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人都沒給功臣楊業建廟,契丹人為啥要給一個敵國將領建廟?


北宋人都沒給功臣楊業建廟,契丹人為啥要給一個敵國將領建廟?

楊家將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宋元明清時期的戲劇、小說可謂比比皆是。《昭代簫韶》記載:關於楊家將的戲劇,在清朝時期就多達三百六十出。

北宋大儒歐陽修曾說過:“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

而事實上,藝術化的楊家將遠沒有戲劇、小說描寫的那麼精彩,真實的歷史人物與藝術形象可謂相差甚遠。

北宋人都沒給功臣楊業建廟,契丹人為啥要給一個敵國將領建廟?

楊家將的靈魂人物楊繼業,歷史上真實的名字叫楊業。

楊業原本是北漢將領,原名重貴,祖籍麟州(今屬陝西神木),後遷徙至幷州(山西太原),少年時期“倜儻任俠”,精於騎射,不到二十歲就追隨北漢世祖劉崇,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屢立戰功,後升任建雄軍節度使,軍中號稱“無敵”。

關於楊業投降宋朝,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後,楊業沒有投降,而是率領殘部苦戰,宋太宗覺得楊業人才難得,就令劉繼元說服楊業,楊業於是大哭一場,投降了北宋。

北宋人都沒給功臣楊業建廟,契丹人為啥要給一個敵國將領建廟?

另一種說法是,楊業看到北漢氣數已盡,就勸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了宋朝,《宋史》採納了第二種說法。

“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繼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軍衛大將軍。”

宋太宗非常高興,就給楊業封了個大將軍,後歷任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等官職。

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楊業在雁門關擊潰契丹軍,一舉成名。

雍熙三年(986年),楊業隨軍北伐,在狼牙村中了埋伏大敗,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寡不敵眾被擒於陳家谷。

北宋人都沒給功臣楊業建廟,契丹人為啥要給一個敵國將領建廟?

《宋史》記載:楊業“身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朝廷追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遼史》的記載卻遠不及《宋史》那般壯烈:遼將耶律斜軫進攻宋軍,“繼業(契丹人對楊業的稱呼)敗走至狼牙村,眾軍皆潰。繼業為流矢所中,被擒。”

耶律斜軫斥責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面目相見!”

繼業但稱死罪而已!既擒,三日死。

北宋人都沒給功臣楊業建廟,契丹人為啥要給一個敵國將領建廟?

宋朝時期的古北口(今屬北京密雲),建有一座楊業廟,北宋人沒有給自己的功臣建廟,契丹人為啥要給一個敵國的將領建廟,此舉實在是耐人尋味。

《宋史》的記載令人疑惑不解,楊業率領的人馬全軍覆沒,他那段臨終之前的感慨——“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這段高大上的豪言壯語是誰傳達給宋朝人的呢?

關於楊業的死,《遼史》的解釋是“瘡發,不食三日死。”

並未說明是主動絕食,而是因為箭傷過重,無法進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