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说博士不好毕业,是真的吗?

碧空浮云3207665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昨天,还有个211院校的工学朋友私信问小西,能不能读他们导师的第一个博士生。相对来说,导师的第一个博士难毕业,之前未指导过博士生不是难点,而是团队可能缺少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持续的科研产出,发小论文有难度...

今天是2.26日,之前看科学网的文章还有一段"千万不要告诉博士生2月只有28天,因为3月论文就要盲审送出去",接着1-2个月的等待和煎熬,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打磨学位论文、联系沟通工作单位,有点小忐忑的参加答辩之后心才安定下来,相信不少博士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简单的3个字形容,即真的"不轻松"。其实,翟博士之所以引发不少圈内博士的抵制和质疑,就是毕业的太容易、学位拿的太轻松,而中科大2月走失的杨博士面临的毕业压力,才是圈内大部分博士生的常态。

近些年,不止硕士生招生在扩招,博士生同样增速明显,每年也会新增不少高校的博士点,其中在读博士生人数已达到36万左右,年毕业的人数约6万人。同时,社会各界对我国博士数量众多,但科研产出不高的质疑声音很大,因此要求博士"严出"的呼声很高。

在博士的延期问题上,之前不少学校是3年学制期间,就没几个能3年顺利毕业的,而且时间段不利于博士生的培养,高校已修改为4年学制(发补贴和补贴),但随着圈内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能正常4年毕业的博士依然仅有1/3。如2005年,不少人评定教授都没几篇SCI论文,可2018年、2019年毕业的博士生水平高的都是10余篇或更多。

小西自己感觉读博最大的压力就是经济,我是博士二年级结的婚,两口子过日子总不能一直媳妇花钱用于家庭支出吧,自己的补贴每月就2000元左右,越是想早毕业,越容易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偶尔有点小抑郁真的很常见。不过,读博觉得抑郁时,还是得找朋友一起聊聊,不能憋着,换个思路实验中的问题也许就解决啦。

其实,各个学校的博士毕业基本要求不高,学科在学校的基础上再拔高点,但毕业不起来不容易,一是导师的课题组管理要求,如部分团队硕士毕业都要求1篇SCI小论文接受,博士没几篇过得去的论文是不会启动预答辩和送审流程的;二是博士生的求职需要,大部分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研究院走科研路线,人才引进的条件中核心就是一作/通讯的小论文数量,而科研成果的归属就是个大问题,没什么成果毕业再转做师资博士后的风险也挺高,换个研究方向后2年内想出几篇不错的文章很难。

因此,整体来说博士想毕业不容易,梯队配置完善的大科研团队(课题)相对容易毕业,读博一定给自己找点"兴趣",为了学历读博是最难熬的,慎重。

▼关注帅小西De头条号。小西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和人生。

帅小西De


是真的,大部分博士是这样的。说说我几个同学的情况吧。

我有一个同学是直博的,给导师干了好几年的活,导师很牛,做了不少课题,我的同学写了十几篇SCI,最后快毕业的时候,导师让我同学去一所研究院,因为他导师有项目在里面,想通过学生加强沟通联系,或者让学生当内线,我同学自己靠自己进了环保部,不想去趟导师的那趟浑水,他的导师就不愿意,说如果不去就不让他答辩,后来又给他布置各种任务难题,好在我同学比较聪明,最后都完成了,又给老师下礼,家里有人帮忙,折腾了一大通,最后才得以答辩。现在工作后就再也不联系导师了。

还有一个同学在海大读博,文章可能发的不够,或者课题不行,没有那么努力吧,或者努力了没什么好成果,因为海大的要求也非常高,最后竟然延迟了两年才给答辩,也是非常辛酸了。

相对来说,理工科的课题多,数据多,论文好写,但是导师一般都不愿意放人,都拿着博士不停干活,不肯放手。但是也有导师是比较好的,只要文章通过了,基本都能给答辩。

总体来说,博士不是那么轻松就能毕业的,谁都得经历一番痛苦挣扎,也彷徨也迷茫也不知所措,只要坚持下来,最后的结果还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文章,或者文章不够档次,最后工作也不一定找的好,博士找工作,单位上一般都是看文章的,所以想做个优质博士,一定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送你一首小诗歌


坦率地说,博士毕业不难,难的是如期毕业。所以大家常常调侃: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也没有不延期的博士。



