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太平天国不内讧,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对抗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结果会如何?

天若有情55876466


1864年隆冬,长沙城内。左宗棠摊开宣纸,提笔书写。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插满了太平军的黄旗,满清皇室死的死,逃得逃。现在左帅要做的就是分析战败的原因,为后人留下教训遗产。

一、太平军大都是广东客家人,有共同的语言习俗。加上广泛吸收广西的士兵,桂一省,自古民风彪悍,部队中又混有苗民与秘密社会成员。这些人投军只求饭饱,能死战求生,战死亦求升天。反观湘军,与敌交战,只敢用鸟铳远攻炮击,不敢和太平军短兵相接,贪生怕死的多;更为要命的事,军饷不能及时发放,士兵肆意抢掠,百姓怕官军;将士各自为政,败不相救,胜则争功。

二、太平军以宗教之名起事,士兵们只需”遵守命令,勇敢作战,一时受苦,同打江山,后自有高封。“以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为首的诸位将领,部队纪律严明,百姓爱戴,主动向太平军进贡粮米钱财,以至军队粮饷充沛,士兵少扰民。湘军,奸淫抢掠,百姓恨之入骨。”贼至争相迎之,官军至皆罢市“。

三、满清入主中原,一直以来压制华夏文化,大兴文字狱。洪秀全虽以”上帝“名义起义,但联合各会党,发檄文驱杀胡妖,其实是一场种族革命,所以能博得底层民众的同情与支持。

左宗棠写的正起劲,突然听到外头传来阵阵喧闹声。紧接着,门外脚步声步步紧逼。“大人出大事了”左旋即把笔丢一边,随下人走到屋外。左宗堂现在的府邸临江而建,出门不远就是湘江。虽已是枯水期,但湘江水位不见消退。只见众人拉着曾国潘,曾下半身已湿透,裤子上还沾着黄泥巴。不知为何,左宗棠看到曾国藩这副模样,竟大笑起来。“真像个猪崽子”在旁的众人,表情尴尬,想笑又不敢笑,只得憋在脸上。

左宗棠随即恢复往日的威严,他四下打量曾国藩周边人。“伯涵,怎么不见李二?”曾国藩目光投向前方烟波浩淼的湘江”我派他去上海,搬救兵!“。


民国不晓生


首先,我们从人员素质来看。兵员素质就不提了,我们只看双方领导人的表现吧。

先看清政府一方,曾李左三人,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有古今完人称号,有中流砥柱地位,有平定天下之才,随便选一个,都能影响清朝历史进程。

再看太平天国方面。单看出身,其实就是些神棍术士,其素质又能高到哪去呢?当然,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代表其将来的成就。但是,一个人早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绝对是会影响到其一生的素质眼界乃至政治素养的。

特别要拿出来讲一下的是最高统治者洪秀全,定都天京后竟然不再问世事,从此便整日躲在后宫里玩女人。这样的人不失败,那还有天理吗?

幼童与成人对打,或许有赢的可能,但终究很难。

其次,再看各方的信仰。

政府方面当然是站在道德的高位,尽管清政府已经腐败得快要流脓了。儒家教条传承了几千看,对国人来说,几乎是深入骨髓,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摒弃的。

太平天国方面,他们是不屑于这些传统思想的。他们从耶稣那里割来一块,再自己加工了一番,便成了“拜上帝教”。究竟其教条有什么深得人心的地方?表面上是有的,但是日久见人心,从后来的实际操作上来看,精华没落实,倒是把那些糟粕给无限放大了。

与当时价值观相左的东西,想要革新,需要的魄力当然巨大,而成功的可能性也甚微。

另外,从武器准备等硬件来对比,政府方也是更胜一筹。

清政府使劲地哭穷,军费都接济不上来,甚至让曾国藩自行组建军队。这一点在今人看来实属可笑。但是,从目前搜集的资料来看,其实曾国藩的这支私家军队的武器,在当时是领先地时代的,甚至不输洋人。

据说,军队几乎都满员装备了火枪火炮等热兵器。特别是后来的李鸿章,对洋人的武器更是大加推崇的,并且大肆地购进。通常,在众人的认识里,他们的部队缺衣少食,是在跟太平军艰难抗战的,朝中那些王公大臣们也都被蒙在鼓里。之所以曾国藩等将领对外不公开,目的有二:一为令敌方不知虚实;二为向朝廷多拿军饷。

