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趙寒陽的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

在二胡表演中,弓是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基本動作。甚至可以說二胡的表現幾乎完全基於此。運弓方法的正確性將直接影響玩家的水平。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看到的大多數學生對運弓的方法或多或少都是錯誤的,並且無法拉出理想的聲音。事實上,學習正確的運弓方法非常簡單。甚至我認為一個從未學過二胡的人也可以使用二胡弓的金三角鐵律,經過半個小時的學習,他可以對運用空弦拉出專業級的聲音。學生學習這種正確的運弓方法並不困難。很難糾正他們幾十年來一直努力苦練出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朋友學習二胡十多年了,依然不能把水平提高到一定層次。

二胡弓的金三角鐵律是什麼?請參閱附圖:


詳解趙寒陽的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


我以前談到了二胡科學演奏方法應遵循的兩條規則:自然法和最小能量法。自然法則是儘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自然動作,儘量減少為演奏二胡而產生的人為動作;最小能量法則是使用最少的能量來換取最大效率。弓運動的金三角鐵律是基於這兩個定律。下面我將分三個層次解釋二胡運功的金三角鐵律。

詳解趙寒陽的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


一、 運弓時的三個生活動作

這是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的第一個層次。

在二胡運弓中,首先我們要保證“重量的兩個承擔”,即:右臂的重量由弓杆來承擔,右臂和弓子的重量由弓毛在琴筒上的觸弦點來承擔。而絕不能是相反,即:弓子的重量由右臂來承擔。這就是說,我們的右臂至所以能在演奏時的位置上,完全是由於有弓子的存在。就如同我們將手臂放在桌子上時,是因為有桌子的存在,我們才能把手臂放上去一樣。如果沒有弓子的存在,我們的右臂應該呈下垂於身體右側的狀態,而根本不可能處於演奏時的位置上,我們是將右臂完全“掛”在弓子之上的。那麼,當右臂掛在弓子上之後,又是誰來承擔弓子的重量呢?答案是琴筒的觸弦部位。可以說,如果沒有琴筒觸弦部位的存在,弓子就徑直掉到地上去了。這個力量,就是二胡演奏中弓毛貼弦的力源。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運弓時的第一個生活動作是將右臂自然鬆弛,放在桌上的動作,這個“桌子”就是弓子,右臂的重量是通過右手拇指掛在弓子上的。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槓桿作用,弓弦的力量來源就在那裡,但方向仍然是錯誤的。右臂的重量穿過琴弓到達弦的力向下的點,而二胡弦的弦在內外方向,因此必須使用小小的力來改變力的方向。這是當我們拉外弦時,我們應該用中指的第一個關節向外推弓;拉動內弦時,我們應該將中指和無名指向內鉤。我們可以從金三角鐵法的圖中看到,運弓的第二次生命運動是吃飯時筷子的動作。當我們使用筷子時,我們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來控制活動的筷子,然後使用虎口和無名指來夾住另一個固定的筷子。當我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來控制活動筷子時,打開筷子的動作非常類似於彈奏外弦時的感覺;並且關閉筷子的動作非常類似於彈奏內弦時的感覺。

在運弓時,我們的目的是將弓子從左邊送到右邊,或從右邊拿回到左邊。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要將一個茶杯從左邊送到右邊的話,一定是拿起茶杯,徑直地送到右邊去的;如果要將這個茶杯從右邊拿回左邊的話,一定是手拿起杯子,然後大臂往回一收,就把茶杯拿回來了。又比如,我們在街上遇見了一個朋友,與他握手時,也是將手徑直地伸出去的,握完手,又以大臂往回一收把手收回的,這個動作就是運弓時的第三個生活動作。但在許多學生的運弓動作中,在拉弓時往往是以肘部為先動點向右運動的,或是整個右臂同時向右伸出的;在推弓時,卻是以手作為先動點向左推進,待弓子已經推到弓根部位時,右大臂與身體仍保持著一拳之距。這個動作如果放在生活中,將會是十分可笑的,但為什麼在演奏中就可以容忍,甚至認為是正確的呢?