攻读博士学位,就是做研究,探寻未知的世界,尽可能给人类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入学之后,导师会给您一个课题,所谓课题,本质就是一个问题,没有人知道答案,如果已经知道答案,还有什么研究的意义呢?一旦研究成功,你将是这世界上第一个知道答案的人,真正的博士,有好奇心博士,常常为此而兴奋不已。至于发表论文,不过是顺带的事情罢了。

导师可能会部署一下课题的研究方向,然后用诚恳的眼神鼓励你:去吧,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你满怀信心,捏紧拳头,转身离开办公室,全身心都为手中的课题兴奋着。但也许你不知道,当你走出办公室,导师才坐到沙发上,点燃一支烟,喃喃道:前面三个都是idea killer,这小子看上去还挺聪明的,但愿不会再让我失望吧。



查文献,做实验,你把行军床都搬到了实验室。你并不孤独,电梯里,食堂里,几个博士凑在一起,肯定讨论的是谁谁又发了一篇PRL。你三口两口扒完饭,匆匆赶回实验室,每隔三分钟做一次实验记录,PRL在向你招手。

这个数据怎么这么奇怪?再来一次吧。这里怎么又多了一段莫名其妙的信号?再来一次吧。样品怎么是这个颜色?换样品,再来一次吧。重复复重复,重复何其多。。。

一晃五年过去了,所幸头发还在,实验仍然没有着落,敲开导师的办公室,你垂头丧气。导师只是缓缓地说:没关系,还有些时间,实在不行,不还可以延期一年嘛。你无可奈何点点头,垂头丧气出办公室,也许你不知道,导师这才坐到沙发上,点燃一支烟,喃喃道:难道这是第四个idea killer。

结局:这位博士最终凭借顽强的毅力顺利毕业,从此一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博士毕业难的根本在于,未知的课题与有限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没有谁能保证,一个课题能在三年(博士)或五年(硕博连读)中完成。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大部分是这样的,说一下比较熟悉的学院,比如植保学院,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化工类的等等,这种农科类、生物类的博士尤其难毕业。

1 博士课题一般都要有深度,所以一个课题是否能延续,要看实验的进度和速度。有的博士会比较顺利,硕博连读的话,可能在硕士期间已经开始自己课题,这样的话比考博士的同学有很大优势,做出来的东西更容易有深度和速度,文章也就发的比较好。但是,也有例外,硕博连读的也可能运气不好,中途换课题,导致进展不顺利。反而,考进入的博士运气好,会拿到一个好课题。所以,建议每个博士同时多做几个课题,多手准备,多重选择。


2 毕业容易与否,与导师有很大关系。一般学校对博士毕业要求不是很高,多数博士只要肯努力,不浪费时间都能达到要求。但是,导师们都会精益求精,追求文章质量,博士们自己也有追求,也想发好文章。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往往实验没有好结果,所以会导致实验大量重复、添加,毕业也就一延再延。

3 说说正面的例子,有一个同学硕博5年,蔬菜专业顺利毕业,发了10几篇sci,评论点数达到了4左右,这么高产,与他本身和导师都是分不开的。还有博士延期一两年,最后能发学科一区的,也是大有人在。

所以,博士们要有好的心态,不要对导师有逆反心理,沟通要做到有理有据,毕竟这是个法律时代,也不要对实验有抵触情绪,要放平心态,学会调节自己情绪,要在逆境中求生存,只要能发出多篇好文章,那会是一辈子的福利。


呱一夏的小窝


在高校工作也接触过不少博士,全日制的在职的都有,博士不好毕业一点不假。不管对于社科类的博士还是对自科类的博士,博士要毕业都各有各的难处。曾有句话这么说:“本科生是玩出来的,硕士生是混出来的,博士生是熬出来的”,这句话前两句未免夸张,但最后一句却很真实。

对于攻读自然科学学科的博士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博士生与博导是一种业务关系,意思就是自然科学学科内的博导通常需要他们的博士为其研究课题做一系列的工作,虽然他们发表SCI论文和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相对社科类博士比较容易,也比较容易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但确实有很多博导因为私心而不愿意让他的博士如期毕业,除了为他的课题多干点活,还为了他课题研究能有更多的产出,进而可以申请更多的课题和获得更多的经费,毕竟博导平时比较忙,做课题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就只能指望自己的博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理工科的博导都会“求着”自己的硕士读博。

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博士来说,博士毕业的难度则在于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和满足毕业条件的核心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人文社科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虽然它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但其实,实证数据的获得却比自然科学研究获取大量实验数据要难得多,而规范研究因为“无凭无据”则更难完成。所以,人文社科博士要完成毕业所需要的各类研究成果,需要进行大量的著作和文献的阅读以及田野调查,并且写作的灵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三年时间里憋出几篇核心论文和能经得起外审和答辩的毕业论文,是真的不容易!