而太平军那一方,所使用的依然是落后的冷兵器,甚至还跟义和团一样停靠一些“刀枪不入”的法术。

你用大砍刀跟洋枪对打,别说你气势怎么胜,其实结局我已经看到。

此外,在外援方面,双方也有鲜明的区别。百多年的近代史,几乎任何一次事件都被外国力量所左右。我们不讨论“崇洋媚外”的对错与否,这里只谈对事件的功利性。

清政府虽然奴颜婢膝,但至少跟洋人还算是合作关系。即使洋人不帮它,至少不趁火打劫那也是好的。

太平天国就不同了,他们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他们俩的目标是灭清灭洋,虽然自己的前身是从基督教那来的,但是后来却认为那些洋人们是异教徒。

即使定都天京后,他们也没跟各国机构打过照会,或者发生关系。所以说,自始至终他们都没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一直都被定性为非法政权。

如此面面树敌,焉有不败之理?


史海惊奇录


假设太平天国没有内讧,只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攻击太平军,曾国藩等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原因是,曾国藩的湘军保卫的满清政府腐败透顶,对外屈膝投降,割地赔款,对内残酷人民,可以说当时整个满清君臣基本上变成洋奴走狗(左宗棠除外但人微言轻),而且湘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根本谈不上纪律,真不如土匪,这样的军队战斗力非有限。因此在太平天国内讧前,湘军一败再败,这样的队伍绝不可能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许多真正德才兼备的有识之士以加入湘军为耻,得人心者得天下,湘军根本不得人心,湘军的将领水平也不可能太高。满清的腐败和赔款,把国掏裤空了,湘军军费曾国藩只能自筹,除了一部分地主捐赠,绝大部分靠抢掠,也不能到处乱抢,最好到太平天国统治区抢,名正言顺,屡战屡败怎么抢?没有经费,仗能不败吗?但是他们也有一优势,作为洋奴,洋人还是要帮助的,而且太平天国在最危难时也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绝不承认那些卖国条约,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帮相军镇压太平军,太平天国的冷兵器在强大的洋枪洋炮面前,难有胜算(若没有洋人,曾国藩等人会死得很惨),这是曾国藩取胜的唯一希望。


一探乾坤静观万物


这个问题其实根本无需回答,历史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时石达开在九江设计歼灭了湘军水师数百条大舰,一下子把战线又推到武昌,整个长江战局太平天国已经是全胜之势。

湘军最厉害的就是这个水师,大舰重炮,太平军的那些个渔船拼凑的水军完全无法正面对抗。

但这些水师战舰建造,加上购买西洋火炮是需要大量时间的。现在一战损失了那么多,短期根本无法恢复。

至于曾国藩本人,当时就是呆在南昌城里坐已待毙而已。

太平军这边,在天京已攻破江南江北大营,那么大清最肥最富饶的苏州,杭州,上海一带已是嘴边的肥肉。之前一直是江南大营围着没办法,现在的局面,你对比下李秀成后来拿下苏南,一下扩军几十万就知道了。

太平天国立刻就要迎来第二波发展高潮。

长江上游,已占领武昌,只等天京这里援军一到,即可组织第二次征湘,湖南也是唾手可得。

至于左宗棠,也不要太神话他,太平天国末期,他单独对付李世贤,也就是个两分的局面。太平天国全面胜势时,他也翻不了盘。


琴心入道


人性有很多弱点,太平天国是洪秀全、杨秀清双寡头格局,没办法不内讧。假如不内讧,以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之流也难以和湘军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这样优秀的人才对抗。