在二胡演奏中,用的最多的是長弓系列(連弓、分弓等)和快弓系列(快弓、顫弓等),這兩個不同系列的運弓動作,在金三角鐵律的第一個層次中,僅是第三個動作的變化而已。即:長弓系列用“伸手與朋友握手,再收回”的生活動作;快弓系列用“對著爐門扇扇子”的生活動作,其它兩個動作都是相同的。

通過改變第一和第三動作來完成演奏期間的力度變化。在強力演奏中,我們將身體略微向右傾斜,以便將部分體重添加到右臂。因此,通過弓的傳導,施加到接觸點的重力不可避免地增加,這是第一動作的變化。然後我們加快第三動作,達到強奏的目的。另一方面,當我們弱奏時,我們將身體略微向左傾斜,這肯定會減輕右臂的重量,然後減慢第三個動作,從而達到弱奏的目的。可以看出,無論是強還是弱,運動原理都是相同的,並且通過調節右臂的重量和弓的速度來實現,而不是使用右手手指的壓、擠、扭、頂等動作達到目的。註解:“三個動作”的核心是自然、放鬆。

右手握弓猶如拿筷子;拉快弓時小臂如煽扇子;大臂運動如同握手時的收放。這就是正確運弓的手型、小臂型、大臂型。把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動作巧妙地運用到運弓教學中來,是趙老師的一大發明。這種生動而形象的比喻,淺顯易懂。像捅破了一層窗戶紙,令人茅塞頓開。這種教學的效果,遠比長篇大論更有效、更容易被人接受。如果沒有深厚的教學經驗的積累,是無法這樣厚積薄發的表述出來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拿筷子、煽扇子、與人握手的動作,是非常自然的,也是十分放鬆的。但一到握弓、運弓時,就丟掉了自然,而另外尋求一種彆扭的姿勢,緊張又不得法,不自然,帶來了不放鬆。吃力而不討好,拉不出好味道。沒聽說那個人拿筷子手上磨出了繭子,繭子是用了多餘的力、無用的功形成的產品。熟練運用這三個動作,結合利用弓子的重力作用,可以輕鬆自如地掌握運弓的要領,實在是高明。從而實現用最少的力,獲得最好的音色。

詳解趙寒陽的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


二、運弓中的兩個90度角

這是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的第二個層次。

二胡運弓的平直,是各種教科書所一直強調的。但什麼是運弓的平直,卻鮮有明確的定義,致使在二胡的教學中容易產生誤解。二胡運弓平直的定義是:弓毛與弦始終呈90度角為平;弓毛與琴皮始終呈90度角為直。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地提高運弓能量的轉換率。

弓毛與琴皮呈90度角,使琴絃的振動完全垂直於琴皮,它的能量傳輸方式是最佳的,它能將琴絃的振幅全部傳導給琴皮,從而獲得最大的共鳴效應。由於樂器製作上的原因,有些二胡往往做不到弓毛與琴皮呈90度角,尤其是在演奏內弦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到的只有儘量使弓毛靠近琴桿運行。此外,在二胡的製作上,也建議製作師能考慮這個問題,以做出一定的改進。

弓毛與弦呈90度角,使弓子的運動完全作用於琴絃,它的能量輸入方式是最佳的;而且還能最大地提高琴絃的橫向振幅,減少不利於發音的縱向振動。由於琴絃自千斤到琴碼具有一定的斜度,因此弓子的運行狀態也必然是微微的左低右高,弓子純粹的平實際上是不正確的。

當然,二胡演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怎樣在演奏中使弓子的運行始終保持最好的角度,而且不失自然的原則,是演奏者基本功的體現。

【關於《金三角鐵律》中弓子兩個90度角的問題】

詳解趙寒陽的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


詳解趙寒陽的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


詳解趙寒陽的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


關於《金三角鐵律》中弓子兩個90度角的問題,有些胡友們不太理解,認為弓子在與弦呈90度角的時候,弓子就不可能與琴皮呈90度角,這是由於這些朋友們觀察的方向不對所致。下面請看我發的三張圖片:看看當弓子與弦呈90度角(由內向外看)的時候,弓子能不能與琴皮呈90度角(由上向下看),什麼是弓子與琴皮不呈90度角。

