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家长是如何教育逆反期孩子的?

用户68736147


关于逆反期,我猜,你指的是青春期孩子吧,对青春期前后的逆反,我已经说过多次了,其实,不存在什么叛逆期,孩子之所以会逆反,只有这一个原因:

家长管得太多、太严、太细,孩子反感、才会叛逆、不听话、对着干!

试想,古代农民为什么会起义?因为帝王昏庸、民不聊生,走投无路,才奋起反抗。

同样,如果家长理解尊重孩子,心平气和跟孩子沟通,无论多大孩子都不会逆反,更不会有什么叛逆期。一句话:没有家长的“叛”,不会有孩子的“逆”!

这五种家长,最容易导致孩子叛逆:

1、过分关注学习,不顾孩子身心需求

天天12岁,上初一。从小学起,每次写作业,妈妈都在旁看着。妈妈非常认真,也很严厉:

横不平竖不直?重写!

拿笔姿势不对?打手!

错一个,罚十行,

错两个,罚二十,

以此类推,五个以上,就要多做五套卷子。

学校开什么课,妈妈就给天天报什么补课班,英语和语文还报了两个,说要加强口语和作文。

一开始,天天很听话,妈妈怎么说就怎么做,成绩也很好,总在班级前三。小学阶段,天天就把初中课程提前学完了。当然,天天的付出也很多,周末、节假日,天天不是在上课,就是上课的路上,没有休息、没有玩耍、没有一丝喘息。

渐渐地,天天越来载不喜欢这样,和妈妈提出,除了上学外,不再补课。妈妈不同意,还是补补补。

天天见自己的想法不被尊重,开始抵触学习、不爱学习、不好好听课,别说补课,连学校的课也不注意听,课后也不认真写作业,成绩一落千丈。

妈妈很生气,打、骂,各种办法都用了,依然无法让他重拾学习的热情,天天厌学、甚至旷课不上,在家打游戏.....

这时的天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个叛逆少年。

可回头看看,是谁逼得他叛逆?显然是妈妈!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学习之后就要休息、就要放松、就要玩耍。休息和学习一样重要,不然,国家怎么会规定周末要休息、每学期要有寒暑假呢?

父母不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拼命“填鸭式”学习,一味抢跑,孩子受不了,开始反抗,这样的逆反,难道不是家长造成的吗?

这样的逼迫,孩子怎会不逆反?

2、要求完美,不允许孩子犯错

有的家长追求完美,唯分数论,要求孩子不能有一点儿错,考100分就皆大欢喜,99分就大发雷霆。

这样的家长实在太糊涂,考试分数只是孩子某阶段学习情况的一个反映。

考100,也不能说明学习内容全部掌握,只能说明,近期知识学的还不错,也许还有盲点,没考到,没必要皆大欢喜,高兴的不行。

考99就大发雷霆,更不可理喻。

也许孩子考试粗心了,也许某个知识点没理解透,正好考试暴露了出来了。

多好的机会,应该抓住,把不会的弄懂弄通才是。

只是盯着分数,大发雷霆,而不帮助孩子查漏补缺,错失良机,发脾气后,下次,孩子就能考100?

问题不解决,永远还存在。

这样的家长,注定会尝到苦果:

追求绝对完美的压力下,孩子只会越来越不愿学习、逃避学习,问题一大堆,逆反、不听话,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父母。

这样的打压,孩子怎会不逆反?

3、固执无知,不允许孩子有个人爱好

有个爸爸咨询,儿子6岁,每天就喜欢做手工。

爸爸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烧了儿子所有的手工作品,还痛打了儿子。

刚打完还好,儿子还能不做手工,去学习、去写字,爸爸稍微放松一点,儿子又偷着做手工了。

爸爸非常痛苦,咨询怎样才能让儿子不做手工,好好学习,

爸爸还说,自己学习不好,孩子的妈妈也基本是个文盲,特别想让儿子出人头地,有出息。

爸爸的烦恼,真让人哭笑不得。

网络时代,多少家长苦恼于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无法自拔。

6岁的男孩喜欢做手工,多么难得!

这么大的孩子,有良好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非常重要,做手工表现的是动手能力,实际,锻炼的是脑子,

而且,“心灵才能手巧”,男孩这么爱做手工,说明他非常聪明伶俐。

爸爸应该高兴,应该创造条件多多做才好,把好的当成坏的,简单粗暴,狭窄否定,孩子怎会爱学习?

至于爸爸说的自己学习不好,想让孩子出人头地,更让人无语。

家长把没实现的理想寄托到孩子身上,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公平。

这样的无知,孩子怎会不逆反?

