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落地一年考 銀行理財升級“陣痛”不止

張漫遊

進入4月,即將迎來資管新規落地一週年。

隨著上市銀行2018年業績漸次披露,銀行在2018年理財轉型情況也逐漸披露。從經營數據看,無論是從理財規模,還是從收入方面,銀行仍處於“陣痛期”。由於保本理財規模收縮、非標理財監管趨嚴,部分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和收入出現普降。

“受保本理財壓縮、淨值型理財轉型緩慢等因素影響,保本理財與非保本理財出現雙降情形,使得理財手續費已經連續兩年下降。”廈門國際銀行發展研究部研究員任濤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不過相較於2017年,2018年非保本理財規模下降的銀行數量已經明顯減少,拉長期限來看,這應是好事,表明銀行理財業務正在緩慢恢復和轉型過程中,趨勢向好。”

投資非標受管控 理財手續費收入壓降

雖然各家銀行披露的數據口徑不同,但記者注意到,在資管新規及其配套措施集中落地的2018年,與銀行理財業務相關的收入明顯壓降。

如建設銀行2018年業績報數據顯示,該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111.13億元,較2017年下降44.55%,該行稱主要是受到資管新規實施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平安銀行理財手續費收入由2017年的34.11億元降低為2018年的13.65億元,降幅為60%;中信銀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451.48億元,比2017年減少17.10億元,下降3.65%,該行稱主要是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下降所致。

招商銀行在2018年業績報中分析認為,資管新規正式實施,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內將有序壓降不合規理財產品規模,停止不合規資產投放,同時客戶對淨值型產品的接受程度也需要一定時間培育,這將在短期內對各家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轉型發展和收入增長帶來很大的挑戰。

“投資非標理財下降對理財手續費的影響不容小覷。”某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告訴記者,“資管新規落地後,非標資產投放受限,而非標資產定價高,價差空間就很大,現在非標資產少了很多,高定價資產下降厲害,標準化資產定價不夠,那利潤空間就小了。”

某城商行資管部人士也進一步向記者解釋道,銀行理財手續費收入主要是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價差決定,就資產端而言,非標收益普遍要比標準化資產收益高,如果預期收益率相同,也就是銀行需要支付的成本相同,那投資非標的理財產品的手續費收入就要高一些。

在重重規範下,銀行非標理財正在有序壓降。對於非標資產投資,招行副行長兼董秘王良在該行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非標資產期限大多數不超過三年,目前非標資產存量大約1500億元,過渡期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還會有部分非標資產陸續到期。

任濤告訴記者,非標理財處置過程中可能面臨一些問題,如大部分理財非標資產為銀行自身存量客戶,這意味著非標資產的處置需要銀行與客戶之間達成一致,將其轉為表內資產等;由於存量非標資產收益可觀,在目前資金價格走低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對銀行收益會產生不利影響,不過各銀行貸款額度相對比較充足,某種程度上完全可以通過表內來承接,轉型過程的痛苦有所減輕。

關於理財非標資產的處置思路,中信銀行在其業績報中提出,對目前存量非標資產的處置,中信銀行對到期日在過渡期之前的非標資產,按資產到期日自然到期;對於到期日在過渡期之後的非標資產,如剩餘期限較短的,將發行符合資管新規的專項產品進行對接;對於符合非標轉標條件的資產,將積極通過發行ABS、ABN等方式轉成標準化資產,等等。

理財子公司籌備提速 逾百家銀行有成立意向

根據普益標準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性銀行(包括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存續數量為47279款,同比減少13.38%;城商行理財產品存續數量為34470款,同比減少7.21%,存續規模為4.47萬億元,同比減少4.25%;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商銀行、農信社、農合行)理財產品存續數量為27429款,同比減少10.23%,存續規模為1.47萬億元,同比減少6.55%。

在壓降保本理財規模的同時,銀行機構亦進行著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例如,建行2018年淨值型產品增長迅速,全年發行淨值型產品192只,2018年末餘額2996.24億元,較2017年新增2975.09億元;浦發銀行2018年淨值型產品規模突破4000億元,佔比提升至48.68%;中信銀行2018年全力推動產品淨值化轉型,截至報告期末,個人淨值型理財產品存量規模佔比較上年末提升25.98%。

除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外,城商行也在進行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如長沙銀行2018年進行產品淨值化轉型探索,去年全年實現理財產品銷售額2800.32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25.19%,存續總規模545.16億元,同比增長3.17%。理財資金投資以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為主,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佔比不斷降低。

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明珠告訴記者,儘管與全國性銀行相比,大部分城商行系統建設相對落後,較難支撐淨值型產品的發行與管理,特別是針對淨值型產品的估值、信息披露、風險管理等功能模塊有待優化升級,不過城商行在淨值化轉型中也具備優點:如理財存量規模相對更小,理財業務轉型操作更加靈活;通過向投資者讓渡更多理財收益,可以拓寬獲客來源;依託屬地資源,可以快速打開理財新業務市場。

在理財業務轉型的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籌備情況亦備受矚目。截至目前,五大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獲批設立,多家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也表示要籌建理財子公司。

“我們正在積極申請理財子公司,材料已經上報了,按照銀保監會的進度來走。”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發佈會上表示,該行對於理財子公司高度重視,開過多次大會研究理財子公司的戰略定位,組織關鍵人才,“確保一旦牌照到手,就在正確的路上走。”

在談及理財子公司的籌建情況時,工行副行長譚炯表示,工行目前正在按照要求加快籌建理財子公司,爭取儘快實現開業運營。為此,工行將把握四項重點,包括完善架構,工行將在總行保留資產管理部,發揮1+1>2的協同作用,總行資管部主要發揮統籌大資管戰略作用;進一步提升能力,對標國際一流資管同業,提升風控、投研等能力;進一步理順關係,理順未來成立的理財子公司和集團渠道銷售、產品佈局、風險管控、系統考核評價、區域理財和境外發展等八個方面的關係,發揮集團聯動協同優勢;確保平穩,確保整個過渡期內轉型發展和子公司建設同步平穩。

截至2019年1月末,據普益標準2018 年四季度問卷調研反饋的165 家銀行數據顯示,已有104家商業銀行分別處於銀行理財子公司轉型中的考慮評估、起步推進、內部審核、實質準備、獲得批覆等五個不同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