,騰訊稱,將繼續大力投資“若干我們認為具戰略性的長期項目”,其中之一就是“鼓勵用戶使用我們的支付方案,如通過向消費者與商戶提供補貼的方式”。

自此,支付不僅成為鞏固微信市場地位的重要工具,更被上升到長期戰略投資的範疇。

2014年財報:

“支付”出現了7次,“互聯網金融”首次出現。

2014年是騰訊從支付邁向金融的重要一年,年初理財通上線,年末微眾銀行開業。財報稱,“我們大幅擴大了移動支付平臺的用戶群並探索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機會。”

財報提到,“由於我們豐富了支付場景並推出如微信紅包的活動培養了用戶意識及習慣,綁定銀行帳戶的微信支付和QQ錢包帳戶超過1億。”

在展望2015年時,騰訊提出,“透過豐富支付場景使我們的支付服務更受歡迎。”

2015年財報:

支付出現了13次,互聯網金融再次出現。

互聯網金融依然只出現了一次——在闡述雲業務發展的時候,將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垂直行業一筆帶過。

據財報介紹,“移動支付服務的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超過七倍;2016年初春節假期期間,通過微信支付收發的紅包數量僅在6天內就超過320億,同比增長9倍。”

財報指出,“我們將通過鼓勵用戶使用包括騰訊自身以及線上、線下合作伙伴提供的微信內的產品及服務,繼續推廣微信支付。”

在展望2016年時,騰訊強調,“豐富我們的支付服務及金融產品平臺。”

2016年財報:

支付出現了12次,互聯網金融沒有再出現。

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跌落神壇並迎來嚴打的第一年,也是微信支付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年,市場份額逐漸逼近支付寶。

馬化騰在財報中指出:“我們也大大提高了移動支付服務的市場佔有率和日均交易筆數,在商業支付交易上取得了快速增長。”

據披露,“於2016年12月,我們移動支付的月活躍賬戶及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我們在春節期間穩定地處理了每秒76萬個的紅包峰值。”

從這份財報開始,“支付相關服務”被單獨拿出來,成為騰訊9大核心業務之一。

在此之前,支付相關業務都是在闡述QQ和微信業務的時候,被分開提及。

在2017年展望及策略中,騰訊提出,“通過覆蓋更多的線上和線下消費場景,提高我們支付相關服務的使用頻率。”

2017年財報:

支付出現了11次,互聯網金融出現了兩次。

從這一年開始,以支付及雲業務為代表的其他業務,成為騰訊僅次於遊戲的第二大營收點。

在這份財報中,“支付相關服務”的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被列為五大核心業務之一,排在網絡遊戲、數字內容和廣告之後,排在雲服務前面。

財報指出,“我們擴大了在移動支付領域的領導地位(按活躍賬戶數計),並進一步增加了在商業交易領域的地位……我們的線下商業交易量同比增長超過一倍。”

財報還披露了其他金融業務的進展情況:理財通管理資產累計超過3000億元;微粒貸管理的貸款餘額逾1000億元;2017年10月,騰訊獲得保險代理牌照。

在展望及策略環節,騰訊稱,“擴展支付相關服務的使用場景,以推動商戶和用戶普及使用,以及與合作伙伴共同發展互聯網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從幕後到臺前

在上週四公佈的騰訊2018年財報中,支付出現了28次,金融科技出現了9次。

從2013年財報開始,支付就成了騰訊財報中的高頻詞彙,但金融科技卻是第一次出現。

在2016年將支付相關服務列入核心業務的基礎上,這份財報又將金融科技服務列入了核心業務範疇。

馬化騰在財報中表示,“我們增強了移動支付領域的領先地位,並豐富了金融科技服務的產品。”

受遊戲行業政策調整影響,騰訊在過去一年遭遇了不小的業績壓力,而金融科技則成為確保騰訊財報差強人意的重要因子。

這份財報直言不諱,“收入同比增長32%,主要是受金融科技服務、社交及視頻廣告、數字內容訂購及銷售的推動。”

在騰訊遊戲、廣告等業務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金融科技及雲服務等其他業務收入,依然保持了80%的增長速度,全年收入規模達到780億元,在全部營收中的比重達到1/4。

在闡述核心業務成就的時候,財報稱:“我們擴大了移動支付市場的領先地位……商業支付佔支付交易量的一半以上,而在其迅速增長的帶動下,我們在二零一八年的日均總支付交易量超過10億次。二零一八年,我們的商業支付收入同比增長逾一倍。”

財報並稱,“基於我們的支付用戶群基礎,我們以便捷及低成本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金融科技服務。”

據介紹,金融科技服務收入的增長來自向商戶收取商業交易手續費、向用戶收取提現費用及信用卡還款費用,以及向金融機構收取分銷金融科技及雲產品(例如微粒貸及在理財通平臺提供的財富管理產品)的服務費。

截至去年末,理財通協助管理的客戶資產從年初的3000億元增長到超過人民幣6000億元,累計用戶達到1億;微眾銀行“微粒貸”貸款餘額實現“迅速增長”,不過並未公佈具體數據。

在展望及戰略環節,騰訊多次提及支付和金融。

“在金融科技方面,我們將推動支付產品開發的創新,增加新的支付使用場景。我們亦會擴展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及產品組合,以滿足用戶的財富管理及財務需要。”

在3月21日的業績發佈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稱,在一季度財報中,騰訊可能會公佈一個新的收入板塊。

這會是金融科技板塊嗎?抑或產業互聯網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