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攜生態合作伙伴,打造智能駕艙的嶄新未來

今日,基於英特爾平臺的車聯網生態交流會成功舉辦,英特爾攜手國內領先的汽車廠商,視頻、音樂、電臺、新聞和地圖等軟件廠商以及一級供應商一同分享了各自在智能駕艙領域的前沿觀點,介紹了智能駕艙生態的研發及落地的最新進展。當前,英特爾正以領先技術攜手生態合作伙伴深挖數據紅利,推動“智能+”發展,為終端用戶提供更好的駕駛體驗,為自動駕駛做好準備,加速打造智能駕艙的嶄新未來。

英特爾攜生態合作伙伴,打造智能駕艙的嶄新未來


英特爾公司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汽車電子總監張淳發表主題演講

今天的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汽車已經從原本點到點機械一體的交通工具邁入了以軟件定義為主的智能駕艙時代。英特爾認為,面對市場挑戰,只有包括芯片提供商、汽車廠商、軟件廠商和一級供應商等在內的智能駕艙生態各方攜手努力,才能推動智能駕艙落地,為消費者提供更為舒適、更具現代感的駕乘體驗。

作為芯片供應商,英特爾在芯片及算力上的優勢,能夠有效提升智能駕艙的運算能力和性能,並幫助降低成本。早在2016年,英特爾、東軟、一汽紅旗就聯合發佈了“智能駕駛平臺”,這一智能駕艙平臺基於英特爾®凌動®車載處理器Apollo Lake,該處理器能夠集合車載娛樂系統、數字儀表、後座娛樂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於一體,為智能駕艙產品提供更多可能性。基於Apollo Lake處理器,東軟打造了全新一代的“C4-Alfus 2.0”平臺,該平臺的虛擬化技術採用了英特爾最新的開源虛擬化方案ACRN,並支撐了ACRN在GPIO、Audio、PWM以及OTA上的擴展,推動了ACRN在車載領域的落地。

與此同時,想要真正部署智能駕艙,在滿足性能需求之外還需要解決車內空間限制的問題。汽車空間寸土寸金,留給智能駕艙的使用空間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提升算力的同時節省空間佔用,則是汽車廠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英特爾提供的集中式智能駕艙解決方案能夠使用一個控制器控制多塊屏幕,進而解決這一問題,在節省車內空間的同時,還能有效壓縮成本,提升用戶體驗。

去年12月,搭載了英特爾智能駕艙解決方案的紅旗EV款車型已經投入量產。截至目前,來自北美、歐洲和亞洲,包括寶馬、特斯拉等在內的多家汽車廠商都量產了基於Apollo Lake的下一代娛樂與儀表系統。在中國,以一汽先行,超過5家中國車廠將在2019年和2020年量產搭載Apollo Lake的新一代車型。據預測,到2020年,Apollo Lake會佔據全球30%至40%的市場份額。

英特爾認為,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汽車上的應用也會有巨大的發展,英特爾擁有一系列包括英特爾®至強®處理器、英特爾®X86 CPU架構、英特爾®Movidius™ VPU、英特爾®FPGA、英特爾®OpenVINO™工具包等在內的領先產品和技術,能夠為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汽車上的應用提供完整的框架和解決方案,以方便同合作伙伴一起開發相應的軟件。此外,這一框架在支持Caffe、TensorFlow以及OpenCV、OpenCL等傳統的攝影頭相關應用開發工具的同時,還能夠在所有的產品平臺上做進一步的性能優化。

基於英特爾的平臺,車廠可以更好的裝配智能駕艙,軟件廠商也可以更好的適配智能駕艙,為駕駛提供更多可能。當前,英特爾正在協同生態合作伙伴推動軟件定義汽車的落地,以車載行車大腦來解決現有的諸如娛樂系統、車身控制、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問題,最大可能的利用各方資源,提供相應的生態鏈條,攜手合作夥伴塑造智能駕艙的無限可能。

英特爾中國區汽車電子總監張淳表示:“實現智能駕艙不僅要依靠底層技術支撐,還需要智能駕艙生態的支持。當前,英特爾在汽車電子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並在智能駕艙生態建設中起到了推動者的作用。未來,我們歡迎更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與英特爾一道,推動智能駕艙和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完善生態系統佈局,攜手打造智能駕艙的嶄新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