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被譽為鬼才的郭嘉有什麼過人之處?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郭嘉死了諸葛亮才敢出山;郭嘉於公元207年去世,而這一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因此,後世的坊間就開始流傳這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倒不在說諸葛亮怕了郭嘉,而是說如果郭嘉的命能更長一些,也許赤壁之戰曹操就不一定會輸,也就可能不會有後面三足鼎立的局面。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被譽為鬼才的郭嘉有什麼過人之處?

郭嘉與曹操劇照

被譽為鬼才的郭嘉到底做了些什麼,讓他有如此高的稱讚呢?

郭嘉一開始本在袁紹帳下,在袁紹身邊待了一陣後,他認為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之後毅然離開;雖然在袁紹手下的時間並不長,但這短暫的時間裡,郭嘉對袁紹有些許瞭解後官渡之戰前給曹操打氣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就是主公你有十個方面勝過袁紹;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使曹操振奮了士氣,為曹操戰勝袁紹,並日後平定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勝論可以說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很多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

在與袁紹決戰之前,呂布與劉備勢力盤踞在徐州,對曹操背後造成了很大威脅;郭嘉建議趁袁紹攻打公孫瓚的機會,出兵攻打呂布;鏖戰多日,曹軍也久攻不下,曹操打算作罷,先修整軍隊,但郭嘉建議曹操一鼓作氣急攻呂布,最終生擒了呂布;而後又趁袁紹大軍沒有南下之前,大破劉備,生擒關羽,解除了與袁紹決戰前的後顧之憂。

曹操為了官渡之戰中穩定南部後方,將曹仁之女許配給孫策的幼弟孫匡,可見是在示好孫策;而官渡之戰中曹袁兩方正在相持不下的關鍵時刻,傳來密報,孫策準備出兵渡江,北上襲擊許都,搞得曹營人心惶惶,曹操也猶豫要不要退兵,此時郭嘉斷言:孫策雖有百萬之眾,但他輕而無備,在我看來,匹夫之勇最終也會死於小人之手;後來,果然孫策還沒有渡江,就被許貢的門客刺穿臉而死;其識人善斷,可見一斑。

官渡之戰後的兩年,袁紹病亡;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互相爭權奪利,鬧起了分裂,曹軍中的將領都認為機會難得,這時應該“趁他虛要他命”郭嘉卻說:這時若攻打,二人必定一致對外,倒不如放出消息,假裝南下去攻打劉表,以待二袁內訌生變;果然,曹操剛撤軍,袁譚袁尚就已經打得頭破血流,袁譚打不過袁尚,就派遣使者向曹操求救;這時,曹操發兵北上,輪番收拾了袁譚袁尚,最終平定了河北。

袁尚被曹軍追殺時,投奔烏桓單于踏頓,借大軍想捲土重來;而曹操也想將烏桓一舉拔除;但曹軍諸將卻擔心深入烏桓,背後的劉表會讓劉備來偷襲許都;郭嘉說:劉表膽小謹慎,就算借他膽子來攻打許都也不足為懼;且郭嘉還預言將來劉表必會猜忌、壓制劉備;曹操聽罷,終於下定決心,千里遠征烏桓;並提出一個“閃電戰”的思路,建議曹操放棄輜重,輕兵急行,趁踏頓單于還沒有反應過來,出其不意,直搗黃龍;果然,曹軍猶如天降雄獅,烏桓倉促應戰,踏頓也被拿下斬於陣中;袁尚逃出後,被公孫康斬首獻給曹操。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桓的歸途中,英年早逝。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被譽為鬼才的郭嘉有什麼過人之處?

郭嘉病逝

郭嘉去世的後一年即208年,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暫時失去了統一的機會;後曹操大哭道: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郭嘉,也沒有能夠與諸葛亮,周瑜鬥智鬥勇,實在有些可惜!

不論郭嘉還是諸葛亮,他們都是三國時期難得的人才;不能說郭嘉不如孔明,也不能說孔明不如郭嘉,只能說每個人擅長的不一樣,孔明是治國良相,而郭嘉則是神奇軍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