上述两类博士毕业难的情况只是一般的原因,因为“二般”原因不能毕业的博士也比比皆是,有时候甚至关系到利益和道德等问题,在这里就不细述了。总得来说,博士能如期毕业很不容易的。


Pleeza


博士难毕业吗?博士学制三年,能在三年的时候毕业的是少数,因为你论文不够导师不让毕业,三年时你论文够了导师可能还想让你再多干一年,因为前期积累好了,后面正是出文章的时候。

刨去导师的因素,能在三年达到毕业要求的博士也是少数,主要的原因还是文章、文章,还是文章。


人文学科的博士不了解,理工科的博士要达到毕业要求,普通二本学校可能得一篇SCI或者两篇EI,985高校的应该两篇SCI起步了,除了SCI还得有其他水平的文章,比如说中文核心(北大版)等,难就难在SCI的发表,必须有一定的创新,然后从录用到发表还有一个周期。

博士难不难毕业还在于个人,比如说,博士专业和硕士专业相同,导师也没换,导师科研团队建设非常好,以前积累好,导师在学术圈有一定的声望,在这种情况下,三四年毕业可能很正常,因为你发文章难度比别人低,团队已经有声望了,可能导师同意你投,命中率就会很高。当然学科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学科发表论文的难度不同。。

如果博士跨专业了,那硕士的积累就用不上了,说是读博,其实相当于硕博连读了,因为缺少积累,基础也差一点,这样毕业需要的时间肯定长。

第三,如果是在职读博的话,因为有家庭的影响,可能未必能将全部精力投入进去,这样,毕业时间肯定拉长,我身边同事在本校读博,有不少六七年没毕业的,所以,如果要读博。应该全身心的投入。

所以,博士难不难毕业是个相对问题,是不是跨专业、导师在学术圈的地位、导师的团队建设、个人精力的投入,这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不过,博士毕业没那么容易,博士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必要时应该寻求心理干预,学校也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哈哈,这要看哪个学校的博士吧。最近翟天临这档子事,让大家真是大开眼界,博士还有这么好混的,学术公平也引发大家的讨论,同等学历的博士学位居然相差十万八千里。

世界著名大学的学术严谨水平要高于一般大学。说几个身边的例子,美国哈佛大学工科类平均毕业年限都超过5年,有些之前已经拿了硕士学位再申请哈佛博士还要至少5年,有些博士读了7.8年还不能达到毕业要求,而且这些学生都兢兢业业异常勤奋,其实能够进入哈佛基本上都是万里挑一了,如此可见,艺术学院的博士有多水了。

不同学校博士的含金量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世界顶级名校的博士毕业生那么抢手。


Hello温哥华


有句话叫做“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按时毕业的博士”。博士与硕士不同,要搞项目、做研究,要做实验、整理分析数据,要出成果、发论文。对于论文,最次也是要求中文核心期刊,有的学校还要求是“SCI”,还要求英文,要求杂志的影响因子,还不是一篇。另外,博士做的项目都是导师的项目,导师用学生用顺手了,全指望学生给他干活,导师也不愿意放学生走(毕业)。所以,攻读博士学位还是很难的。

当然,具体还得看学校、分专业,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就很水。就学校而言,越是好学校越难,越是不怎么样的学校越水。就专业而言,理科难度最大,其次工科医科,再其次是文史哲经管艺。


用户8639973894448


答案是肯定地。正常地博士都不好毕业,非正常地不在讨论范围。

大家一直说地“不被扒一层皮,博士不会毕业”,这话听起来是挺夸张,一方面说的是博士地毕业压力很大,要做很多工作,这个期间会花费大量脑力及体力劳动。另一方面说地是他们的科研工作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会做很多工作。然后导师认定可以毕业了,就开始准备毕业的工作。这些硬性的指标达成,毕业论文写完,还要经历查重、双盲等环节,每一个都让博士们精神紧张。

还有人说的“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这话也说明了博士毕业的困难,但是考博很容易,只要导师同意,然后参加完培养单位的入学考试并通过就可以读博了。至于读得怎么样,能不能正常毕业,那就要看学生努力不努力,运气好与不好了。运气好,赶上个好项目,论文出的也快,至少容易毕业些。运气不好,读博几年工作量不够,学生也愁,导师也愁。

总结一下,博士真的不好毕业。


莫嗔堂堂主


我希望我女儿逼上一个好导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