註解:“兩個90度”的核心是運弓平直穩。

這裡有兩層意思:其一,是運弓走向。“三個動作解決了運弓的指型、手型、臂型和力的傳導問題,這是運弓的基礎。接下來是要把握弓子的運動方向問題。只有保持弓毛與琴絃呈90度、保持弓毛與琴皮平面最接近90度,才能使弓子在運動中平、直、穩定。如果弓毛與琴絃的角度小於或大於90度,弓子必然不平,造成上下的波動會影響能量的輸送效率。如果弓毛不與琴皮平面呈接近90度,弓子與琴皮平面就不直,同樣會影響摩擦振動。而且弓毛還會擦碰另外一根琴絃發出雜音。其二是運弓的效果。運弓的平直,能夠保持弓毛與琴絃的有效的摩擦力,能達到琴絃充分地振動。發出的聲音飽滿而結實,圓潤而清純。

詳解趙寒陽的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


三、運弓中弓毛與弦的關係: 靠

這是二胡運弓金三角鐵律的第三個層次。

在二胡運弓中,弓毛與琴絃應該怎樣來接觸呢?答案是:弓毛應該往弦上靠,而不可往弦上擠。靠,是將自身的重量自然地傾向於承受物,猶如我們將身體輕鬆自然地靠在牆上時的感覺。這時,我們的身體是鬆弛的,自然地以一定的角度倒在牆上,由牆來承受我們身體的重量,而不是承受我們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對牆的人為的推力。如果沒有承受物,靠的姿勢是不能保持的,而擠的姿勢卻是可以保持的。同樣,在演奏中,弓毛要利用自身的重量(這個重量就是通過右手手指改變了力的方向的、右臂和弓子重量的總和)往弦上靠,使弓毛與弦的接觸面形成一種自然的變形。而絕對不能是利用手指的力量將弓毛往弦上擠,使弓毛與弦的接觸面形成一種人為的、不自然的變形。

在金三角中,這個“靠”字層次最高,最難把握。它是將動作上升為意念,進而指導、指揮動作。是運弓的心理效應。心理作用是憑感覺,靠領悟。貼弦的動作中出現擠、壓、撞的結果,也是在心理作用下調控手去形成動作。這是一種緊張的、不自然心理的反映。而把弓毛輕輕地靠在弦上的心理是自然放鬆狀態下的結果。用正確的意念去調控手部的動作,才能形成最佳的實際效果。而這種“靠”的意念,久而久之,就會變成頭腦中的潛意識,或者叫做下意識。形成了潛意識,就會不知不覺地在運弓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指導手去完成運弓的動作了。

我們在演奏時,大腦中需要有一個“靠”的意念來控制貼弦,而不完全是利用動作來貼弦的。當弓毛是以“靠”的意念貼在弦上的時候,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均勻、細膩的摩擦力,它很通暢,卻不打滑;很鬆弛,卻不鬆懈。此時,弦的振動狀態最佳,對弦的阻尼最小,因此聲音也最好。但如果以手指的力量來“擠”弦,弓毛與弦的接觸點就會人為地變形,對弦的摩擦力處於過大的狀態,對弦振動的阻尼增大,弦的振動就受阻,使聲音發緊,不通暢;且會抑制琴絃泛音列的振動,造成音色發乾、發木的不良傾向。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靠”的重要性。

註解:“靠“字的核心是把貼弦的意念變成潛意識的流露。

真理總是簡單的,當你做一件事突然覺得變容易了的時候,你一定“悟”到了其中的一些奧秘。二胡運弓的金三角鐵律實際上是一個很簡單的定律,完全是建立在自然這個最高法則的基礎上的,因此它一定是正確的。學會它也是相當容易的,而學生們學不會的原因,就在於它與原先多年來形成的不良習慣相沖突。所以,改變觀念、克服毛病是學生們第一步要做的工作,這也是最難走的一步。這一步跨出去了,那麼學會一個科學的、簡單的方法,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了,這時你會發現自己的進步出乎於你的想象。這麼誘人的前景,你不想試一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