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啥也别生气!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在三十六岁时就被“气”死了

“生气和发怒是啥?简单说来就是遇到不合意的事或者人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其实很多时候生气的理由其实都是小事,甚至不需要理由,就是不开心。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人故意气你,看到他让你生气后,他在背后还偷偷乐。生气的理由看似都是外界的事或者人引起的,其实根本还在内因,你不生气不就没事了。气大伤身,经常生气不仅会引发各种疾病,长期生闷气还能引起心理疾病。”

说正题,故事的主角是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司马攸,他在三十六岁时就英年早逝了,我认为他是被气死的。先从他哥哥晋武帝司马炎说起,公元266年,在司马炎的逼迫下,魏元帝曹奂禅让,曹魏结束,西晋正式建立。其实司马炎建立西晋是沾了他爷爷司马懿、他大伯司马师、他爹司马昭的光,这三人才是西晋的奠基人。司马懿在魏武帝曹操(曹丕代汉后追封的)、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时期,只是个配角,因为从曹操到曹叡这祖孙三代都是威武雄壮霸气,还轮不到司马懿撒泼。然而在公元239年,时年仅三十六岁的魏明帝曹叡英年早逝,八岁的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后来司马懿被曹爽排挤架空,司马懿装疯卖傻隐忍10年之后在公元249年,趁大将军曹爽陪皇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之际,司马氏起兵控制洛阳,后来司马懿诛杀了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一族,自此曹魏大权落入了司马懿手中。仅过了2年,在251年时年七十三岁的司马懿病逝,其长子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后成为大将军。公元255年,因为受到袭击,司马师受惊而死。由于司马师共有5女,没有儿子,其弟司马昭接任大将军之职,继续专权曹魏。

生啥也别生气!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在三十六岁时就被“气”死了

三国

公元255年,司马昭掌握曹魏大权后,其取代曹魏的司马昭之心已经路人皆知了。公元263年在司马昭的主持下灭掉了蜀汉,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昭有五个嫡子,嫡长子是司马炎,嫡次子是司马攸,剩下那三个嫡子先后早夭(就是未成年而死)。由于大哥司马师没有儿子,就把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那么司马攸是个怎么样的人呢?看一下晋书中的原话:“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把他爹司马昭追封为宣帝,宣帝就是司马昭,武帝就是司马炎。翻译一下,就是稍稍长大后,司马攸性格温和,待人公道,亲贤好施,写了一手好文章,其才能不在司马炎之下,司马昭对这个儿子非常器重和喜爱。他爷爷司马懿在世时就非常喜欢这个聪慧的孙子司马攸。公元255年,司马师去世,这时年仅十岁的尚是一个儿童的司马攸在司马师的葬礼上哭的很伤心,那稚嫩真挚的哭声把旁边的人都感动了。如果司马懿此时活过来看到此情此景一定会说一句话,那就是“好圣孙”。当爹的司马昭对这些都是看在心里的,对司马攸的喜爱简直溢于言表,常说天下本是景王(司马师)的天下,想把世子之位传给司马攸。但是大臣们反对废长立幼,后来还是司马炎继承了世子之位。

生啥也别生气!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在三十六岁时就被“气”死了

司马昭、司马攸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对他爹司马昭一度想传位于司马攸这事也没介意。司马炎是个厚道之人,西晋建立后,不仅前朝曹魏皇室得到了善待,就连前朝的前朝东汉皇室也被优待,东汉汉献帝刘协的长孙刘康继续保留山阳公这一爵位,蜀国末帝刘禅和东吴末帝孙皓(公元280年东吴被西晋所灭)也都被司马炎优待。对待外人都这样,对待宗室本家,司马炎就是更是很爱了。西晋建立后,司马炎大封宗室诸王,都是是实实在在的封赏,大的封国的面积都很大。司马攸被封为齐王,司马炎没让司马攸回封国,而是让司马攸总览军事,辅佐朝政。这时的西晋还没有灭掉东吴,晋书中说:“攸每朝政大议,悉心陈之。”在这哥俩的共同努力下,西晋的国力蒸蒸日上。并且司马攸表现出来比司马炎更高超的深谋远虑,司马炎不仅给诸王分封了土地,还让诸王可以自行任命封国官吏,晋书中说:“诏议籓王令自选国内长吏”,不仅这样,分封诸国还被允许有自己的军事力量,这就等于分封诸王国成为了不受西晋中央约束的独立王国,这也为后来的西晋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对于封国自选官吏这件事,司马攸三次上表坚决反对,但是司马炎都未予理睬。

但是当自己的齐国官员出缺时,司马攸依然坚持由西晋朝廷任命,司马攸对这这位大哥可谓忠心耿耿,司马炎对此也是心里清楚的,晋书中武帝司马炎对司马攸的评价是:“明德清畅,忠允笃诚。”