无论是做人的道德品质、学识、带兵能力、政治格局、做人境界,曾李胡左都优于杨韦石之流。

当然了,杨秀清比韦昌辉、石达开还是要强一点。但是跟湘军的领袖曾国藩相比,差的不是一点点,而是差了几条街。

杨秀清一度把太平天国的局面打造的很好,击破清军江南大营,达到人生顶峰。以至于会给人错觉,就是太平天国不内乱,就能打败曾国藩的湘军,推翻清朝。

而湘军开局并不好,一度处于很困难的境地,但是在早期两个关键人物曾国藩和胡林翼的周旋下,慢慢走上正轨。

现在可以拿杨秀清和曾国藩对比一下。杨秀清是烧炭出身的,基本没什么文化。而且他情商很低,不知道笼络部将,一味用强。对天王不忠,有不臣之心,又没有实际行动废掉天王。对部将打压,由此跟韦昌辉结下了仇怨,种下了祸根。在这样的政权里,人和人是脆弱的关系,没有友谊和道德可讲。

曾国藩也不是完人,杀戮过重也是污点。但是他扛起的是道义的大旗,忠君卫道,在个人品质上没有缺失。在格局、境界上更是高于杨秀清很多,曾国藩手下猛将众多,大多数对老帅都比较信服,能团结一心,所以战斗力比太平军强很多。

胡林翼如果不是早逝,能力也是超过杨秀清很多。李鸿章更是不用说了,成为晚清政治军事外交重臣。左宗棠军事能力强,政治能力稍弱。

这些洋务运动的先驱,虽然也有很多的局限性,但是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探索和努力。就格局和境界来说,不知道超过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之流多少倍!


龙涛的海阔天空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拜上帝会”这个教派组织的,除主要领导让洪秀全,冯云山等外,几乎都是底层农民。所以他们不可避免的犯下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其一,不尊重知识分子,认为只有暴力才能解决一切。这必然引起当时中国处于中流砥柱的士大夫阶层的绝对反感,以致人才大量流失,政权不能有效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与助力。

其二,破坏纲理伦常,破坏原有的社会制度,破坏当时中国社会内在结构。这几乎是与当时的官僚地主阶级站在了对立面。(如果需要清洗,也是统一之后的事情,比如刘邦,朱元璋等人)

3,在取得局部胜利之后,决策者利令智昏。(太平天国)虽然以人海战术优势能够暂时取得局部性的胜利,但是之后由于政治人才的断流,以致在政权建设上昏招不断,不能有效的巩固已得到的成果。犯下盲目乐观主义,导致不能有效的估计形式而制定战略。在定都天京之后,曾以小股部队去进行北伐,此就是盲目乐观主义导致的失败。如果反观一样在南方建立政权的朱元璋大家便能得出其中的优劣。

4,理想虽好,却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天朝田亩制度》虽然理想美好,但在当下是不能有效实行甚至颁布的,等于是给底层农民画了一张大大的烧饼。而后来的《资政新篇》虽然建议与设想更具现实。但连续不断的战乱也导致了此书的可行性为零。

5,本是教会组织,在永安建制之后,太平天国已经初具政权雏形,但是由于此建制与教义的冲突,便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洪与杨之间的斗争,以致原骨干被大肆屠杀,石达开领兵出走,因此天京事变便成了太平天国的失败伏笔。

6,不能有效处理与洋人的关系,而导致国际上转而同情清政府。其一,其教会虽然打着上帝的名义,但是与原上帝大相径庭,是一个早已歪曲理念的教会组织,自然得不到基督,天主教国家的支持。其二,与洋人关系时好时坏,一边允许通商,但又不承认他们之前的不平等利益,以致洋人转投清政府,因为清政府至少满足了他们的所有利益诉求。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运动在当时的环境下必然失败。他们只是一群发动暴乱的农民,虽然组织者却不是个农民,而是个走投无路文人,他们根本不具备建立政权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们只能被失败。


晓楠聊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四年被剿灭,共历时十四年,势力扩展到十七个省份。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清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既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又是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旧式革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封建统治,促进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又遏制了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得侵略,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化进程。由于农民阶级不是推动中国历史的先进阶级,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目光短浅等毛病,使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始终无法保持团结,军事决策上一再失误,对外交往上缺乏经验,无法认清西方列强的真实面目,最后被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联合剿杀。


