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烏鱧 [lǐ](Channa argus)就是我們俗稱的黑魚,又叫烏魚、蛇頭魚,英文名northern snakehead,廣東人則習慣叫它生魚 [saāng yú]。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作為中國最常見的食用魚之一,wuli烏鱧似乎怎麼做都很好吃。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麻辣鮮香嫩的魚司令我家酸菜魚,咽口水。

頭似蟒蛇,身披迷彩

烏鱧(Channa argus)屬鱧科鱧屬,原產於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半島。成年烏鱧體長一般在40-80釐米之間,體色多為黑灰色、棕黃色,身體呈圓筒形,背部和頭頂顏色較深,腹部為淡白色,身體兩側有不規則黑色斑塊,頭兩側各有兩行黑色斑紋,背鰭很長几乎與尾鰭相連,尾鰭呈圓扇形,頭尖而扁,口寬大,和蟒蛇有幾分相似,因此喚作蛇頭魚。全國各大水系均有分佈,並且有大量人工養殖。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我國長江以南水系還分佈著一種與烏鱧同屬不同種的斑鱧(Channa maculate)又俗稱豺魚。兩者外形相似,所以經常混淆。主要區別為:烏鱧體形更修長,體色較暗,斑塊大且輪廓清晰;斑鱧體形較短,斑塊小而雜亂;但最大的區別在頭部,烏鱧的頭頂有七星狀斑塊,而斑鱧的頭頂為漢子“一八八”形條紋,並且尾鰭有兩道弧形斑紋。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水中霸王,打不死的小強

烏鱧是異常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喜歡棲息於水草叢生,底泥細軟,水流較緩的江河、湖泊和池塘中,常埋伏於水底層伏擊獵物,是當之無愧的水中殺手。成年烏鱧以各種小型魚類、兩棲類、甲殼類生物為食,且食量驚人,能吞食其體長一半左右的活餌。一條烏鱧吃光一整池塘魚傳聞也並非空穴來風。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烏鱧對水溫、水質和水溶氧量的適應力極強。可以在0-35攝氏度水溫下存活,與大多數魚類不同,烏鱧的鰓具有小囊(腮上器),起著類似肺的作用。烏鱧能游到水面直接呼吸空氣,在水下時吸收小囊空氣中的氧。這種空氣囊使烏鱧能夠在氧含量很低的水體中存活,而體表覆蓋著一層粘液,只要保持溼潤,自帶“氧氣瓶”的烏鱧甚至能離開水在空氣中存活長達4天。

古稱孝魚,實則護仔

烏鱧又俗稱孝魚,因為坊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黑魚產卵後便會失明,無法自己覓食,幼魚則會成群結隊爭相遊進雌魚嘴裡,以身飼母,所以把黑魚又稱為孝魚”。事實恰恰相反,其實這是鱧科魚特有的護幼行為。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每當繁殖季節,烏鱧和斑鱧將產卵地點選擇在水草叢中的淺灘或岸邊。親魚共同銜取水草和植物碎片構築環狀魚巢,產卵後,一對親魚或僅雄魚潛伏於魚巢附近守護魚卵,不讓其它生物靠近。剛孵出的仔魚,卵黃囊仍有殘留,通常浮於水面,親魚則守護在仔魚下方。隨著卵黃囊消退,仔魚爭相遊向親魚尋求庇護,所以“以身飼母”只是一種幻覺,但烏鱧沒有口孵的習性。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烏鱧的護魚行為會十分猛烈,在野外遇見可別輕易招惹它們。親魚會守護仔魚直至幼苗長到4-5釐米,體色由黃綠轉成墨綠,各鰭出現鰭條,有較強游泳能力,這時幼魚開始分散獨立生活。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萌萌噠幼年烏鱧。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網上很紅的“母子魚”動畫,小盾鱧幼仔圍繞著親魚尋求保護。

再兇猛也不過是一鍋酸菜魚

越是兇猛的魚類似乎越是能勾起人類的食慾,烏鱧是一種絕佳的食用魚,個體大、生長快,產肉率高,鮮美細嫩並且還少刺。黑魚煲湯、清蒸、紅燒、酸菜魚、水煮魚,怎麼做都很好吃。前方高能預警,我要喪心病狂放圖片啦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知識課堂:烏鱧,俗稱酸菜魚,哦不,是黑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