生啥也别生气!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在三十六岁时就被“气”死了

司马炎

生啥也别生气!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在三十六岁时就被“气”死了

西晋灭东吴

公元279年,西晋发动了灭吴之战,280年东吴灭亡,西晋统一了华夏。司马炎也变得骄侈淫佚起来,公元281年三月,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诏选孙皓宫人五千人入宫。”五千多原东吴后宫佳丽就被这样浩浩荡荡地运到了洛阳。武帝司马炎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而武帝的儿子们还都年龄比较小,太子司马衷的才智又太一般,朝中很多大臣都希望由司马攸能继承皇位,这帮大臣们也是帮倒忙的。晋书中是这样说的:“及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这引起了司马炎的极度忧虑,而一向很正直的司马攸对司马炎的宠臣荀勖和冯紞等人阿谀奉承拍马屁的行为极为厌恶,这些小人担心一旦司马攸真的继位,他们肯定就不受重用了。在他们的怂恿下,武帝司马炎借故让多年留在京城的司马攸回到封国齐国。

生啥也别生气!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在三十六岁时就被“气”死了

西晋八王

在司马昭去世时,就对这个喜爱的儿子非常担忧,在去世时还把司马攸的手放到司马炎的手上,要司马炎善待司马攸,真是舐犊情深。后来他们的母亲太后王元姬去世时,亦流涕谓帝曰:“桃符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桃符是司马攸的小名,翻译成白话就是“你弟弟司马攸性情急躁,而你这当哥哥又不仁慈,倘若我一病不起,我担心你容不下他,所以特地嘱咐你”。其实说司马炎不仁慈是不对的,司马炎挺仁慈的,但是再仁慈的人在面对传位于儿子还是弟弟的这个选项时,也会选择传位于儿子。其实司马炎也并没有谋害司马攸之意,只是让他回封国。但是司马攸却不太愿意回封国,特别是知道了回封国这事是荀勖这帮小人在背后撺掇的后更是气的愤恨发病。荀勖和冯紞等人在我看来就属于奸臣,武帝司马炎对于“傻儿子”司马衷的愚钝和软弱是清楚的,他也害怕司马衷一旦继位后掌握不了国家,于是就派荀勖与和峤等人去观察太子,荀勖回来后避重就轻瞪眼说瞎话都不带脸红,极力夸赞太子有德,而和峤则汇报说太子还是那个样,当时西晋的“天下人”都尊敬和峤而鄙视荀勖,后来武帝司马炎又想把太子妃贾南风废掉,又是荀勖与冯紞等人极力劝阻。

生啥也别生气!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在三十六岁时就被“气”死了

莫生气

司马攸这个人爱面子,喜欢用礼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性格宽厚温和,有长辈触及了他忌讳的事,也只是默默流泪。所以武帝司马炎也很敬畏这个弟弟,每次单独和司马攸见面时,也都是事先背好台词,生怕惹得这位弟弟不高兴,看来这哥俩都是宽厚之人。司马攸不愿意回封国,想给母亲守墓,武帝司马炎也没答应。于是司马攸拖着病体就开始回齐国,向司马炎辞行时依然认真打扮了一番,举止如常,但是不久司马攸就吐血而亡,被荀勖这帮人给气死了。公元290年,武帝司马炎去世,其才智一般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为人阴险歹毒祸乱朝政,不久手握重点的司马家的王爷们就开始了八王之乱,西晋开始内乱。倘若司马攸不死的这么早,以他的地位和实力,估计不仅贾南风,司马家的这些王爷们也断然不敢乱“蹦跶”。可惜历史没有假如,一个宽厚的王爷被这帮奸臣给气死了。

司马攸被气的吐血而亡到底怨谁?怨他哥哥武帝司马炎还是荀勖这帮人?其实还是怨司马攸自己,他就是想不开,回封国就回封国呗,回到齐国当个诸侯王也可以不亦乐乎,干嘛要生气,如果别人故意气你时你再想法气他们不就得了,而且静待时机一样可以收拾荀勖这帮人,人只要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不生气是一门大学问,一种大智慧,一种大气度,当你遇事遇人不生气时,说明了你已经具备一种大情商,人的成功主要是由情商决定的,那么我恭喜你,这时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有句话叫做你生气来我不气,生活在社会中,哪能事事人人都合己意,换位思考一下,别人有时生气的理由可能就是自己或者自己做的一些事。当大家都更能理解别人时,更少生气时,人与人也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包括夫妻之间也是,因为夫妻相处的时间最长,难免磕磕碰碰互相惹对方生气。有时诱发生气的原因往往都是小事,今天你或许因为一件事很生气,但是再过两年想想看,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很可笑。人的一生其实只有两件大事,一个是出生另一个是死亡,没事有啥好气的。”

信息创造价值,如果我写的东西能够给你带来一点启示,遇事少生气的话,那么这也是我写作的目的,欢迎批评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