4、大包大揽,孩子不自由、没有独立空间

有的家长非常强势,没有边界意识,大包大揽,对孩子管得非常多:

早上几点起床

吃饭穿衣多长时间

上什么课外班

和谁来往

都要按家长的意思,孩子不能自己做主,甚至上厕所时间稍长,家长都要敲门催促。

不给孩子自由,随意干涉,孩子怎能不烦、不反?

有个家长咨询,孩子17岁了,不听劝,宁可把事情弄砸也不让父母帮忙怎么办?

我说,为什么不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机会呢?哪怕把事情弄砸也是成长啊!孩子争取选择权、决定权,不按照父母的安排和计划来,为自己的人生做主,说明非常有主见,这是好事啊。

为什么孩子会和父母唱反调?

因为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认为就是个孩子,啥也不懂,不相信孩子,甚至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孩子感到人生被侵犯了。

这样的包办,孩子怎会不逆反?

5、不尊重孩子,过分干涉

有个妈妈担心上高中的儿子早恋,偷偷查微信、查qq,不让儿子和女生来往,哪怕正常交往,妈妈也紧盯不放。

儿子很反感,每天放学就把自己的房门紧关,不让妈妈进。

妈妈不放心,一会送水果,一会送零食,其实,就是监视孩子,看孩子在学习还是在玩手机。

后来,儿子索性把手机上交,避免妈妈怀疑。

妈妈刚开始很高兴,觉得儿子知道学习了,没过多久,又担心儿子不抓紧时间。

可是,儿子已经声明不允许妈妈进自己房间,妈妈没办法,就趴在地上,透过门缝看儿子的脚是不是在书桌前:

如果在,说明儿子正坐在桌前学习,妈妈就很高兴;

如果不在,说明孩子指不定在干什么,妈妈就会强行冲进去,命令孩子学习……。

如果,一个人时刻被监视,时刻会被突袭、被查岗,会什么感受?

监狱的犯人也不过如此吧。

一个孩子总是被窥视、总监控,不被信任,自然就抗拒父母,不喜欢父母。

这样的监视,孩子怎会不逆反?

所以,聪明的家长,是给予孩子充分尊重和自由的家长,相信孩子,给孩子自主权,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家长。



我是亲子心理师徐婧英,更多育儿干货,欢迎关注!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曾在朋友圈看过这样一则笑话:我老妈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无敌了。想当年我十几岁进入叛逆期时,第一次对我妈破口大骂:“臭老婆子。”,没想到我妈开心得不行,笑逐颜开向我爸报喜:“咱家儿子终于成长到叛逆期了!庆祝一下!‘当天晚上美滋滋地煮了象征吉祥的红豆饭,还在家门口邮筒上贴了告示:“我家也有叛逆期的儿子啦!”年少的我意识到这样下去只会让老妈越来越高兴,叛逆期一天就结束了。这看似一则笑话,实则蕴含了很深的教育意义。孩子迎来逆反期其实并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这充分说明他正在成长他自己的样子,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儿童心理学中,一个孩子基本上要经历三个叛逆期,他们正是通过这三个叛逆期获得成长。然而,在我们大多父母看来,逆反期的孩子简直就是洪水猛兽,因为逆反意识着他们不再听我们的话,总会跟我们对着干,心理一下子失去了掌控感。这种感觉让很多父母感到恐慌。如果父母能够客观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反而会像上面那个妈妈一样,看到孩子进入叛逆期,我们会高兴得不得了。那么具体怎么引导这个时期的孩子呢?

尊重孩子的意愿,放手让孩子去经历

当孩子跟我们对抗时,我们应该蹲下来问问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不违背原则,既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别人,并且不违法乱纪,我们父母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放手让孩子去经历。让人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只有经历才能真正促进孩子成长,才能真正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还是错误,有没有可实践性。很不幸的是,很多父母在一听说孩子的想法,就蛮横地阻断了孩子,结果只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

结果导向,事后一起探讨

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完以后,父母可以从结果来与孩子一起探讨,分析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应该怎么做。当父母采取了正确的引导态度,孩子自然就能信服。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遇到事情时,可能还会向父母请教,慢慢懂得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再结合父母的意见去处理问题。既形成了自己的主见性,又懂得适当采纳别人的意见!博取众长,才能成就大事。


龙春华亲子实践课堂


雨妈育儿频道:教育孩子真是一个考验人耐力的事,尤其是逆反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先和大家说一个我身边的故事。


小斌放学回家,像一阵旋风似的跑回了自己屋,砰的一声把房门关上。小斌的妈妈知道儿子遇到了麻烦,心急如焚的小斌妈妈走到小斌的房门口,抬手刚要敲门,却硬生生地止住了。

小斌妈妈来到厨房,给小斌热了一杯牛奶,端着敲了敲小斌的房门,过了一会儿,小斌打开房门,小斌妈妈把牛奶递给小斌,小斌喝完牛奶,好奇地问道“妈妈,你就不想问问我发生什么事了吗?”

