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只是“組裝廠”?低價產品到底“惹”了誰

最近關於小米的熱點依然不斷,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許多網友的看法,認為小米只是一個“組裝廠”,覺得小米手機雖然便宜,卻沒有自己的技術,並不值得購買。與之相對的是友商越發高漲的手機售價,小米的低價手機,究竟惹到了誰?

首先我們要了解,小米是憑藉什麼來讓自己的手機能夠保持低價的呢?

最初小米的低價是建立在完全放棄線下銷售上的,在小米之前,一個手機廠商想要銷售自己的手機,首先是要與各個區域的經銷商聯繫,隨後將產品提供給經銷商,經銷商再向所屬範圍的次級經銷商供貨,一層層的轉手,最後才能到路邊的手機店或者大型商場的手機專櫃。每一層經銷商都需要從產品上獲得利潤,於是原本出廠價1000的手機,最終在線下的銷售價可能會達到2000。

小米只是“組裝廠”?低價產品到底“惹”了誰

小米則是通過自行開設的網上商城,與物流供應商合作,直接建立“工廠——消費者”的模式,省略了其中的經銷商,讓1000出廠價的手機能夠以1200甚至1100的價格被消費者買到。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品,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可以說,小米的低價策略能夠成功,互聯網、網上支付、快速物流三者缺一不可。不過,小米的成功也招來了許多的非議,因為小米也是第一家手機設計實力不高,卻成為手機行業巨頭的企業。小米在創立之初並沒有成熟的手機設計部門,小米M1這款手機,小米插手最多的恐怕只有外觀,其它所有硬件都是由國內相關廠商提供,然後由小米委託代工廠製作。這也是小米被人稱為“組裝廠”的原因。同時也造成了手機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預料之外的問題,最初幾代小米手機就因為發熱量巨大而被人稱為暖手寶,嚴重的發熱主要原因就是手機內部設計的不合理所造成的。

小米只是“組裝廠”?低價產品到底“惹”了誰

除此之外,雷軍還承諾小米系列手機的硬件利潤不會超過1%,那麼小米通過什麼賺錢呢?廣告,如果你用過小米手機,應該會發現自帶的應用中基本都有廣告的存在,廣告收入已經成為了小米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這一個套路,小廠商想學,銷量不足以讓供貨商動心,同時其它公司也不會願意花大價錢購買廣告位。

那麼小米的產品到底惹了誰呢?

在筆者看來,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同行是冤家,何況是一個小米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冤家。在小米之前,國產手機與國外手機是有著明顯的價格分割的,國產主攻中低端,國外則是高端。因為大家能夠選擇的都不多,所以當時的智能手機溢價非常高,而小米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個局面,憑藉低價高性能,小米告訴了消費者們一臺手機真正的成本是多少,這讓不少廠家不得不降低售價,以挽回被小米奪走的市場。

小米只是“組裝廠”?低價產品到底“惹”了誰

第二,小米以手機的盈利為基礎,開始進入到各個新的領域中,並且繼續執行與手機一樣的高性價比低價路線。這讓許多行業的企業頗有怨言,小米的新品無非兩個特點,花300塊能夠買到其它品牌賣500塊的同類型產品或者同樣價格下,小米的功能更多更完善,這讓其它廠商只有兩個選擇,要不降價促銷,要不增加製造成本讓產品能夠與小米抗衡。所以也有人稱小米就是鯰魚效應中的鯰魚,在消費者看來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從廠商角度來看就不是了,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小米“吃掉”的“小魚”。

小米只是“組裝廠”?低價產品到底“惹”了誰

在筆者看來,小米卻是是一個“組裝廠”,但是,這裡的“組裝廠”並沒有多少貶義,畢竟小米雖然沒有什麼獨家技術,但是它能夠將產品售價壓到足夠低,同時還保證著一定的質量,也是一種本事,不是嗎?

其實,大多數的廠商都沒有多少自主的技術,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華為、三星、OPPO等公司,其它廠商的手機設計過程與小米差別不大,都是與上游供應商合作,然後再根據可以獲得的硬件來設計手機。

與其說小米是個“組裝廠”,大家又何嘗不是呢?缺少了京東方或者三星的屏幕,華為也無法生產出手機,缺少了高通的處理器,大家就只能看著別人的旗艦機乾瞪眼,對了,華為除外。所有那些恥笑小米是“組裝廠”的言論,無法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