历史课课代表


没有曾李还有其他人,没有哪朝的起义不依靠知识分子能成功的,无论刘邦还是朱元璋还是本朝,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都要极力吸引知识分子的加入,吸纳各界精英,不然起义军短时间内壮大容易迷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了,没有一个可行的战略规划。张角,黄巢,李自成都是如此。看看太平天国怎么做的,反传统,反祖宗,反人性,所到之处砸庙烧书,胁裹平民不从者死,上层妻妾成群,下层夫妻都得强制分居,这是人干的事吗?再说了洪秀全又没有切实可行的自作主张能给广大的老百姓带来利益,除了少数当权者可以骄奢淫逸外,其他人呢?李自成好歹还有个均田免粮,别扯天朝田亩制度,那个没执行。曾李这些人不想驱逐鞑虏吗?很多当时的知识分子是有意加入太平天国的,可是一看,尼玛还不如满清呢,闹得实在不像话了才办团练的,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去剿灭太平军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别说内斗,就是不内斗也玩不了几天,太平天国里那一百多个王也就石达开勉强有点节操称得上英雄,太平天国把一亿多中国人送去了天国一点都不太平。


老友迷


提问者从一个新角度来看待太平天国运动,思路很好,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历史的走向。

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本身就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的性质,就是造反,以实现高层领导的帝王梦。

前期的拜上帝教教众,基本是社会最底层的穷苦人,对社会格局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儒家思想统治下的好还是不好的水平上,根本没有争取自己的法定权利的意识。

高层领导也完全认识清楚并尽可能利用了自己属下教众的这个情况。高层领导他们不是试图培育底层教众的权利意识,反而引入巫术,跟他们自己篡改后的基督教相结合,将教众们的人生认识引入到更加愚昧的深渊里去,作为高层领导们实现自己帝王目的的工具。

但是,这个巫术,这样的邪说,纸包不住火,一当高层领导的邪恶开始暴露,特别是教众的基本利益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受到更严重伤害的时候,高层领导的戏,也就失去继续演下去的可能了,所谓树倒猢狲散也。

这个,就是洪秀全杨秀清几个高层领导的基本把戏。

就算杨秀清隐藏自己的野心,不去挑战洪秀全的权威,他们仍然没有改变山大王的本性,根本没有开始制度变革,根本没有开始根据地的建设,根本没有利用基督教的名义向西方国家驻上海的机构求教求援求学,连教众的合理利益的正常化都根本没有甚至更加的非人道,这样的一个领导集体,哪里有推翻大清改朝换代的底气和本钱?!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骆秉章这几个人, 就完全不一样。他们只有臣属的思想,他们只想为国立功,所以他们的行为都符合正统的社会认识,容易被社会认可,被下属认可,能够形成一股同一个方向的力量,劲往一处使,那就是剿灭太平天国,恢复社会的法统道统。

更何况,这几个人,他们本身的格局甚至才干,就超过洪秀全杨秀清。曾国藩几乎就是完人,李鸿章就是中流砥柱,左宗棠不仅仅有帅才,更是眼光超前,看到新疆于大中国的巨大意义,骆秉章则非常有韧劲有担当懂进退甘居幕后。

这几个人联手,洪秀全杨秀清是没有机会的。


乐观黄山自在徽州


估计结果差不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应该还会延续5-6年左右,因为太平天国打着拜上帝会教条建立起来的农民起义组织,既然试图将基督教中国化,但组织内部似乎缺乏一个跟外国基督教会有关联的人物存在,不但没有将外国势力争取加入自己的集团,天国内部时有抵触洋人的情绪,而刚好相反洋人被清廷拉拢加盟入去,结果曾国藩等人借助洋人的武器装备和军队,对太平天国军队进行强有力的大反击,导致太平天国的后期基本上处于,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击之力,面对军队装备的差距,太平天国军队内部出现军心动荡,发展到数个太平军将领选择投降清廷,致使1864年的天京被装备精良的湘军团团围住不敢突围,加上城内粮草、弹药消耗殆尽,面对饥饿的折磨太平军仍然使用人海战术进行顽强抵抗,在曾国荃借助洋火枪和火炮的射击和疯狂轰炸,同时带着梦想要瓜分太平天国的宝库嘅利益驱使进行强烈猛攻,使得天京城墙坍塌,只能靠冷兵器对抗火器枪械的太平军,在兵员数量相差悬殊情况下,最终太平天国宣布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