小斌妈妈微微一笑“你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告诉我。”小斌笑了一下,慢慢开始讲述“我和刚子约好今天打篮球,篮球没打,我们打了一架。”

小斌妈妈看着小斌点点头“刚子我知道,你好朋友。”小斌扬了扬拳头,生气的说“是刚子不守规则!”小斌妈妈摸了摸小斌的头说道“我想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不是么?”

小斌放下拳头,站起来点了点头,“是的,毕竟我们是好朋友,我去找他说清楚。”小斌妈妈心里松了一口气。


小斌的事从头到尾在考验着妈妈的耐心

面对孩子突发状况,父母的询问应该“慢”,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总是火急火燎的去询问,但是那时候孩子并没有整理好思路应该怎么和父母说,或是那时候并没有心情和父母说。小斌把自己关屋里,小斌妈妈并没有去直接敲门询问,而是给小斌时间,让他自己去考虑整件事,平复心情。

面对孩子的沉默,父母的督促应该“慢”,在询问孩子的时候,孩子总会沉默不语,这时候的父母心理更加着急,于是会大声斥责孩子甚至动手,在父母这样的逼迫下,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其实不是孩子真心的或是全部的想法。小斌妈妈给小斌的热牛奶让小斌感到了妈妈的关心和爱,放下了心中的防备,面对妈妈的不愠不火,小斌敞开心扉和妈妈分享了自己的事。


面对孩子的反抗,父母的引导要“慢”,父母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后,往往会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一句“不用你管。”这也是大多数父母伤心的地方。青春期不同于前两个阶段叛逆期,这时候的孩子更有主见和想法。小斌在讲述完自己的事以后,小斌妈妈并没有着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说了一句“我想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换来的是小斌对妈妈的接纳,对自己的肯定。

父母对孩子的耐心能让孩子从内到外都是真实的自己;

父母对孩子的耐心,能让孩子稳扎稳打地走好每一步;

父母的耐心,能让孩子的力量源源不断!


雨妈育儿之路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特别的恐慌,这是她们发现孩子忽然不再听他们的话,觉得和他们对着干,一下子失去了掌控权导致的。

聪明的家长能够意识到,孩子的逆反心理出现,是自我意识的增强,代表着孩子长大了。

聪明的家长不会觉得自己失去了掌控权而恐慌,而会因为孩子有了自主意识而高兴。

那么聪明的家长,在遇到孩子叛逆期之后是怎么做的呢?

一、尊重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性格是比较暴躁,他们做的一些事情是站长可以接受的,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接纳孩子,有耐心的了解清楚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这个时候切记不能劝孩子骂孩子。即便你认为他的做法非常的不准确。

二、和孩子沟通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和孩子沟通确实是挺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叛逆期的孩子,常常封闭自己,不愿意和父母说心事。这个时候,父母一定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和孩子说说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或者陪孩子出去旅行,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三、允许孩子叛逆

家长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叛逆,犯错了,主要是家长觉得孩子这么做,他会吃亏,所以家长就希望孩子能过一路正确下去,不做错误的事。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有句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还有句话说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吃。小的时候走了弯路了,好好的改正,而如果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才走弯路,那就晚了。

总之父母在对待叛逆的孩子时,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你一定要认为这是一件让你感到骄傲的事情,因为孩子终于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了,一个人能有自己的想法,以后才能做成大事。


子谦妈妈育儿经


叛逆期,不是孩子一定要经历的时期

3岁左右,和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容易叛逆的年龄段,尤其是青春期,几乎变成了叛逆期的代名词!


有不少家长把孩子的总总逆反表现,当长叛逆期的特点,说:“过了叛逆期自然就好了!”


其实,叛逆期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只不过是在那个特定的年龄段,孩子更容易产生叛逆行为而已。


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

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孩子比会出现叛逆行为。


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教育的是自己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改变亲子关系,孩子的叛逆行为自然消失。


父母做到十多十少,孩子远离叛逆:

多理解、多交流、多共情、多帮助、多欣赏、多鼓励、多互动、多自由、多信任、多尊重

少指责、少命令、少批评、少说教、少挑剔、少嘲讽、少道理、少控制、少怀疑、少打骂



唐老师家庭教育


孩子的要经历多个叛逆期,其中青春期是令家长最头痛的阶段。

在青春期,家长的尺度应该怎么把握?过松,担心孩子出现问题,过紧,影响亲自关系,也许孩子更加叛逆。

首先、家长要放松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焦虑,我们要知道这个阶段是每一个人都成长的必经阶段。你也经历过,如果你很焦虑,孩子会被你这种焦虑的情绪所感染,他也会感到心烦,甚至会觉得你的焦虑和过多的干涉,让他很心烦,反而会导致你们之间的关系过于疏远。

