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差距,拥有直系后盾却仍需妥协,谁的错?

袁世凯手底下的北洋三杰,可是其纵横而无往不利的重要依托,想当年袁世凯被清廷摄政王载沣所记恨,而在时局的压力下不得不卸职回家,三年的隐居生活,老袁是如履薄冰,生怕什么时候就被清廷给处决了,还好段祺瑞和冯国璋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而铭记于心,才有了袁世凯生命安全的保障,以及日后东山再起的一天。

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差距,拥有直系后盾却仍需妥协,谁的错?

北洋之虎段祺瑞和北洋之狗冯国璋二人,可谓是老袁的左膀右臂,可是不管再怎么的衷心和感恩,在真正事关自己利益面前,一切就得重新评估了。袁世凯的死,虽然是自身造成,可是和段祺瑞与冯国璋的公开反对不无关系,昔日的袍泽兄弟之情,如今却形同陌路,当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老袁死后,北洋系迅速分裂,形成了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冯国璋为首的直系的主要较量。段祺瑞和黎元洪爆发府院之争后,冯国璋意识到段的长矛终将指向自己,因此他大力发展势力,而当时其主要力量在南京,他联合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建立了长江三督势力,又竭力笼络各省军阀和英美势力,旨在和段祺瑞一争高低。

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差距,拥有直系后盾却仍需妥协,谁的错?

张勋复辟的丑剧后,黎元洪下野,段祺瑞在徐树铮的建议下决定拥护远在南京的冯国璋就任代大总统之职,意图旨在将冯国璋调离老巢以便操控,从而打击直系势力,将皖系利益最大化。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妙棋,釜底抽薪啊,那冯国璋会上当吗?

冯国璋本人是嗜钱如命的,对待大总统的诱惑自然是难以推却的,不过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不过相较于前任黎元洪,冯国璋有人、有钱、有地盘、有军队,所以他是信心十足的,在和段祺瑞经过几个条件的交换后,冯国璋终究是踏上了赴任总统之路,目的地是段祺瑞的老巢北京。

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差距,拥有直系后盾却仍需妥协,谁的错?

事实告诉我们,不要太高看自己,也不要太小看对手。素来以权谋著称的段祺瑞,就在北京给冯国璋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课程。

旧的府院之争才刚刚过去不久,新的府院之争又开始了。作为两个势力强大的派系首领来说,在同一个屋檐下主事,就难免会出现互相较量之局。当护法运动开始,段祺瑞主张武力一统,而冯国璋则坚持和平统一,在起初,冯国璋凭借其直系力量,占据了上风,段祺瑞迫于压力下野,不过在暗中段祺瑞拉拢直系主战派曹锟,以及勾结奉系张作霖,最终冯国璋陷于孤立,武力统一被提上了日程。

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差距,拥有直系后盾却仍需妥协,谁的错?

虽然生为大总统,可是冯国璋却感觉到处处掣踵,是啊,这毕竟是身在段祺瑞的势力,即使握有直系强大的势力作为后盾,可却还是束手束脚,曾几何时,冯国璋有过如此窝囊的时候,这个时候,相信冯国璋已然知道了段祺瑞让其出任总统的阴谋,就是要分化直系势力,以自己的名义来整合北洋系,从而壮大自己的皖系力量。

湖南战场不就是直系在前线作战吗?好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冯国璋知道唯有回到南京老巢,方能摆脱段祺瑞的掌控。

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差距,拥有直系后盾却仍需妥协,谁的错?

冯国璋自荐要亲自挂帅前往湖南以讨伐叛乱,然后带上部分亲信和士兵南下。然而冯国璋乘坐的却不是京汉铁路,而是津浦线,很明显这是打着“御驾亲征”的幌子而行回南京之实啊。不过却在路过安徽蚌埠之时被截停了,而截停他的是皖系将领,安徽督军倪嗣冲,这明显是段祺瑞的授意。

至此,冯国璋和段祺瑞可谓是撕破了脸,可是在人家地盘,冯国璋也只能俯首,又是下讨伐令,又是下“罪己布告”,这一次冯国璋打脸可是很痛的,不久段祺瑞利用安福系操控国会,彻底踢走了冯国璋,而改任徐世昌为大总统,这真的有被利用完就一脚踹的感觉,冯国璋就算是再不爽,也终究是无力改变了,没多久冯国璋撒手人寰。

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差距,拥有直系后盾却仍需妥协,谁的错?

纵观冯和段的较量,可以说冯国璋是输的很彻底,棋差一招,离开了老巢南京,从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终将走上黎元洪的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