第二、尊重孩子的独立,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大人了,而家长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会以过来人的身份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和成长。我们要意识到,孩子已经是独立的个体,要给予孩子自由和尊重。不要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发育,你给予孩子的独立代表你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这个是彼此的。孩子会感受得到。

第三、要跟孩子多沟通,这种沟通并不是说在青春期的时候才建立,而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跟孩子多沟通,多聊天。引导孩子多向你倾诉,这样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如果有心事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是否要和你说。要帮助孩子保守秘密,不要拿孩子的事情当笑话讲。

第四、不要对孩子进行打骂,打骂只会把孩子推的越来越远。

在青春期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到尊重,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窥探孩子的隐私,不要过多的去干涉孩子,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增加彼此的交流


木小暖同学


谦虚的说,我不是聪明的家长,但我也不是笨笨的家长。

教育逆反期的孩子是一个耐心和漫长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成为朋友。

有的家长做事比较武断,对待孩子保持较远的距离感,对带孩子说话经常以吩咐和命令的口吻,忽视了学生尊严,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聪明的家长懂得放风筝的教育艺术,懂得放与收的关系,只有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心灵相通,孩子才会亲近家长,才会向家长吐露自己的心声。



2、家长要换位思考,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

有的家长处处以自己的年代出生条件和家庭背景来教育孩子,给孩子道德绑架。聪明的家长会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允许孩子有失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与孩子交流话题要就事论事,不要处处都要引入学习。



3、家长要关心孩子生活,与孩子一起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聪明的家长不是只会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心他的老师,他的朋友,主动参加孩子的活动,比如看看电影,出去旅游,在活动中寻求家长与孩子的共鸣。


爱智之学


众所周知,逆反期的孩子通常会出现在12-17岁之间,我们统称为青春期。那么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出现一个叛逆期,这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管的太多反而会更严重,不管不顾任由孩子继续下去,也不行。那么到底该怎样去更好的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这个青春叛逆的时期呢?我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就是做家长的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如果遇到孩子做了什么错的事或者让你不满意的事你就要用你那种强硬的态度来制止,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出现打骂的现象,这样做是最错误的一个办法。不能整天的去跟孩子唠唠唠叨的去反复的说一个问题,其实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里,或者想法上已经有一定的判断的能力了,你要跟他去讲讲道理,讲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对他来说到底有没有好处,好处在哪里,他都能理解。相反,你越是态度强硬他就越会和你拧着劲的对着干,这就是逆反心理。所以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二、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上边有说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她什么都懂得,家长们要试着和孩子成为朋友,学会和他们去沟通,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对待他们,这样他们才会从心底里去接纳我们给出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们感到骄傲,要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的榜样,而不是一提到父母就反感。

三、其实我不是一个家长,但是我有一个弟弟,在他叛逆期的时候父母也很头疼,不爱学习,早恋,每天就知道打游戏,说什么也不爱听,甚至也不会去听。说的重了就去和父母吵几句,说轻了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父母跟着着急上火。我记得上次回去,我和他谈了很长时间,完全就是取决于一个朋友的态度去和他谈,我和他聊游戏,聊早恋,甚至聊了一些有的没的,朋友之间什么都可以聊,最后我有跟他去讲这些事情的对与错,好处在哪,坏处在哪,其实他还是挺懂事的,我说的话他有听的进去。

真的就是这样,要想让他们的态度好,那我们当家长的就要首先做出一个样子,你都没有一个好的态度,那你怎么去要求孩子呢?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要多去自我检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叛逆期的这个阶段,真的很重要。

以上是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讨论。


蘑菇街头mk


逆反期的孩子大多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虽说还不成熟,但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发展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孩子了。

那么该家长如何教育逆反期的孩子呢,我认为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多进行一些沟通,这样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引导。


其次,耐心很重要,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会起到反效果,会让叛逆的孩子更加叛逆。

我认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空间,当然也不能放任不管,应该让孩子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鱼忆七秒1362


其实,聪明的家长,无论孩子处于什么生长期他都会"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和孩子摸爬滚打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笑,和孩子一起哭,跟孩子一起闹腾,一起嘻皮,就跟他们的小朋友一样,成为他们的大朋友。孩子怎么会有叛逆之为呢!"蹲下来与孩子说话",非常容易之举,可惜有尊严的家长往往很难做得到,或者至少不屑于做到。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与孩子的心理越来越抵触,让孩子对自己的亲人感到生疏,进而冷淡生疏,甚至厌恶可憎,怎么能不生出叛逆之为呢?"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这是一剂良方,对任何孩子的叛逆行为都可适用,最起码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